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崑山奧灶面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古時因為「不幹凈」反而聲名遠揚

崑山奧灶面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古時因為「不幹凈」反而聲名遠揚

文:王新春

崑山奧灶面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古時因為「不幹凈」反而聲名遠揚

江蘇崑山是吳越文化興盛之地,「百戲之祖」崑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聞名於世,奧灶面則是其獨特飲食文化的象徵。

一碗味道鮮美的奧灶面,處處體現著南方才有的細緻入微。奧灶面的麵條使用嫩滑筋道的龍鬚面,聞名於世的奧妙主要在麵湯和澆頭。傳統的湯是用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等材料,再加上花椒、桂皮、茴香籽、大料等調料熬制而成,後來也有添加黃鱔骨、雞骨和螺螄等配料一起熬制,講究一個「鮮」字。

最有名氣的澆頭是「一紅一白」,也就是紅油爆魚面和白汁鹵鴨面。紅油爆魚面用淡水湖中所養七八斤重的肥美青魚做成爆魚澆頭,將青魚切成塊狀,加入蔥、姜和白酒腌制,放入熱油中氽至嫩黃,再加上蔥、姜、冰糖、黃酒煮至棕紅色,魚肉鮮嫩,餘下來的油色紅味鮮,是為「紅油」。白湯鹵鴨面用崑山大麻鴨做成,去掉頭、脖子、尾,除去內臟後放入姜、蔥、油和其他調料入水中燉熟。這樣煮出來的鴨肉白嫩、爽口純正,餘下來的白色湯汁清香,是為「白湯」。

奧灶面的製作過程,講究「五熱一體」「小料沖湯」。「五熱」指的是碗熱、湯熱、油熱、面熱、澆頭熱;「小料沖湯」指的是「現用現合,保持原汁原味」。又因麵條是在沸水中撈出、澆頭在余火中隨時保溫、碗筷浸於沸水中待用,又有「三熱面」的稱呼。遊覽完一峰獨秀的玉峰山,再到奧灶館品嘗一碗奧灶面,從脾胃到精神無時無刻都透露著暢快淋漓的感覺。

奧灶面的由來,據說與乾隆下江南有些關係。乾隆在位期間一共六下江南。一次微服出遊,至崑山登臨玉峰山後返回途中,腹中有些飢餓,行至一處村落時,見一老嫗正掌勺做面,便命人前去討要。一碗下肚後,皇帝覺得味道鮮美無比,便讓太監去詢問製作方法。由於方言不通,太監也沒問出個所以然來,心中計較一番,便轉身回奏:「紅油麵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奧妙。」皇帝一聽,甚覺有趣,便笑道:「面灶奧妙,奧妙的面灶」,於是「奧灶面」的名字就這樣誕生了。

當然,這種說法只是為奧灶面增添了一些傳奇色彩,若論可信度的話,位於崑山玉山北路的奧灶館的說法可能更符合事實。奧灶館前身為顏復興麵館,雖然店面又小又舊又破,但卻生意興隆,往來食客絡繹不絕,其他麵店因自家生意冷清心生嫉妒,便稱顏復興麵館的食物不幹凈,而其灶上確實也因積滿了滷汁的污漬看起來不那麼乾淨,所以得了個「鏖糟館」的名號。「鏖糟」自然是含有貶義,意為不幹凈。顏復興麵館是真功夫在身,自然不怕這些閑言碎語,生意越做越大,「鏖糟館」的諢名反而是聲名遠播,店老闆索性取了它的諧音「奧灶面」,然後就這樣流傳至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秦完備的禁衛系統:將領用多少兵才需要虎符?
咸豐臨死給慈禧一樣東西,從此這個女人更加膨脹,但列強更看重他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