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講傷寒論30
胡希恕講傷寒論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二00八年六月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第326條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陰病也像少陰病似的,津液不足,血液也虛,津液虛他就是渴,引水以自救嘛,甚至消渴,消渴咱們都講過了,他由於上邊虛,下邊寒乘這上邊這個虛呀氣往上撞,自己一個感覺證了,氣上撞心。人陽氣佈於胸中,下邊這個寒氣往上,上邊的熱不得下布,所以心中既一方面感覺氣上衝撞心之疼,也感覺熱,這個熱不是發熱的熱,飢而不欲食,厥陰病屬於半表半里,不屬於胃了,胃沒有毛病,但是寒從下往上沖,雖急而不能x,(34集完)……上面有虛熱的情況,認為有實熱,而誤下,使之陷入里,而下利不止,陰虛證不能下。
仲景在每一篇都有提綱,即是概括地說,半表半里證的提綱都不好作,少陽證的提綱只是說口苦,咽干,目眩,那還能夠說出來半表半里的局部,熱盛在局部,順著腔間往上攻,所以孔竅之間感覺有熱候,還說得過去,但太概括了,有些內熱的病,如白虎湯證,也有口苦咽干,此為熱結於里,為陽明病的外證,故少陽證的提綱也不夠好,所以要研究柴胡證,僅憑這還不行。為什麼呢?就因為半表半里的部位,即胸腔腹腔,這個空間相當大,為一切臟腑所在之地,心肺肝脾胃腸腎等,如果病邪在此部位充斥,易引很多臟器出現問題,故此部位的病複雜多變,如小柴胡湯主證,雖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另外底下有這些的或然見證,或者波及到這個臟腑,或者那個,所以沒有固定證候,很難概括,如表證、里證單純。唯獨半表半里,無論在陽或在陰,都不好說。這個提綱,厥陰病可能發生這些情況。不是說凡是厥陰病都有這個情形。故六經辨證有六個類型,我們只能掌握四個基本類型,另外少陽與厥陰,不能具體,這個怎麼辦呢?下面再解釋。這個辨證,表裡易知,如表證,邪氣交爭在表,只有陰陽之分(太陽與少陰,前者是發熱畏寒,後者是無熱畏寒,其它的與太陽病是一樣的,脈微細但欲寐,這是虛呀),里證也容易,也分陰陽兩類。這個表裡知道了,除去表裡,全是半表半里,這個人身上的病位的反應,不是反映在表,就是反映在里,或者反映在半表半里,在半表半里屬陽性的,或者熱,或者實性的,為少陽病,反面,陰性的,虛的,寒的,為厥陰病,這本書呀,六經的順序,雖然與內經上的順序是一樣的,但這裡有辨證的一種意味,先講太陽,後講陽明,事實上四五日,五六日,傳少陽,六七日,七八日,傳陽明,為什麼太陽講完了,不接著講少陽,再講陽明呀?這裡就是這種表裡陰陽辨證的意味,且表裡易知,除去表裡,皆為少陽。講陰證,表為陽,里為陰,它先講里,這是陰證的講法,先講太陰,再講表少陰,除去里和表證的陰證,就是厥陰。所以在辨證上沒有多少妨礙。可是研究這個書呢,對少陽病的提綱,厥陰病的提綱要活看,這個不是一定,你看少陽病也是的,凡是有內熱,無論在腸道之里,或者在胃腸之外,大概有口苦咽干,那不定是少陽病,但是少陽病可能有口苦咽干,這個比較泛。而此厥陰病的提綱比較窄,這個就是厥陰病有這種情況的,上邊虛的厲害,下邊寒的厲害,寒乘虛往上來呀,感覺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這是自覺證,這個蛔,現在也研究了,大概古人沒有蛔蟲的很少,過去衛生差。如果寒從下往上沖,蛔要受波及,要吐蛔,如果沒有蛔,再怎麼沖也不會吐蛔,故有些注家牽強附會。
第327條
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
這個陰性病一轉陽,病就會好,脈微,為亡津液,雖微但浮,就是由陰出陽,這病要好的,反之由陽陷入陰為凶,如陰盛而胃氣衰敗,人則死。厥陰中風是概言之,傷寒也是如此。
第328條
厥陰病,欲解時,從丑至卯上。
第329條
厥陰病,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愈。(15:41)
