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媽講中醫:中醫 vs.西醫?
駿媽
開講了 !
我是駿媽,北方人,15年前來了南方。由於南北氣候的差異及生活習慣的不同,不幸染上了磨人的濕疹,在與濕疹的長年反覆鬥爭中,我逐漸接觸到了中醫,也由此開始了自學中醫。這裡,我將陸續分享我在中醫學習過程中的體會,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中醫和西醫是兩門不同的科學:中醫是物理科學;西醫是化學科學。可以肯定的是:不論醫生學的是中醫還是西醫,在給病人看病的時候,都希望病人能快點兒好起來。
這一期,和大家討論的是:中醫和西醫的不同點(並不存在優劣比較)。
GIF
中醫是一門物理科學
研究的是:顏色,味道,溫度,壓力,速度。。。
中醫的基本要訣:「望聞問切」
望就是觀其色和形。
醫生在看病的時候,根據患者臉、手、舌的顏色判斷病可能出於那個臟腑。(中醫認為五臟對應五色。即:肝心脾肺腎對應五色中的青赤黃白黑。)
例如
肝出現問題的人臉色發青,腎出現問題的人臉色發黑。
在治療過程中,也可以從臉色的變化判斷用藥的方向是否正確。
例如
腎病患者在吃了醫生開的葯後臉色變得更黑那就是葯不對症,治病方向反了。反之亦然。
觀其形能看到患者是胖還是瘦;舌苔是什麼樣;臉上是否有相應臟腑出現問題時的某些變化;身體和四肢的變化。(如類風濕關節炎會導致關節腫大。舌診能辨寒熱、虛實。舌苔發白屬寒發紅屬熱,如風寒感冒時舌苔發白,風熱感冒時舌苔發紅,有齒痕說明氣血虛,濕氣重等。)
聞和問是醫生通過和病人的問答了解病人的情況。(通常會問大小便的情況怎樣、睡覺怎樣、胃口怎樣、怕冷還是怕熱、口乾不幹、苦不苦等問題。在《老來養醫生,不如年輕早養生》和《自我健康判斷的後四個標準》中有講到這幾項,都是可以用來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態。)
切是通過把脈看脈搏跳動的力量、次數和速度,判斷五臟中氣血的運行情況。
簡單地說:
左手和右手的脈像分別對應血和氣的狀態,也就是陰和陽的狀態,陰就對應五臟,陽對應六腑。
脈象能反應五臟六腑的情況。脈分寸關尺。關是分隔的地方,對應身體中胸隔的位置;寸脈對應上焦;尺脈對應下焦。(脈診分的很細,感興趣的百度一下。)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五臟與五行分別對應,通過五行的相生相剋使身體達到平衡狀況。一旦平衡被打破了,人就會生病。
中醫治病的原則
-- 改變身體的環境讓病毒或細菌不能生存
打個比方
一個地方有很多垃圾,引來了很多蚊子/蒼蠅,即使怎麼殺菌、消毒,蚊子蒼蠅都不會全部被消滅掉。
最好的辦法是:清走垃圾,蚊子/蒼蠅自然就沒了。不論夏天有多少蚊子,天氣一變冷蚊子馬上就躲起來,冬天冷的時候一隻蚊子都看不到,這就證明了改變環境的重要性。
中藥的作用就是:改變身體的環境,即改變體質。
怎麼改變身體的環境?
兩個字:補、瀉。
中醫講陰陽虛實表裡寒熱,中藥分陰陽寒熱,改變環境的方法就是用中藥的補瀉作用使身體陰陽平衡了。
具體地講:寒性體質的,用溫補的陽葯讓身體變正常;熱性體質的,用陰葯使身體變正常。
用藥的方法有的用補、有的用瀉。(身體虛弱的用補。如:陰虛陽虛氣血兩虛的用補,用滋陰,壯陽,補氣血的的葯;陽盛或者陰盛的用瀉,如用陰葯把身體熱降下來或用辛熱解表的葯使身體發汗,讓溫度降下來;在身體上部累積的垃圾,用藥後通過吐的方法排掉(如心包或者肺中的痰用吐法);下部累積的垃圾用藥後通過瀉的方法排掉(如大腸中積累的宿便用瀉法)。)
簡而言之:陰虛的滋陰,陽不足的補陽。臟腑中有實證、濁物就用瀉的方法排掉。
中藥是分藥性的
中藥的藥性可以按五色五味和生長環境來分。
五色入五臟,五味歸五臟。其中:色淺的為陽,色深的為陰。
生長在炎熱地方的藥性陰,能滋陰。(譬如:哈密瓜能快速補充津液,但喝水就沒有那麼快,因為哈密瓜的生長環境決定了它的性是陰的。)
生長在潮濕地方的藥性陽,能補陽
這就是陰陽平衡。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五色與五髒的關係》。最常用的冰糖雪梨,就是因為梨為白色潤肺;黑五類食品可以補腎,小米為黃色養脾胃。
中藥在人體里的代謝很快
中藥大多是植物(除了金石蟲類的藥物)都不會在身體里長時間地累積,一般24小時完成代謝。而且很多是葯食同源,所以也可以通過飲食習慣的改變來調理身體。(廣東人在這方面做的很好,隨便一個大/小超市都能買到葯食同源的煲湯材料。)
