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0年春節掠影,每一張都是難忘的回憶!

40年春節掠影,每一張都是難忘的回憶!

在我們的記憶中,

「年」是一個特殊的字眼。

熱鬧喜慶的紅色,

噼里啪啦的鞭炮聲,

團圓的喜悅溫暖著千家萬戶。

漿糊、春聯、倒貼的福字,

除夕夜裡的餃子、年畫上的胖娃娃,

小孩子笑嘻嘻向長輩討要紅包

……

每一樣都充滿著難忘的回憶

梁孝鵬 攝

伴隨改革開放40年,

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些變化被一一記錄在

歲月更迭的時間刻度上。

回望春節40年,

這些變化也被濃縮在

一張張有關春節的照片中,

愈發歷久彌香。

今天,

讓我們通過這些老照片,

一起回顧,

時代變遷下的那些春節記憶。

春晚

1986年,電影演員劉曉慶和相聲演員姜昆在央視春晚中配搭演出《劉海砍樵》。新華社記者韓居策 攝

1999年,央視春晚由周濤、朱軍、趙忠祥、倪萍四位主持人聯袂主持。新華社記者楊飛 攝

1999年央視春晚,喜劇明星趙本山、宋丹丹與《實話實說》的主持人崔永元合演表現社會變遷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新華社記者楊飛 攝

2009年,央視春晚的主持人陣容:朱軍、董卿、白岩松、周濤、張澤群、朱迅。何俊昌 攝

從1983年起,

除夕全家人一起看春晚,

是多少人心中最美好的回憶。

春運

1983年,春運期間的北京火車站。新華社記者唐召明 攝

2001年1月21日,一輛從廈門開往重慶的列車裡返鄉「川軍」爆滿,擠破了車窗。經停漢口火車站時,擋風被單里的民工和孩子向外望。邱焰 攝

2008年春運期間,出行的旅客擠在重慶火車站售票大廳前等待購票(2007年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劉潺 攝

2014年2月6日是農曆正月初七,杭州鐵路東站,旅客開始踏上返程的高鐵列車。龍巍 攝

從火車站徹夜排隊,

到現在手機網路輕鬆訂票,

火車提速了,

我們回家的路近了。

熱鬧的市集

1988年春節前夕,珠江三角洲的廣東南海縣大瀝鎮農副產品市場每天上市的家禽達5千多公斤。新華社記者劉玉生 攝

1996年春節,北京西單購物中心呈現節日的氣氛。王呈選 攝

2000年春節期間,南京秦淮花燈藝人紛紛在夫子廟廣場擺起攤位,20萬盞各式花燈在廣場上空高高挑起,每天吸引約20萬遊人到此觀燈、買燈。新華社記者高梅及 攝

2014年1月,人們在京郊懷柔南華市場「年貨一條街」購買春節喜慶用品。春節臨近,把臘月的京郊裝扮得嫵媚動人,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卜向東 攝

無論時代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

不變的是春節這份紅彤彤的喜悅,

和熱熱鬧鬧的年味。

飽含「年味」的活動

1978年2月9日,參加北京市第15屆春節環城賽跑的健兒們冒嚴寒、踩冰雪,從天安門廣場起跑。新華社記者顧德華 攝

1980年2月,遼寧省金縣友誼公社園藝大隊的社員們玩起了大隊已有150多年歷史的龍燈舞。 新華社記者苗明 攝

1992年2月,黑龍江加各達齊的春節群眾活動。新華社稿王毅 攝

1999年春節前夕,貴州、山西等地開展了大規模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服務活動,深受農民歡迎。演員們的精彩表演引起貴州羅甸縣農民陣陣會心的笑聲。新華社記者周浩 攝

2010年2月14日,鄭州市2010年春節民間文藝大巡遊活動在二七廣場舉行。來自鄭州市30多支民間演出團體的近萬名演員,為鄭州市民獻上一場中原民俗文化的「視覺盛宴」。 新華社記者王頌 攝

春節,

是祈求豐年的舞龍和人們手中的嗩吶,

是鑼鼓喧天的喜悅,

也是人們臉上的笑容。

年夜飯

1995年除夕,膠東半島上的山東省牟平縣一戶農民全家一起包餃子。新華社記者李錦 攝

2010年大年三十,在河北邢台民進中專讀書的來自四川茂縣地震災區的兩位羌族學生來到老師韓艷剛家中,一起歡度除夕。為了讓來自地震災區的川籍學生過個溫馨的年,邢台民進中專開展了川籍學生與教師「手拉手」結對活動,邀請學生春節期間到教師家裡吃年夜飯。陳雷 攝

2016年2月6日,蘇州一家餐飲單位的服務員在為「打包年夜飯」配菜。春節將至,蘇州一些「老字號」餐飲單位推出品種豐富的半成品「打包年夜飯」,讓市民在家中就能吃到美味可口的年夜飯,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杭興微 攝

從家家戶戶圍在桌前包餃子,

再到餐廳出售半成品年夜飯,

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年夜飯也「省心了」。

手機與新年

2001年春節,手機短消息拜年成了新時尚。新華社記者遲海峰 攝

2006年1月28日,一位淮北市民在邊看春晚邊用手機發信息。當日是農曆除夕。看春晚、發簡訊祝福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個部分。魯健 攝

2013年春節期間,微信群流行起了的拜年彩畫。數據顯示,2013年2月9日大年三十,北京市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彩信、簡訊業務總量同比增速有所放緩,傳統運營商的業務已受到新媒體的衝擊。新華社記者公磊 攝

2017春節,上海閔行的一對老夫婦在家中展示他們的微信搶紅包收穫。新華社記者方喆 攝

從電話拜年到簡訊拜年,

再到微信拜年、搶紅包,

時代的變化,

每個人都在參與。

隨著時代變遷,物質上愈加豐富,很多人感嘆「年味」越來越淡了,

但其實,只要有家人在身邊,年味便不會消減。

有家的地方,就是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影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不可思議!他拍的照片竟然能讓人聽到美麗生物的呼吸
當上帝視角不再稀奇,這組俯瞰地球的大片卻絕對讓你驚喜

TAG:攝影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