厥陰病虛,則渴,渴了就稍稍給點水,欲飲水自救,從這一段看,提綱所講的消渴就成問題了,因為稍稍與飲就能好,可見不是消渴,即便是有消渴,也不是厥陰病普遍都存在的。這個厥陰病非常簡略,就這四條,以厥陰病起頭的,就這四條,從這以下就沒有厥陰病了,從題首就看出來了,前後不是論述一個主題,前面都是論厥陰病,以下呢,在這個玉函,以及成本等宋以後,分為金匱與傷寒,這個玉函的編製與以前差不多,一卷論傷寒,中卷論雜病,最後出的方論。玉函內關於論傷寒這一章,也是有這個,可是到第四條之後,它又立一個題目,這個不是辨厥陰病脈證並治嘛,這四條,在這四條之後又一個名字,它是辨厥利嘔噦病形脈證並治第十,怎麼出了個第十呢?它這個書呀,六經,太陽篇就給了三篇,從太陽到厥陰是八篇,但舊編製把痙濕竭三個病變成一篇,放在六經之前了,共計九篇,那麼在九篇之後,又立一篇,叫第十篇,即是辨厥利嘔噦四病,如果我們好好研究下邊呢,的確一點不錯,開始論治厥,再論治利,再是嘔、噦。可是這四種是雜病,放在後頭,為什麼放在厥陰病一起呢?這是王叔和搞的,王叔和不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對醫學很有修養的人,他收集仲景遺論,它編書的時候一看呀,厥陰病,六經病後頭都有證治,但厥陰病沒有,他一看後頭象似論厥陰的,尤其根據前面的題綱及後頭的烏梅丸,很象說的是厥陰病,有的就把它放在厥陰病後頭了,因為三陽三陰後頭擱個雜病,他又想這又是一個不能不累的,本來三陰三陽篇論的是治療傷寒嘛,擱個雜病,他認為也不對,所以附在厥陰篇之後,皇甫謐看了,知道是有問題的,你看後頭的方劑就知道了,發汗吐下,能有皆有,他看也不對頭。所以一種本子就放在裡頭,另一種就是玉函,仍就隔開,讓後人研究。這是王叔和的意思,一方面他以為第十篇是雜病,不應該在六經之後有這個,而且這裡頭有些似是論厥陰病的,但有些絕不是厥陰病,故同是他編的二本書,卻又所不同。玉函此成本及宋本後發現的,故成無已到這個地方就胡說八道了。故只要是把後面的當成厥陰篇就沒法講了。其實根據書的這個提法看,厥陰病只是這四段,底下這個還是玉函那個。為什麼要這樣寫呢?
張仲景為什麼在此書之末附帶一個雜病呢?我們看看雜病說的什麼,這個厥利嘔噦,全是與胃有關的一種
證侯
,胃是生之本,頭前講了胃氣存而生,胃氣絕必死,所以治病必固衛胃氣,陳修園認為仲景用藥喜用甘葯,甘以調之,就重視胃氣,六經講完了,特拿出這一章給六經做總結,不能把胃治壞了,胃是一個主要的關鍵,那麼與胃有關係的厥利嘔噦,這些常見病的緩急生死,擱在這個地方讓大家看看:另外還有一個用意,這六經不是專給傷寒預備的,這個表裡陰陽,概括萬病,是病就不會超過這個,病位就是表、里、半表半里,病理反應不是陽就是陰,所以六經就是表裡陰陽,概括萬病,就用治傷寒的法子,在這裡治雜病,你看後面的方子無一不是傷寒論里的方子,……可是張仲景看厥陰病的提綱,他也認為不適合,沒法子在這裡頭述一種方證的治療,這裡頭雖是雜病,但有些是論厥陰,也視其方而已,如烏梅丸,當歸四厥,這都是厥陰病的治療,就是補提綱之不足,所他有三種用意,故在主經之後,有這麼一個雜病篇,這是我的看法,其它注家都沒這麼說,……。
第330條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諸四逆者,四肢厥冷呀,凡四肢厥冷,虛多而實少,不可下,就象虛家一樣不可下。
第331條
傷寒先厥,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見厥複利。
先厥,胃虛則津少,津液不達四末則厥,故厥就有胃虛呀,就要下利,先厥後來胃恢複發熱,則利必自止,再見厥,還要利,這裡說的是厥利與熱往複,前幾天厥與下利,後幾天又熱,而利止,並又往複,頗似半表半里證,頗似厥陰,少陽篇有往來寒熱。這裡也是邪與正爭,胃氣一時恢復,胃氣強,發生髮熱,利就好了,邪勝了則胃氣衰,又厥而下利。
第332條
傷寒始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當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食以索餅,不發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恐暴熱來出而復去也。後三日脈之,其熱續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複發熱三日,並前六日,亦為九日,與厥相應,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後三日脈之而脈數,其熱不罷者,此為熱氣有餘,必發癰膿也。
