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過一個像平時一樣的春節

過一個像平時一樣的春節

Happy Every Day

春節快樂

[16/02/2018]

這是黃三刀的第213篇文章

聽說長得好看的人都關注了「黃三刀」

大王叫我來巡山,聽聽三刀侃大山

剛才圍爐的時候,老媽突然說,現在日子好了,每一天都像在過春節。吃飯的時候當然主要指的是吃的東西。想想,也是。兒時盼望過年,無非是有好東西吃,有新衣裳穿。就現在的生活水平,的確每天都和過去的過年差不多,想吃什麼,就買什麼,看見哪件衣服稱心,就買下來。

然而,過年還是有特殊的意義,過年了,孩子們長一歲,老年人老一歲。一年以元旦為界。人生原本是一條不間斷的河流,元旦把它切成一段又一段,便於收藏。為了收藏,人們就講究「意義」,把日子過得的意義,或有意思,有樂趣。

元旦在當下的語境中,常常被理解為公曆的一月一日,而在我們的傳統中,元旦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元日。說到元日,人們一定會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一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個不太愛洗澡的宰相(點我點我),寫了一首好詩。

據說這些表達大家熱熱鬧鬧歡歡喜喜過新年的詩句,在文革那段特殊的歲月里,曾經被賦予十分「革命」的意義,而大加宣揚。打倒一切,「總把新桃舊符」,把你打倒了,我好上台!應該說,王安石的詩是一首好詩,九百年後被人誤讀利用,不是他的責任。如果他泉下有知,一定也無可奈何。

小孩子總喜歡過年。因為有好東西吃,可以盡情地玩,寒假作業可以暫不用寫,甚至可以「胡作非為」,那怕是做出一點出格的事,大人們也不太計較,而是報以寬容的一笑。

漳州人把春節叫「新正」。原以為新正是漳州土話,後來發現,「新正」其實不是土話,是很正宗的古話,是唐代人對春節的叫法。而春節之所以叫春節,那是後來的事情,是用公曆之後的事,為了區別公曆的一月一日,才把「新正」,也就是農曆的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把原來與「新正」同用的元旦讓位給了公曆的一月一日。新正乃歲首,萬物更新,是一年中最盛大、最熱鬧的節日。

沿習古俗,正月初一,黎明即起,燃放鞭炮開門,稱「開正」,現在已依新規定不放鞭炮,但仍按習俗,小兒穿新衣裳,早餐吃甜麵線湯,意為健康長壽、生活甜美。吃飯吃「年飯」,表示來年有餘之意,舊時有持帖拜年,現在你懂的,統統簡化得可以。

老一輩的長者,還要求家裡大小不許講不吉利的話語,不動刀、不汲水、不乞火、不縫衣、不掃地、不倒垃圾、不吃粥,諱將財氣掃出去,出門遇風雨等習俗,但在移風易俗中,已有所改變了。

初二開葷做「頭牙」,夫妻攜兒女謁岳家,向岳父母拜年,恭賀新禧;岳家備筵席請女婿,俗稱「初二請女婿」,民間現在多循此俗,自今日起至親好友、商家客戶互請「春酒」。初三日,漳州諺語: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在多日的活動後,今天要美美地休息一天。

仿古習俗,民間還有不少家庭在初四這天接神日,拜迎臘月二十四上天庭的灶神回家供奉,俗謂「初四尪落地」,同時,也將除夕夜所封閉的水井、上供井神、燃放三門大炮後開井汲用,現在家家戶戶已經用上自來水,因此封井、啟蓋之舉已經廢除。

初五,春節氣氛逐減,各行各業的商家敬祀迎財神,開市營業,小商販也與往常一樣走街串巷吆喝喊賣,歡慶春節基本結束,所以民間謂之「格開」。現在你懂了,為什麼單位初七上班,那算是「格開」——格外開恩了,合算了一天給你,要我們收收心,拾掇拾掇身心,準備開始工作了。

追根溯源,不是沒事找事,無非是想顯擺知識……不好意思,我說的是展望未來,所謂擼起袖子,甩開膀子,撲下身子,干出樣子。以期在來年不必再忙得像小狗一樣,而是可以像公雞似的一鳴驚人。

也就是說: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至少我還能寫寫詩來澎湃,逗逗女孩;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創作也能到那麼高端,被那麼多人崇拜……

李白

 模特

李榮浩 

00:00/04:3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三刀 的精彩文章:

撞掉別人兩顆牙而已,皇帝居然害怕了
皇帝做久也會累,全心想要去做仙

TAG:黃三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