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狗年大吉:10個狗笑話,開心過大年

狗年大吉:10個狗笑話,開心過大年

圖片 | 儒風大家 攝

今年是狗年,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狗和人類相伴而生,民間流傳著很多和狗相關的對聯故事,它們妙趣橫生,卻又充滿著智慧。大笑之餘不得不讚歎創作者的才華。

明代才子解縉有一次去員外府邸做事,員外飛揚跋扈,看不起他是個一文不名的書生,讓他走側門。

解縉心中不忿,斷然拒絕。

員外一看解縉還挺有脾氣,於是出口譏諷,

小犬無知嫌路窄

解縉一聽,隨口應道,

大鵬有翅恨天低

員外一聽,此人才思敏捷,出語不凡,認為他絕非池中之物,於是客客氣氣地開正門迎接解縉。

賞析:以大鵬對小犬,以天低對路窄,對仗工整,又絲毫沒貶低自己,隱隱帶出自己的志向,自然讓人刮目相看。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讀書時,有一次和同學偷吃了廟裡的桃子。和尚找到先生告狀,先生斥責學生,但無人承認偷桃。先生說:「我有一聯,對出下聯者,可以免罰」。

先生出聯曰:

昨日偷桃鑽狗洞,不知是誰?

郭沫若思索片刻對道:

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

先生驚其出語不凡,極為高興,於是學生全體免予處罰。

賞析:郭沫若避開老師「狗」的話題,把目光放遠,自豪的宣稱「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語帶雙關,兼答上句,渾然成趣。

明代作家邱浚,字仲深,廣東瓊山人。幼年在學堂讀書時,有一天大雨傾盆,教室中有的座位漏雨,他與一富家子弟爭搶不受水滴的座位,兩人相持不下。先生說:「我有一聯,能對出的坐好位置」。先生於是說道:

細雨肩頭滴。

富家子弟不能應對,邱浚朗聲對道:

青雲足下生。

富人之子回家告訴了他的父親。

其父大怒,派人把邱浚叫來,氣急敗壞地喝道:

誰謂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視一笑,從容而答:

焉知魚不化為龍?

富人見他出口不凡,才華出眾,也不敢放肆作為,只好作罷。

賞析:保證工整的同時也沒弱了自己的氣勢,隨口而答,足見聰慧。

于謙幼年時,他的頭髮梳成雙髻,有一天,在到學堂的路上,有一僧人看到他這副模樣,開口戲道:

牛頭喜得生龍角。

于謙隨聲而應:

狗嘴何曾出象牙。

僧人看到于謙這樣聰明伶俐,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撫著于謙的頭呵呵大笑起來。

賞析:僧人本無惡意,于謙的「懟人」確實有點不厚道。

乾隆年間,大學士李調元有一次從新疆冒雪回京。途中,在一酒店歇腳時,見牆上懸掛一副對聯卻只有上聯:

黃狗過霜橋,點點梅花落地;

店主告訴他,幾個月前,有一書生早晨來店飲酒,見店外橋上有一黃狗行走,遂隨口吟出上聯,但費盡心機,也寫不出下聯,故掛在這裡,以求佳對。李調元思慮再三,終無中意之作,忽然幾隻烏鴉飛過來,落在門前雪地上跳躍覓食。他心中頓時開朗,趕緊索來紙筆,將下聯一揮而就:

烏鴉跳雪地,片片竹葉朝天。

賞析:黃狗腳印呈梅花狀,烏鴉腳印和竹葉類似,下聯對仗不只是工整嚴謹,簡直是天衣無縫。

清朝,浙江開化府有個叫卞午橋的知府跟一個姓熊的總兵不和。有一天,他寫了一句話給姓熊的總兵送去:

能者多勞,跑斷四條老狗腿。

聯中把「熊」字下面四點比做四條狗腿,這是卞知府罵熊總兵是條老狗。熊總兵氣得吹鬍子瞪眼,可是他不會舞文弄墨,就把文書請來,讓文書也編句話,罵姓卞的,替自己出口氣。

文書盯上這個「卞」字,想了一會有了主意:「卞」正好是「下」字上露出一點,不正像個烏龜剛剛探出頭嗎?文書笑著寫了對句:

下流無恥,露出一點烏龜頭。

熊總兵一看,樂壞了,趕緊打發人給卞知府送去了。卞年橋一看氣得一下子蹦了起來。

賞析:上句拆「熊」為「能」和「四條老狗腿」,下局拆「卞」為「下」和「一點烏龜頭」,巧借姓氏來諷刺,很是巧妙。

桂林有一名勝叫斗狗山,有一天一書生上山賞景,忽見山上山狗相鬥,於是吟出上聯:

斗狗山上山狗斗

此聯為迴文聯,下聯書生反覆琢磨,終不可得,直有一天他遊歷龍隱洞才恍然大悟:

龍隱洞中洞隱龍

賞析:這類對聯不僅要保持形式上的對稱,也就是1234321的形式,還要保證內容說得通,所以這類對聯殊為難得。

蘇軾被貶黃州,閑來無事,一天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河中。蘇軾忽然向岸邊一指,笑而不語。佛印順勢望去,只見一條狗正在啃一塊骨頭。佛印頓悟,連忙將手中有蘇軾題詩的扇子扔進河中,接著兩人相視大笑。

原來,這是一副諧音啞聯,蘇軾的上聯是「狗啃河上(和尚)骨」,而佛印的下聯是:「水流東坡詩(屍)」。

賞析:這副對聯流傳甚廣,幾乎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讀罷此聯,蘇軾和佛印的嬉笑怒罵,彷彿就在眼前。

晚清的時候,很多地方士紳借著開辦局務搜刮民財,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看不過去,於是給地主惡霸開設的「公局」寫了這樣一副對聯:

公肥幾隻狗;

局瘦一方民。

「公」取公然之意,「局」取騙局之意,「瘦」對「肥」,有如匕首,極富戰鬥力。

賞析:此聯一針見血地揭穿了「公局」敲詐勒索、中飽私囊的實質,怒斥土豪劣紳形同畜生。

古時,南方某地,有張、楊兩個書生,平日除了讀書之外,喜歡對對子以作消遣。

一天,兩人散步到河邊,楊某看到鴨子紛紛鑽進水裡摸螺螄吃。

於是作對調侃張書生:

鴨摸螺螄張癟口

第一句,借著鴨子張嘴進食,把張書生的姓嵌了進去。

張書生也不示弱,看到遠處一隻狗正歪著頭綁在樹樁上的皮條

於是答道:

狗咬皮條揚(楊)偏頭

借狗揚頭這個動作,把「楊」字也嵌入其中。

話音剛落,倆人對視,哈哈大笑起來。

賞析:一個「張」癟口,一個「揚」偏頭,兩人巧用姓氏互相調侃,借景生聯,渾然天成,足見二人急智。

儒風大家整理,轉載需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十言,每一句都在理!
歲月在,你在,我也在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