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教授論日本不能成為「大國」

日本教授論日本不能成為「大國」

日本在二戰後,隨著經濟的復甦,開始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但總是事與願違,那麼日本人是怎麼看日本的崛起之路的「坎坷」呢?


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的看法

篠(xiǎo)田英朗將其歸結於「日本的內向意願」(即保守性)的問題上,並舉出兩個例子:

南蘇丹派遣維和部隊,日本國內議論紛紛,各種言論層出不窮。但撤回以後,言論一下子都消失了。雖然南蘇丹人道主義等問題依舊持續著,而聯合國駐南蘇丹組織也困難重重,但日本國內討論的只是「憲法問題」而已。

2.維和活動的展開。中國是排位第二的維和資金貢獻國,維和人員規模龐大,不用說「一帶一路」的影響力,就是「上合組織」都存在感甚高。像義大利和法國也先後有700人,雖然美國和俄羅斯人數不多,但卻各自成一個系統,獨立行事。像這樣參與規模較大的國家才叫「大國」,你看非洲的衣索比亞,不僅是聯合國維和活動成員,而且通過區域性組織,維和貢獻也很大!

所以可以看出一直凸顯著日本的沒有「存在感」。

過於謹慎於憲法,而怠於參加國際和平活動。左派消極對待國際活動,制約政府對外活動,右派也對國際活動沒有熱情。一直含含糊糊說著「日本一直儘力地貢獻著」,這是不誠實的。

僅僅因為憲法第九條不發動戰爭而自誇對世界和平做出了貢獻一說,只不過是作為二戰的始作俑者之一,而老老實實,安守本分的中肯評價罷了!如果日本的國際地位一直安泰的話,也就沒有了多餘的擔心了。但不可忽視的是日本實力下降的冷酷事實。

當然後面還有綿長的內容,有幾個大的內容,一個是關於特朗普上台象徵著美國「反恐戰爭」的態度一說,主要講的是中東形勢和美國自冷戰結束以來,歷代總統對於「恐怖主義」的政策。一是關於捨棄「普遍主義」的美國外交,日本的立場。一是日本應該優先發揮的作用,即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和美日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的對立競爭中,從作為同盟國和日本自身兩個立場來看,尋找自己的位置和發揮作用。


日本的「前科」

除了作為二戰的始作俑者之一而遭人記恨外,說某些人過於片面看待日本的話,那麼二戰之前的侵略戰爭,當時的日本又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呢?

幕府時代的日本,最著名的就是發動了萬曆朝鮮戰爭,當時的日本主政者是豐臣秀吉,可以這麼說,沒有大明軍的支援,想必朝鮮半島早已成為日本的一部分了。

2.明治維新後,甲午戰爭,侵佔了中國的澎湖列島和台灣島,佔領朝鮮成為殖民地,侵佔琉球群島成為附屬國,日本本州向北擴充至北海道島,並壓制阿伊努族人,之後無一例外實行皇民化政策,同化殖民地的種族,達到成為其領土的目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後的日俄戰爭,爭奪我國東北的控制權。

這些都表明,處於強盛時期的日本,都選擇了對外戰爭的道路,是偶然,還是必然?這些都是不可下定論的。

目前對於日本的印象

對於東亞地區來說,無疑是二戰時期日本的所作所為,尤其是對於中國和韓國來說,事情更加複雜,歷史問題上,日本的含糊其辭,一再的推脫和辯解、美化,都讓中韓兩國人民對於日本政府和人民沒有好感,這也就間接地讓日本在東亞圈內的活動變得不再是如同別國那樣的「單純」。

但對於大部分東亞、東南亞國家來說,對於日本的鐵蹄並無特別之感,尤其是東南亞國家,這些地方在二戰之前,大多數是歐美國家的殖民地,沒有獨立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所以對於現在的日本和過去的日本有多大的差別並沒有很清晰的界限,這就是,與中韓之間的差別所在。

而西方國家本來就不是日本的受害人,作為利益主義者,並不在乎日本的過去,只注重與其現在與將來的利益關係,所以我們會看到日法突然之間搞得好曖昧,日澳之間的也是親密無比。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是別無二選的,但對於中韓來說,日本很容易觸碰到底線,一種比現實利益更加莊重,更加神聖的東西,那就是民族情感。雖說,中韓之間各種摩擦不斷,但就二戰日本問題上,我相信是一致的。

結語

所以說,我們覺得日本在東亞的交際圈內不太吃香,在全球範圍內沒有明顯的存在感,主要是因為世界人民正義感高,不忘日本過去所扮演的角色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或許只有中韓兩國的人民這樣想。

日本通過美國的再改造,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復甦和騰飛,之所以沒有重新在世界政治舞台綻放異彩,主要是因為美國的存在。因為日本身處對抗蘇聯/俄羅斯、中國的前線,處於大國競爭中的中間,很難能有所建樹。而且美蘇冷戰期間,出於對抗蘇聯的考慮,對於日本的掌控方面很嚴,隨著「一超多強」的新局面的出現,日本的政治影響力也隨之提高,但礙於與美國的特殊關係——日美安保條約與駐日美軍的存在,使得這種進展相當緩慢。簡單偏頗一點來說,就是在重大問題商量時,與日本直接接觸,還不如先得到美國的支持,再與其商談更容易得到想要的結果。

所以說,日本擴大政治影響力而成為「大國」的根本在於消除或者大幅度消減美國在日的影響力。在內,產生獨立的政治意識,在外,培養獨立且特色的外交人格。在冷戰結束的一段時間內,這種情況可能實現,但隨著「一超多強」局面愈顯,美國實力的相對下降,對於東亞地區的介入,更需要日本的支持,而正是對於這種「支持」的需要,日本想要擺脫這種局面自立更顯得不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話士官長 的精彩文章:

安倍:將修憲進行到底

TAG:小話士官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