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論生與死……我都想擁有一份這樣的愛情」

「無論生與死……我都想擁有一份這樣的愛情」

節日之所以被稱為「節日」,大概本身被賦予了一種儀式感。曾經看到有人問「節日的意義是什麼」,對其中一個答案印象深刻——讓幸福的人更幸福,讓孤獨的人更孤獨。

這個答案一直深感為妙,尤其到了情人節,這句話好像更能引起共鳴。

幸福的戀人們互送禮物,沉浸在鮮花製造的浪漫氛圍中。朋友圈曬照、愛的宣言,似是要證明「我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然而,一句老掉牙的話雖然「老」,但說的不無道理:愛對了人,每天都是情人節。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里曾有一句話,描述了愛情最好的狀態:

請把愛情想像成一種優美的狀態,它不是一種手段,而是萬事萬物,有始有終,自生自滅。

我相信,這是很多人心中期望的愛的樣子。這種美好的狀態,沒有刻意的愛情表演,沒有矛盾後的歇斯底里。愛情的最初,有千萬種開始的方式,最後卻只有幾種結局,要麼歸於平靜,要麼完美,要麼消散……

這讓我想起小說《遠山戀人》的中的一句話:

那時我才真正理解她,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愛情為何物。不是它給人的感覺,不是它讓我感覺怎樣,不是我希望它怎樣,而是在我不阻撓時它自然而然的結果。

《遠山戀人》是美國作家查爾斯·馬丁的感人力作,講述一對男女在荒野困境中的掙扎以及在求生中內心的成長和轉變。我一直覺得愛情故事成了它唯一的精髓。但它卻不屬於我們熟悉的任何愛情套路。

當那場意外發生之前,飛機上的人們還在談論的自己的妻子,明天的婚禮,婚姻……

當意外發生後,倖存下來的本和阿什莉,在茫茫雪山中求生的28天,生命里好像只剩下彼此。阿什莉期待已久的婚禮,也早已成為泡影。她的未婚夫,一表人才。有豪華的車,送她大鑽戒,給她最好的禮物。她以為世間的愛大抵如此,與她多年希冀的以及在情感專欄里寫的一樣。直到她遇到了本,看到了本對他妻子無微不至的關愛,才明白愛情是要發自內心的,不是想當然的,以至於最後她說出了心中所願「無論生與死……我都想擁有一份這樣的愛情。」

愛情的千萬種開始,本和阿什莉算是挺慘的那一種。他們在極端環境中,在絕望的求生中,彼此吸引。阿什莉被本總是出其不意的幽默和對感情的執著所吸引,回想三十幾年的生活,阿什莉也許在遇到本後才明白愛情的真正意義。

就像電影《怦然心動》里說的「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麗的人,當你遇見這個人後,會覺得其他人只是浮雲而已」。

也許這份愛情從一開始,就註定不止要走過茫茫的雪山,還要走過他們每個人心中的那座山,愛情最終會是什麼結局,對他們來說顯然已經不重要了。

什麼最重要呢,也許就是為生死一起掙扎過的那段時光吧。

當兩個陌生人在無望中只能彼此依賴,那種不可能被忽視的牽絆便緊緊將兩人纏繞。阿什莉需要本將深受重傷的她帶出每一次危險,而本也需要阿什莉的堅強和幽默,緩解壓抑絕望的心情。他們之間,這種相互的「被需要感」逐漸累積,慢慢地以愛情的形式彰顯,讓殘酷的求生充滿了溫情,甚至他們的每一次互懟,你也覺得好像在「撒狗糧」。

小說往往很會刻畫愛情的美好一面,男女主的困境也是為了更明顯和激烈地表達情感。現實中的愛情,雖沒有這麼多殘酷的催化劑,但戀人之間的感情也是經歷了每一次相遇,到相知的升級過程,不管結局是什麼,享受過程最重要了,畢竟好好愛的時候別保留!

祝願世間有情人終成眷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般蘭若精選 的精彩文章:

一行禪師:活在此時此刻

TAG:安般蘭若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