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那濃濃的客家年味……
福
百節年為首
春節一直是漢族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崇尚傳統的客家人
圍龍屋裡的春節更有著一番濃郁的親情
那麼客家人過年有哪些習俗呢?
GIF
客家人過春節
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界
至除夕為準備階段
正月初一至初五為過年階段
年初六至元宵節為餘興階段
入年界
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平日束之高閣的鑼鼓也拿出來敲打渲染出過年的氣氛,並擇定吉日進行大掃除,屋裡屋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
▲
隔年飯
在除夕前一天,都會用大木甑蒸「歲(年)飯」,亦稱「隔年飯」,供奉祖先神祗時。隔年飯」需供奉數日。隔年飯」要插上12雙筷子和12根大蒜、燒紙錢,供桔子、柚子等,有的還要擺上幾枚銀元(取意有食有財)。到了初三早晨,重新蒸過,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歲歲有餘糧」,到初五吃完「隔年飯」後,才開始煮新飯。
▲
敬祖先
臘月三十日早餐後,凡是當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掃衛生,將祖祠牆壁粉刷一新。午後,陸續有人攜禮盒、三牲、炮竹、元寶香燭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進香。行禮之後,放炮竹,有的放銃。每到大年三十午後,祖祠香火繚繞不斷,炮竹聲不絕於耳,一直延續到黃昏。
▲
貼春聯
年節這一天,家大門口貼春聯,貼門神,大廳里貼上大的「福」字,除外還會在許多用具上貼上紅紙條,稱之為「封歲」、「上紅」。
▲
除夕
吃團圓飯,菜肴豐盛。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篩酒,將酒灑地,然後開始吃飯(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敬幼)
▲
守歲
除夕之夜,吃完團圓飯,每個房間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大家團聚一起,辭舊歲迎新春,共享天倫之樂,大人給老人小孩發壓歲錢。
▲
開大門
年初一吉利時辰打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金獅隊敲鑼打鼓,人們競相歡叫,熱鬧非常。
▲
拜年
年初一早上吃素飯後,鄰居親友相互拜年以吉利話相頌。小孩們穿著新衣,歡樂嘻戲,向年長者拜年。主婦們給同鄰親友小孩分送柑桔或蔴萁。年初二,走親戚拜年,特別是新婚女婿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去時要帶小母雞、米果、糖果和香燭、鞭炮等。
▲
吃歲飯
年初三早上吃「歲飯」,飯上插上筷子,再插上一根帶葉樹枝,放上桔、柚等水果。吃歲飯前先要把飯擺在「當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
▲
迎神接福
年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家家戶戶要在這天接神的光臨(白米千盤,意謂新年五穀豐登;紅糖一盤,暗含生活甜蜜)
▲
出年界
年初五,又稱「出年架」。廳堂的祖宗畫像要收起,紙門帘要取下燒掉,年已過完了,從這天起,人們開始投入工作。
▲
大家都在看
來源:區旅遊局;
編輯:沈方惠;
由惠城發布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
TAG:惠城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