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每個基因,都是一筆生意

每個基因,都是一筆生意

近年來,基因檢測揭開神秘面紗,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圖/上觀新聞

中國基因檢測產業將形成每年超過1000萬人次的市場,規模或超千億元。基因檢測創業熱情高漲,投資頻繁,除了基於臨床方向的基因檢測,也有很大一塊指向諸如情商、才華天賦、身材管理等時髦的生活化話題,甚至直接將基因檢測結果變成可交易的貨幣。

———————

科學是科學,但生意就是生意,生意就需要交易,就需要盈利,也離不開包裝:

最近遺傳學「大牛」George Church的公司就在基因檢測領域推出了一種新奇的花式玩法——基因幣

用加密電子貨幣(cryptocurrency)換取您的遺傳數據!這聽起來更像一個騙局,但這正是由一位著名遺傳學家創立的新公司所提出的新理念。這家名為Nebula Genomics的初創公司表示,公司計劃以低於1000美元為客戶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和分析,並以數據區塊鏈(blockchain)保護基因組數據。更加「腦洞大開」的是,公司還允許用戶對其數據進行任何操作,甚至以加密電子貨幣對數據進行交易!

如今,隨著消費級基因檢測的普及,當人們通過23andMe、Helix或Ancestry.com等公司花錢進行了基因檢測後,獲得的基因組數據卻往往不在用戶手中。Nebula Genomics則想改變這一現狀,在對用戶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後,Nebula Genomics讓用戶真正擁有了自己的數據,並允許用戶通過共享數據來賺取電子貨幣。

說到方法的創新,就不得不提23andme,可謂是創新的鼻祖,也正是依靠出售基因數據這種創新的盈利模式,23andme最終得以生存發展和壯大。

2015年美國基因測序公司23andMe與兩家製藥公司簽署了兩筆合作交易。許多業內人士表示,對此感到震驚。

自2006年創建以來,23andMe就有兩條業務主線:一是面向對個人基因感興趣的消費者銷售服務,二是匯總消費者基因數據銷售給製藥或生物科技公司,後者利用這些信息來指導藥物開發。從一開始,業內人士就表達過對23andMe這種「二元性」的擔憂,也對其銷售用戶數據的動機提出過質疑。

而公司CEO安妮?沃西基(Anne Wojcicki)隨後又表示,除了這兩筆合作外,23and在基因數據方面還與另外12家機構達成了合作。

發展這些合作關係對於23andMe至關重要,因為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在2013年11月要求23andMe暫停為新用戶提供健康方面的基因檢測服務。但FDA並未全面禁止其運營,仍允許23andMe為用戶提供血統報告和原始基因數據。

在23andMe仍與FDA協商恢復其健康方面的基因檢測服務之際,新簽署的這些協議為23andMe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在與輝瑞的合作中,23andme允許輝瑞訪問其研究平台,包括23andme的服務和80多萬人口的基因數據分析。在這龐大的資料庫中,約65萬人同意參與研究。在合作初期,輝瑞將研究來23andMe的5000名狼瘡患者的數據,以進一步了解狼瘡基因。

在與Genentech的合作中,雙方將聯合對3000名帕金森病患者的基因組測序數據進行分析,旨在找出治療這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新方案。在此次合作中,23andMe將負責收集帕金森病患者的數據,以及基因組測序工作,而Genentech將基於這些信息來制定潛在的治療方案。

除了Nebula Genomics的DNA貨幣的創新玩法,以及23andme依靠基因數據換錢的商業手法,更多的還是通過各種渠道-網路、甚至是線下體驗店形式進行。

你的祖先是哪裡人,有沒有歐洲血統?你肥胖的幾率大嗎?如果工作過勞,你有多大可能抑鬱、禿頂、頭痛?你多曬太陽能像古天樂那樣擁有古銅色美肌,還是更容易老化長色斑?你這輩子有可能得肺癌、肝癌、胃癌、淋巴癌等可怕疾病嗎?你屬於易單身人群嗎?你即將出生的寶寶會更擅長足球還是鋼琴,他/她可能會有哪些天賦?你是什麼口味,你喜歡喝什麼樣的酒?

打開手機,選中一家基因檢測網店,選取商品,下單付款,收到設備後,按要求寄送些唾液或靜脈血樣本,你想知道的身體秘密,不論是關於現在或未來,都將在幾天內被解讀出來。

搭上淘寶、微信等網路渠道,傳統印象中主要用於科研及醫學領域的基因檢測,正轉向大眾市場,成為極具互聯網屬性的流行消費。單次服務消費在數百元至數萬元之間,龐大的市場前景也使熱錢湧向基因檢測行業。

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生物體的生、長、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現象都與它有關。圖/鳳凰網

4萬元解碼你的「出廠說明書」

—————————————

兩個月不到,在深圳南山區生活的葉俞姍已經四次下單做基因檢測。她先是花了199元在一家北京科技公司的微信公眾號里購買酒精代謝功能檢測,再到一家上海淘寶店做了皮膚頭髮的基因檢測,然後又看中另一家北京生物公司的官網商城,刷下兩個單價1300多元的基礎健康套餐,以便檢測自己是不是攜帶致命的遺傳病基因。

