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在新生兒護養中的應用
孩子從出生起到第28天為新生兒期。中醫認為剛出生的孩子,從胎內環境轉變為胎外環境生活,在生理上起了很大變化。新生兒剛離母體,臟腑嬌臟,形氣為充這一生理特點顯得更為突出,就像嫩草之芽、幼蠶之苗,肌膚嬌嫩,抗病力弱,對外界環境還需要逐步適應,所以特別需要謹慎撫養,精心護理。若稍有疏忽,極易患病,且多起病急遽,變化迅速,容易造成不良後果。中醫歷代醫家對新生兒的護養非常重視,探討如何應用中藥對新生兒進行護養,顯得十分必要。
中藥湯劑(煎汁)去胎毒明目
胎毒學說是中醫兒科病因學中的重要理論,是古人在長期觀察和實踐中所總結的關於新生兒疾病的認識,包含了孕期調理、圍產期保健、新生兒養護等豐富內容。所謂胎毒,主要是指胎中稟受的熱毒,包括穢物咽入腹中而成的胎毒。胎毒重者,出生時常表現為面目紅赤、多啼聲響、大便秘結等,易於發生丹毒、癰癤、濕疹、胎黃、胎熱、口瘡等病證。給新生兒去胎毒,是中華民族護養小兒的有效防保措施。
嬰兒初生時,口中常常留有羊水等穢液,必須及時清除,否則易導致胃腸和口腔的疾病。出生後可用消毒棉球裹指,將口中的穢液拭凈,還可以用中藥去胎毒。具體用法有:①甘草法:甘草3克,濃煎取汁,以消毒紗布蘸葯汁拭口,令小兒頻頗吮吸。連用3~5天。②黃連法:黃連15~30克,用水浸泡,令汁出,入飯鍋蒸後,滴小兒口中,每次2~3滴,清晨空腹用,連用3~5天。黃連性寒,胎稟氣弱者不用。③豆豉法淡豆豉9克,濃煎取汁,頻頻飲服。④大黃法生大黃3克,沸水適量浸泡或略煮,取汁滴小兒口中,胎糞通下後,停服,脾虛氣弱便溏禁用。⑤銀花野菊花甘草法:銀花6克、野菊花3克、甘草3克煎擦拭口,並以少量令小兒吸吮。
另外,可用黃芩等製成眼用藥水滴眼(或擦洗),有清熱解毒明目的作用。
中藥散劑護斷臍爽身
嬰兒出生後,醫生會立即將臍帶截斷結紮,留在嬰兒腹部的臍樁,一般會在1~3周內萎脫。在萎脫之前,嬰兒的護臍是嬰兒護養的主要內容之一。
臍帶尚未脫落時,嬰兒洗浴時一定要防止水漬;還要勤換尿布,防止尿漬。若臍帶脫落後,臍眼有滲濕,則可用龍骨散(《千金》卷三:龍骨(火煅,研極細)1錢,赤石脂1錢,綿胭脂(燒灰,研)1錢,枯礬3分)或煅牡蠣、爐甘石粉,撒於臍部,保持乾燥。
嬰兒洗澡後,用柔軟的毛巾拭乾,隨後可用六一散(中國藥典:滑石粉、甘草)撲之,再行穿衣。這樣對預防嬰兒皮膚疾患有一定的益處。
須要強調:散劑在製備是一要細(極細粉),二要滅菌消毒;三是使用時,量不宜多。
※都說泡腳延年益壽,那麼你真的泡對了嗎?90%的人都不知道!
※8種殺死精子致不育的中藥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