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認知並打破自我邊界

認知並打破自我邊界

朋友圈有一篇舊文,講述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更進一步的分析,其本質在於對自我認知邊界的態度。固定型思維僅以自己認知邊界內的邏輯和框架去解釋人、事、物和這個世界。對於他們認知邊界無法涵蓋的內容,他們認為並不存在,並且下意識的認定客體(對方)具有錯誤的主觀性,繼而名正言順得回到自己的框架中去分析,造成本質上的認知偏差。

想要認識一個人,一樣事物,需要兩個基本態度,一是謙遜,二是開放。謙遜在於承認認知邊界的存在,這個世界有我還不能理解的東西。開放在於跳出認知邊界的舒適區,願意建立新的認知體系,從而打破認知邊界。如果一個人講,他理解一切,也經歷了一切,事實往往是恰恰相反。

邊界的存在無聲無息,影響卻是無處不在。比如,很多人常常聽到「你以後就會明白了」或者「你以後就不會這麼想/做了」,存在兩種可能性,一是你道高一尺,對方魔高多丈,確實來自預見和遠見;二是對方其實並不能理解你,並且認為你的認知是錯誤的。我很幸運在生活中擁有前者,但是後者發生的概率卻是大得多。再比如,你可能多次跟別人闡述某個內容或觀點,但是對方記得的是他們自以為的觀點,儘管被多次糾正,當下表示理解,但是過後仍然記得的是他們以為的錯誤的版本;這就是生活在自我認知的邊界里,缺乏謙遜或開放的態度去建立新的體系,獲取新的認知。

更常見也更根本的,一個人生活的環境和社會,為大多數人從出生起即設定了一個認知邊界。而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生活在這個既定的認知邊界里。比如一個線性規劃的人生,比如社會和家庭的期待,比如從眾效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月的佛手柑 的精彩文章:

TAG:二月的佛手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