「基因檢測也會上癮,沒事就會打開手機看看之前的報告,看下別的買家的消費評價,看完又想再測點什麼。」28歲的葉俞姍懷疑這和自己的網購習慣有關,因為她所住的小區400米外,就是掛著「基因檢測」招牌的沿街門店,招牌下還有親子鑒定、健康預測等具體項目字樣,但她從沒走進去過。

深圳的基因檢測公司相當繁榮,光南山區就可能有超過30家與此有關的研究中心或公司。

葉俞姍關注到微信朋友圈裡關於基因的消息。有一條是新聞:科學家通過黛安娜王妃表親的唾液樣本發現,英國威廉王子具有印度人獨有的某種DNA,還追溯到這種基因的源頭人物與故事。另一條是閨蜜阿霖曬的新鮮事:她發了張在家用棉簽採集唾液樣本的照片,「身體密碼就要曝光啦」。

阿霖花了近4萬元網購國內某基因檢測公司VIP套餐,收到設備後自助採樣,賣家包來回快遞費,數周后可以得到一份包含個性、體質等300多項基因測序結果的詳盡解讀報告。

1月17日,由水母基因和《中國國家地理》聯合打造的生命圖志「祖源+健康」個人基因組產品在北京隆重發布。圖/新浪科技

葉俞姍看到,阿霖的報告中既有「使用羅非考昔治療時,疼痛緩解程度較弱」等專業用藥建議,也有「運動對減肥效果不錯」「記憶力一般」「運動爆發力不錯」「抽煙不容易上癮」等通俗特徵判斷。在她倆看來,這份總計近千條基因狀態組成的報告書,像一本為阿霖量身撰寫的出廠說明書。

該公司稱,可以在三四個小時內完成一個人的全基因測序及解碼,也就是通過專業儀器分析身體樣本中的DNA信息,預測檢測者罹患多種疾病的可能性,如癌症或白血病。阿霖可以根據報告生成的個性化健康管理建議調整生活;足夠魄力又有需求的話,她甚至可以效仿切除乳腺的安吉麗娜·朱莉,在收到報告後做個小手術,以避免基因中的高風險癌變項。

我國每年出生2000萬新生兒,其中10%在出生前通過母親的血液樣本等接受了無創產前基因檢查,以預判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征等染色體異常疾病。華大基因執行總裁尹燁表示,全球做了三四百萬份產前基因檢測,整個中國市場佔了50%。

基因檢測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用於疾病風險的預測。圖/igeek

科學算命or萬能之葯?

——————————

孕媽們想提前知道的遠不只胎兒是否正常。她們中有人想預知寶寶性別,生產後又想知道孩子的健康狀況和潛能天賦,與時俱進的基因產品滿足了這些需求。

一家名為「XX香港基因檢測」的機構,建立了預約公眾號,並推送「7周透過母體靜脈血液檢測胎兒DNA是否存在Y染色體」的文章。加了工作人員小號後,你會得到「4000元一位」的答覆。

在國家明令禁止非醫學需要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的背景下,微信溝通交易,寄血樣或親自赴香港做基因鑒定,成為買賣雙方避開相關監管、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的隱蔽之路。

時下流行的基因檢測產品更方便,網購相關設備寄去唾液就能完成。國際上最早將基因檢測帶入老百姓生活的是美國基因測試公司23andMe,它通過展示血統混合情況,包括父系母系來自歐洲、非洲以及亞洲的比例,將你的祖先劃定在某個大陸的特定區域。

23andMe網站上,基因檢測服務購買操作步驟。

位於深圳的WeGene個人遺傳基因檢測服務平台,正在做相似的事情。某中國男性的唾液樣本,WeGene的祖源解讀是69%南方漢族、10%北方漢族、7%壯族、1.5%東南亞、2.3%日本以及其他。檢測結果還表明,該男子適合需要耐力的有氧運動如長距離游泳,因為他的無氧運動能力在100分內只能得34分,爆發力也剛過及格線,耐力和運動積極性卻是85分以上的好成績。

基因檢測產品的宣傳使其看上去「無所不能」。北京基雲惠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脈基因」稱,能從基因出發定製你的瘦身方案;北京的迪諾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則稱,能從基因里找到你的皮膚一直沒有光澤、不白、膠原蛋白少、皺紋多的對策;上海道拓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的產品中,還有專門針對厭食、近視、肥胖等煩人的基因的測試。

基因甚至被當作拯救單身男女的神秘紅娘。一年前,號稱「中國最大嚴肅婚戀交友網」的「世紀佳緣」宣布,將聯合中國科學院科研團隊開展「基因配對」計劃,通過檢測「性格基因」,幫助人們尋找最合適的另一半,解救「單身基因」攜帶者。如果你現在突然想領養一條狗,基因檢測也有用武之地,看它有沒有髕骨外翻、內分泌病、庫欣氏綜合征等可能,以確定它能健康地陪你生活多久。