傷寒發熱六日,厥反而九日,一到厥就下利,是承上條說的,厥時下利,熱時下利止,可是厥與熱不相應,發熱六天而厥反而九天(厥之九天是從發熱的第一算起,即開始六天,即有厥又有熱,第七八九天只有厥),這個現象不怎麼好,就是說陽退而陰進,正不勝邪,「凡厥利者」厥利是一個陰寒虛衰的一種證候,此時胃虛的很,故「當不能食」,厥逆的進退正說明陰陽的勝復之機,最終歸終到胃氣,故在這裡點出了,虛而有寒,當不能吃,如果病人反能吃,很有可能是除中,除中就是沒有胃氣了,「恐為除中」,中就是指中氣的中,就是指胃,胃氣沒有這個人非死不可,那麼他這個要試驗一下,「食以索餅」,索餅,有人認為是素餅,即是平常吃的餅,有人認為是沒有肉的餅,都行,就是平時吃的餅,如果吃這個餅不發熱,就沒大問題,胃氣還存在,沒有除中,胃是好的,胃氣恢復了,必愈。這是一個倒插語,他說厥逆與熱往複的這種病,在厥逆的期間,不應該吃東西,不想吃東西,如果此人嗜食,這個與病情相反,醫生就要注意,這不是好現象,恐怕有除中,故作此試驗,食以索餅,如果一下子發高熱,那就壞了,暴熱去必死,此為除中。「後三日脈之」,它接著厥反九日而利來說的,原起發熱六天,以前經過就是,然後厥,厥不是六天而是九天,第十天發熱了,發熱到第三天的時候,合前面發熱六天,一共也有九天的時候,此時切其脈,其熱續在者,還發熱,就不緊了,這不是陰進陽退的樣子,正相當了,雖厥利九天,但厥利九天後,又發三天熱,共九天。所以「故期之旦日夜半愈」,旦日就是今日晚上說「明天早晨」,一過半夜就是明天早晨,有這麼一種希望,為什麼呢?下面解釋,「所以然者,本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複發熱三日,並前六,亦為九日,與厥相應,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如果後三日,診察時,也沒厥逆,人也沒好,怎麼回事?太過了,「而脈數,其熱不罷者」,這也為要好的樣子,此為熱氣有餘,即過於亢奮,「必發癰膿也。」這個熱久不愈了,已經滿九天,後頭老熱起來了,熱久不愈,必發惡瘡,老在體表發熱,在肌肉筋骨之間,營血受傷一定發癰膿的。
這段是這個意思,這個厥與熱,是一種正邪交爭的一種情況,如果厥幾天,熱幾天,過後了,再不厥不熱了,這個病就期望在厥熱相應的時間好,如果不好熱有餘,就會變為其它的病了,但不關乎虛寒之陰證了。在這個厥逆的階段,人要是能吃也不是個好現象,有除中的可能。除中也不全是病理進展造成的,也有人為的,從下面可以看出來。
第333條
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與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復除其熱,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47:59)
六七日,是傳里的時間,但脈遲,這個傳里,裡頭必寒,遲者為寒,這與前面,沒有汗的太陽傷寒,脈浮而遲,表熱里寒,四逆湯主之,此句是從前面這條來的。雖然太陽傷寒是表證,但脈浮而遲,里有寒,六七日以要傳里的時候,別等他腹痛下利,變成太陰病了,雖有表,但不要管表,要舍表救里,應用四逆湯,而反與黃芩湯。黃芩湯是去熱的葯,黃芩湯徹其熱,則胃中更冷了,應不能吃東西,而反能吃,這為除中,必死。這裡說明治病不能把胃氣治沒有。當救里,即是救其胃。如果胃不好,非得想法調胃氣不可。這條是誤治而造成的除中。
第334條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痹。
這條是從厥熱往複那條說的,傷寒,先四肢厥冷,後來發熱,就是陰退陽進了,下利必自止,與前面一樣,先厥時下利,後發熱了下利必止,如果沒有其它情況病就好了,可是陽進的太多了,陽有餘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亢於上,而反汗出,嗓子疼,熱往上亢,其喉
為痹,第二種,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也是接著前面,傷寒先厥後發熱,不是反汗出,而發熱無汗,但以前的下利也一定止,假設不止,就熱有餘了,必便膿血,這個是往下排的,便膿血,是熱往下,熱下排而不上騰,所以咽不痛,這是就病的現狀而預後。
