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清玉器審美探尋

明清玉器審美探尋

明清時期的玉器主要品種有陳設器、生活用具、文房用具、吉祥和禮節用品以及宗教用器等。清晚期,玉器大都適應商品需要和市民意識而作。

1、高貴典雅的器皿

商代已出現製作精美的玉器皿,但由於玉器皿用材較大且不易掏膛,宋代以前,一直發展緩慢,且品種較少,數量也不大。明清時期由於技術的提高才大量琢制,因而大量的實用玉器問世。宋玉器皿注重選料的精良和製作的精美,尤其顯得高貴典雅,它不僅是使用上的精神享受,而且也是財富的象徵。明代最富有鮮明時代感的莫過明中晚期的壺、杯兩類,這說明當時喝茶、飲酒之風盛行於世,故帶把的玉壺與日俱增。清代最常見的有茗茶和飲酒用的杯、盞、壺等;食用器中的碗、盤、碟等;盛放珍貴品的玉盒、玉罐、薰香用的香薰;置帽用的冠架、儲存鼻煙的鼻煙壺等,多種多樣。

2、案供添香玉陳設

陳設玉供置於殿堂室內、多寶格里或案頭以作點綴,是明清時期較為流行的一種擺設。明代主要有玉山子、花插、圓雕人物、動物等。清代除了供置於宮廷殿堂的巨型玉山外,還有几案、仿古玉爐、玉尊等。它們既是實用器,又是陳設的藝術品。此外還有瓶、壺、插屏、花插、山子、如意、珍禽、瑞獸等。其中玉香爐大約出現在唐宋,在明清時達到頂峰。不僅在宮廷、官員家中廣泛使用,而且工藝精湛無與倫比。它的使用方法是在爐中放置點燃或未點燃的香料 ,其香氣由蓋部的透孔向外散放,繚繞迂迴、滿堂清香,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此外在宮廷大殿之上所設置的香爐還有一作用,就是藉助瀰漫的香氣和繚繞的煙霧,烘托皇帝的威嚴氣度,並起到神化的作用,充分達到君臨天下、無上至尊的境界。

3、文房清玩玉文具

用玉來製作文房用具是中國的傳統。古人認為玉有神奇的功效,具體在文房用具上,則認為用玉可以保養毛筆、澄清水質,起到怡養情性的作用。文人在書齋作畫、書寫時,往往用玉做洗、筆筒等。玉質文具發展到明清時期達到輝煌,融會了繪畫、書法、雕刻等各種藝術特色。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被視為珍貴的文房清玩供欣賞。明清時期代主要有筆、筆架、硯滴、筆洗、鎮尺、臂擱、墨床、水丞、印盒等。玉質文房用品的普遍出現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明清時期玉器與當時社會文化生活關係的日臻密切。

4、道德附身玉佩飾玉

玉之所以為古今所尊奉、追慕,一個重要的原因,即它被人格化、道德化了。古人從玉本身的自然屬性引發出君子應該具有的品德,賦予其所謂的五德、七德、九德、十一德等,以此來規範人的行為,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玉在扮演君子化身的重要角色的同時,又擔負著祛災辟邪的護身符的職能。正因為這樣,中國人的佩玉、戴玉之風才歷經千年盛而不衰,至明清時更成一種社會時尚。明代佩玉很發達,而且是冠服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項。皇帝冕服、皇后禮服均佩之。皇族成員及文武大臣也以等級的不同而佩有不同玉料的玉飾。

清晚期,玉器大都適應商品需要和市民意識而作。具體表現在:

1、仿古

主要是仿禮器、仿古佩飾玉、古陳設品和古代生活用品。禮器如環、璧、琮、圭等。玉璧數量最多,且多谷紋、蒲紋和變形龍紋, 形制大小也不一,大者用於陳設,直徑40厘米,小者盈寸,多為器具裝飾。佩件多仿璜和漢以後出現的雞心佩。而陳設器不僅造型、規格、紋飾完全以古玉為本, 還做出了古玉器的沁色。生活用品中仿古較普遍的則是杯、盞、壺、碗之類。清代這些仿古玉器往往都刻有「乾隆仿古」字樣,一點不含糊,而且明顯帶規矩精細的清代工藝技術特徵和呈脂肪光澤的特點,仿得很妙,很有個性,使人一看就知道是清仿古。

2、動物與植物

清代玉雕繼承中國玉雕動物一般都賦予祥瑞含義的傳統,但同時它又致力於表現動物的神態與瞬間動作。因此,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清代玉雕的植物造型則多選與人們生活貼近的瓜果菜蔬、花草樹木,如玉雕花插,其外形表現白菜、玉蘭、松、竹、梅、靈芝如意、佛手、桃子、石榴等,中心空可插物; 玉碟、玉盆、玉盤的造型多為花卉、瓜果與荷葉;文房用品中,外形為葫蘆、海棠、石榴的居多、奇巧玲瓏。有些玉雕還把動植物局部結合在一起,如花插外形中的「鳴鳳在竹」、文具中的「鳳式水盂」等等。

3、再現生活

這是山水畫、人物畫對玉雕影響的結果。山水畫、人物畫為清代玉雕提供了新的題材和表現手法,其中玉山子、庭園建築造型的玉屏、玉爐、玉瓶藝術為突出。玉山子指表現山水的玉雕作品,以主體雕山水,綴以車船、建築、人物與花草樹木。玉屏,表現庭院或花園的一角,並配以人物,把建築造型納入一個生活場面中。玉爐、玉瓶借用局部建築造型,如古建築中的檐頂,體現出獨特的民族風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收藏網 的精彩文章:

當代書畫十大家——溫瑛

TAG:中國收藏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