這些基因檢測服務,每項數百元至數萬元不等。有業內人士預測,中國的基因檢測及相關產業將形成每年超過1000萬人次的市場,規模或超千億元。

鍾南山:基因檢測絕對還不成熟,

很多東西都是未知數

————————————————

在這千億元大蛋糕中,絕大多數指向諸如情商、才華天賦、身材管理等時髦的生活化話題,而非腫瘤、癌症等病理分析治療。

「都是怎麼裝逼怎麼來,怎麼逗逼怎麼說。一句話,討大家喜歡,跟名人炒話題差不多,圍觀的比購買的多很多。所以你看,開實體店的並不多。」國內某基因檢測公司員工蔡先生說,現在,行內絕大部分大眾化服務處於製造噱頭的起步階段。部分提供互聯網化基因服務的公司,如WeGene等,亦在公司簡介中坦誠強調:報告中的任何項目均不可用作臨床用途。

智力與基因之間的關係,並非是僅僅通過基因檢測就可以得出的。圖/生命時報

一些明確「不可用作臨床用途」的個性化基因檢測通過互聯網打開市場,這些基因檢測產品的水準讓人難以猜測,同樣一個肥胖基因檢測,市場報價從299元到2999元不等,消費者也無從判斷檢測報告是否靠譜。

上文那家檢測染色體辨別胎兒性別的「香港醫院」,微信公眾號認證主體是一家深圳的美妝公司。一位新入職基因檢測公司的女網友則發微博感嘆,沒想到自己有穿上白大褂的一天。並無醫學專業經歷的她稱,上崗前只經過簡單的培訓,熟悉公司產品名稱,方便給消費者推薦。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等專家曾公開表示:「基因檢測絕對還不成熟,現在不是推廣的時候。很多東西都是未知數,性價比很低。」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長蔣慧認為,所謂的「天賦」基因檢測是不可接受的。圖/澎湃新聞

儘管如此,資本的熱情卻相當高。據華大基因招股書,過去4年內,超過50家投資人為入股華大旗下的華大科技、華大醫學共計投資超過72億元。

其他與基因檢測技術有關的初創公司也不斷獲得融資:2016年1月,吉凱基因宣布B輪融資1億元人民幣;天方創新Thorgene A輪獲得深創投數千萬元人民幣;3月14日,基因檢測設計平台iGeneTech宣布獲得數千萬元A輪投資;同一天,上市公司「西隴科學」宣布對美國基因檢測公司Fulgent Therapeutics投資2256萬美元,獲後者15%股份;4月14日,星艦基因宣布獲得千萬元人民幣級別的天使輪融資;5月,海普洛斯A輪融資5000萬元人民幣……

谷歌投資的23andMe是基因檢測創業的先驅,2006年成立時人類基因組計劃僅完成了兩年多。23andMe想用簡單低價的方式,為普通人提供個性化信息,如家譜、遺傳特徵和健康狀況。

消費者提供的唾液將作為基因檢測的一種依據。圖/36kr

23andMe在初創階段也遭受監管部門限制,被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下令不得再根據客戶的基因檢測結果來提供個人健康信息(諸如某種疾病的潛在風險),直到兩年多後重獲許可高調回歸——2015年年初,著名製藥企業 Genentech 向 23andMe 注資 6000萬美元,用於分享後者的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基因組數據。

23andMe的成長邏輯正被中國的同行模仿學習著,近年興起的一脈基因、360°基因、23魔方等互聯網化基因檢測產品中,有明顯的23andMe影子:它們試圖用平價個性的產品降低門檻,吸引用戶建立強大資料庫,再跑馬圈地吸引投資變現。

它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活下來。葉俞姍最近發現,小區附近那家每天經過卻沒想過進去瞧一眼的基因檢測門店內外換了招牌和裝修,改賣助聽器了。

業內人士稱,整個行業並不穩定,基因檢測專業化程度高,在有巨頭領潮的前提下,技術與數據的突破不太可能出現在小公司,互聯網渠道現在看上去是自由開放的,摻和進來就能起飛,但一旦監管收緊,沒有幾個公司能像23andMe那樣扛得住。

雖然鍾南山院士說的大致沒錯,但即使在大眾基因檢測領域也要區分情況,有一部分公司純粹是銷售公司,目的也純粹是為了短平快的撈一筆就走,甚至有類似於傳銷的企業存在;但隨著基因科技的發展,在由亂而治的發展過程中,那些堅持以基因科技為基礎進行商品轉化的科技企業,必定會隨著積累的基因大數據增加,反過來提高基因檢測產品的價值和意義,形成一個逐步的良性循環,最終使得基因科技在預防、保健、美容等領域出現越來越多有價值和口碑的商品。任何科技的發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如同小孩子生下來,不可能就完全懂事,需要有一個允許他在生活中長大、成熟的過程,但在這個過程中,應用場景的創新也是必不可少,從NIPT聯想到腫瘤液體活檢,就是同一種基因檢測方法在不同應用場景的創新應用,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那些純粹搞噱頭、搞營銷、撈一筆的公司需要被消滅。

來源:新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數據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只有幸運兒才有的8個基因突變

TAG:大數據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