第335條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發熱,前熱者,後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
這裡的厥不是指厥陰的厥,有沒有一種厥是屬於熱的?傷寒一二日,是指太陽傷寒的這種情況,到四五天的時候,而四肢厥冷,必發熱,就是指一二日時就發熱,而且因為前面的發熱後面才有厥逆,這都說明這種厥是熱厥。這種厥前面必定有發熱。如果現在厥逆很厲害,那麼以前發熱也必定很厲害,否則厥微者,以前的熱亦微。如白虎證有四肢厥冷。熱重一方面傷津不能達四肢而厥,另外當熱壅滿在里,也能阻礙氣血的通暢。在這裡講的是實熱證,故用下法。如前面的瓜蒂散,邪實於胸中,則四肢厥冷,應該吐之。此條,如果發汗則口傷爛赤,發汗進一步喪失津液,傷寒是病在表,開始是熱的凶,後來只是四肢冷,這個純粹是實熱的關係,這個發汗不行。故此條是講熱厥。此種解當用辛涼解表,不可用辛溫。(35集完)
第336條
傷寒病,厥五日,熱亦五日,設六日當復厥,不厥者,自愈。厥終不過五日,以熱五日,故知自愈。
……厥終不過五日,六日他不厥了,所以知道他必愈。若熱有餘,當另當別論。但是這個寒厥,虛寒之厥肯定都是要好的了。
第337條
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這條是專解釋「厥」,就是陰陽氣不相順接,這個陰陽氣指的什麼?據我們現在的觀察是指的靜脈、動脈的血,古人也是這個看法。古人說這個,這個血管啊,這個六經啊,古人不叫血管了,叫經絡,他都記錄手足,所以手六經、足六經啊有陰有陽,咱們說的那個陽啊經脈啊大概就是指的動脈,陰(經)就指的靜脈,這個陰陽氣不相順接就是指的這兩個東西。這個動脈的末梢,哎,他就要,這個靜脈的末梢他就要吸收,他這個尖端上啊都在四肢,這是合乎現在的解剖生理的一個東西。如果他們出(現)的血液供足不到了,他這兩個銜接也就斷了,所以他叫厥,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那麼厥是什麼樣呢?就是手足逆冷。逆冷得由外往裡,先由手指頭往這裡,可以到過腕到肘嘛。逆冷從外面往裡頭冷,越缺厲害越往上。這個到這個地方啊,他的這個厥,他全是反覆的說有一種,厥、利和熱往複;有一種,也有有熱厥;有一種是只是厥熱往複沒有下利,他也講了。然後這個厥利往複,要如果陽進陰退,那麼就是厥越來越甚,熱越來越少,這是不怎麼好,否則,這是好現象。這是關於人的生死的。
那麼也有些時候熱太過,也不行,那就變到其他的病了。不是虛寒了。所以我們認為這個厥利往複啊是屬於厥陰病。
再講一段吧,把底下這一大段講完了咱們休息。
第一他講證治。他說厥,對厥這一大段論得比較細膩,最多可見他也注重這個厥,在這個雖然是種病,因為這個厥呢與厥陰病是有關係的。我看也是這個樣子。
第338條
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此為臟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當吐蛔。令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為藏寒。蛔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
那麼頭一句話,脈微而厥,脈微就是虛啊,再一厥那就虛到家了。他說的這個臟就是指
胃,那就,古人就是指的脾胃。至七八日膚冷,不但四肢厥,而營衛也不行了,所以這個全身的皮膚都冷了。其人躁無暫安時,這個躁最壞!咱的頭前也講了,這個凡是熱,這個躁是亂啊,這個人這個屬於邪盛正已經虛,不能勝邪了,這個人的這個只躁而不煩了,這最壞。而且無暫安時,此為臟厥,這臟氣虛敗的這麼一種厥了。他言外這是死症。就是咱們先前講的那個胃氣已敗,這個不能是說是是蛔厥了。可見這個蛔厥是厥陰病,真正那個胃氣腐敗的,不行了。