中藥的本草已經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和無數人的實驗證明了其效果。除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的關木通、漢防己、馬兜鈴等幾種藥材如果使用不當,會引起腎臟損害外,其它葯均被無數次的臨床驗證是安全的,而這幾味葯,中醫已經很少開了。
在幾千年的發展中也留傳下來很多經方,如《傷寒論》、《經匱要略》等醫著中的很多經方治症非常快。(辨症準確葯開的對症的話三劑就會有明顯的效果,速度有時快到讓人難以相信的程度。如果服用經方三劑無什麼明顯的變化說明辨症不準確。)
另外,有很多經方製成中成藥,方便用藥。如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等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中成藥名。
在日本,有更多的中藥經方被做成中成藥使用,叫漢方。(很多在囯內失傳的方子,在漢方中卻能找到。)
西醫是一門化學科學
研究的是:細胞,組織,基因,蛋白質等物質的變化
GIF
通過統計學的方法制定每個指標的正常值範圍、應用化驗的方法進行各種病理分析和辨症,譬如:血液,尿液,細胞,組織等。
舉個例子
檢查血紅蛋白、微量元素、基因、細胞、組織的相關指標,並和正常值比較,根據偏差找出病因。
最常用的方法是:驗血驗尿。
人的身體里的液體25%是血,75%是水。只看血液的變化是無法完全反應身體的狀況。因此,有時候,驗血報告正常,看不出有什麼問題,但人還是會感到身體不舒服。這種情況,在西醫中通常叫做亞健康。
實際上:水在身體中是以氣的形式存在,靠心臟的火把水氣化(中醫認為心臟五行屬火,心與小腸相表裡,所以有熱心腸的講法。)人吸入的是氣,呼出的也是氣。氣帶動血流動,氣是血的開路先鋒,氣先行五寸於血。當身體比較寒時,氣就會變成水累積在某些位置(如積在脾里就會肚腩變大,積在腿上腳上就會水腫等),從而引發血液變稠,血壓升高等病症。(好比:天冷的時候,水管里的水會結冰,水流變細,甚至結冰,造成水管爆裂。)
西藥治病的方法
--通過藥物在身體里的化學反應,殺死細菌/病毒
在殺死有害的細菌/病毒的同時,可能也會殺死有益的細胞。
舉個例子
做化療就是通過輸入大量的藥物殺死癌細胞,但同時也殺死了正常的細胞。因此 ,癌細胞的數量減少了,但副作用之一是:頭髮掉了。究其原因:西藥是酸性,所以會傷肝。對此,中醫認為:發為血之餘,肝的作用是造血,所以傷肝後會掉頭髮。
西藥治病的原理
--利用抗生素殺死細菌病毒,或者用化學反應的方式生成需要的物質,或者把不需要的物質通過化學反應消除掉。
舉個例子
當兩種或多種物質彼此發生化學反應時,新生成的物種中,多會有H2O(水)。
因此,吃西藥後身體將變得越來越寒,寒的結果就會導致淤堵,從而洐生出其它的問題。(如利用生成水的方式稀釋血液,使驗血對應的某些指標由高變低;或用相反的方法使指標變高。當血液粘稠時,通過反應產生水進行稀釋,驗血的結果可能變正常了,但身體的環境並沒有改變,寒的體質仍舊會血粘稠。)
西藥多呈酸性,酸入肝。因此,有時候的副作用表現為:吃西藥後,原有的病是治好了,但肝卻被傷著了。(中醫對此的解釋是:五行中,肝屬木,木克土;腎為肝之母,所以西藥多傷肝和腎。)
小 結
西醫
通常是哪裡有問題就醫治哪裡,即:頭痛醫頭、腳疼醫腳。
中醫
把身體看作一個整體。例如:頭疼時,開的可能是胃藥;治頭疼時,便秘可能跟著也治好了。
西醫
在急救方面有優勢。能通過儀器快速查出哪些地方出現了問題,尤其在骨折顯影方面能快速定位。
中醫
在治療疾病時,有很多經方是可以快速見效的,但需要醫生有豐富的理論知識紮實和臨床經驗,八綱辨證才能用得好。
總而言之:
現在很多醫院推行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病,這樣能充分利用中醫和西醫的優勢,對某些病有非常好的療效。(例如:前面提到西藥會傷肝腎,因此,西藥是沒辦法徹底治好肝病和腎病的。即使在西醫院治療腎病,基本上也選用中藥配合治療。)
西醫用化驗的方法變化進行判斷,結合中醫的整體辨症,有利於醫生更準確地判斷病原,找到解決的辦法。
中醫看病對醫生辨症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除瞭望聞問切,還要具備幫助病人能清晰正確描述的能力。(例如:自己身體變化的感覺、發病過程的癥狀等。)
西醫治病的過程要有整體辨證的概念,不能把一個部位出現的病當作只是該部位出現了問題。(身體是個精密的儀器,任何一個零件出現了問題都可能影響到其它零件的正常工作。)
我們下期再見!
小編 二當家
圖片 網路
TAG:愛屋及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