我們現在講的是蛔厥,這個蛔厥者,其人當(自)吐蛔。那麼這個蛔厥不但他吐蛔,這個其人呢,令病者靜,這個病他這個臟氣也沒有虛衰那麼樣(嚴重),這個病人那非常安靜,沒有躁無暫安時那種情況,那麼為什麼他有時也煩呢?而復時煩者,此為臟寒那,這就是胃有寒而已,這個寒往上攻么,就頭前講那個,那個厥陰病的提綱啊與這個有些相似。此為臟寒,這下面寒往上攻呢,蛔上入其膈,迫這個蛔啊在胃裡呆不了了,它往上跑到膈這塊兒了,所以他這麼一鬧騰,人就煩,是這麼個煩,故煩。雖然是煩,但是很短時間,須臾復止。哎,他到上面不那麼涼了也不鬧騰了,不鬧騰了這個也就不煩了。不象講的那個臟厥,真正胃氣已敗了,那就是老那麼鬧騰,那也不是煩而是躁的。為什麼要吐呢?得食而嘔,那麼這時候他又煩了一陣,這證明這個蛔厥的這個情況啊,他就認為蛔它跑到膈上來了,(蛔)聞食臭出,你一吃東西,它先得到這個滋味了,它就往上跑,一上跑,你還不噁心嘔吐嗎?其人常自吐蛔,這時候你翻譯就翻譯吐出來也就拉倒了,所以蛔厥啊的確與著臟厥差之千里呢,那確不一樣啊。蛔厥者,那是能治的,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那這個烏梅丸啊不止治蛔厥,久利,有虛寒的情況也可以用。
這段講的很好,我們看看這個,我是講的厥陰病,可是呢這個厥陰病這個消渴什麼都沒有了,他與那個提綱合不上,所以張仲景在這個地方啊,哎,他在厥這一個階段,與這個厥陰病很有必要把它提出來的,而且他還列這麼個具體證治,專治蛔厥的這個方子,這個你要擱在頭前呢,我們看看擱在厥陰病這個四個頭前,他與這個提綱搞不到一起,所以他沒辦法,可見這個提綱與這一段它不是屬於,它不是一個人搞的。那麼這個方子啊很好,這個方子的確是真正的虛寒久利不已可以治,而且驅蛔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他是既要用這個附子、蜀椒、乾薑、細辛這個諸大溫大熱之葯,以溫中祛寒呢,胃陽它不是說了嗎;另外他說了呢黃連、黃柏解煩治逆。這個黃連黃柏的苦寒葯啊,雖然苦寒,它燥,他能治啊這個下利,下利這個不用芩連的很少,同時煩,這個,這個蛔厥他也有煩呢,雖然是燥,它也解煩,那麼最,他說這個主要的它是胃不好啊,胃虛啊,血也虛,我們講的厥陰病津液虛、血虛,這個津液虛、血虛不健胃不行的,它借用這些組溫性葯,他又加人蔘,那麼,對於血液呢,他也用當歸,這就是補益其氣血的嘛,這不是還是圍繞著健胃嗎?最妙的——烏梅,以它為主,這個烏梅這個葯啊,是酸葯都收斂,他這個酸葯是大量地用啊,酸能解渴,而且烏梅這個它是一個酸斂止渴的這個葯,所以這個厥陰病啊,虛他要渴,所以他這個有止渴的作用,但是不是治消渴。同時他這個酸斂既能夠制這個諸溫,你像這個細辛、乾薑、附子、蜀椒,這個大的溫性啊,不讓它太散了。這個治陰虛證啊,太散了不行,出大汗哪(行),這個烏梅呢收斂,它也能夠斂著它辛散太過,同時呢它與這個芩連擱在一起更能治下利。這個烏梅啊,治下利很好的一個東西。所以他用它為君,有幾方面的作用,另外它又以蜜而為丸,這也是安中補虛嘛。所以這個方子雖然寒熱並用,但是是互不相干的,所以是古人的方子,有的是的,不像現在,一遇到熱病啊,馬上都是寒葯,有一點的熱葯,一這麼擱這個熱葯,那不是每個方子必有的這個方子一配伍它有,古人他是根據多實踐的。這個方子要是這個久下利,你們可以試驗,用它是挺好的,但是呢,不要用湯藥,還是要用丸藥,這個還是挺好使的。當然這個四肢厥冷吐蛔也用這個方也可以用。
今天講到這,這個很有意思,這個後頭越講越清楚了,准知道它這個與厥陰病無關。但是頭前這個呢還是和它有關係的。有關係的我們講這個厥,也不凈是厥陰病,你像這個熱厥,陰證無熱證,是陰病沒有熱證。熱證不會有陰的,這個是他的書講了。那這個熱厥它決不是
講的厥陰那。那麼這個圍著這個證治,這個大概他是,雖然他是說得是治厥,有這麼種厥,需要用這個他是,但是這個證治啊是合乎厥陰的。所以他這個用意啊很深遠。這個大家看一看。下課。
關於這個厥證的這個說法這個段落很多,528?頁,今天得把厥講完它。六月份呢整個講完。(在七月份就熱了,你就沒法講了,你的身體受不了了。對)
黑芝麻最大的功效竟然不是烏髮,而是。。。每天一把效果驚人
這種茶調理人體脾腎濕寒長痘手腳涼痛經有奇效
小手掌就可以治大痛的元火掌灸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對經方有興趣者, 可加QQ群577262550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點擊【底部廣告】支持下小編吧,您的每次點擊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