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萬千萬不要違背的年俗楊敏

千萬千萬不要違背的年俗楊敏

本公眾號所發文字和圖片歡迎轉發、分享、讚賞、評論和轉載(紙媒請聯繫我們授權)!

一年又一年,我們重複卻又樂此不疲地去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有錢無錢,回家過年。」可以這樣說,不管到什麼時候,過年的感覺,在中國人的心中都是濃濃的,也是任何洋節所絕對不能替代的。這根本原因就在於年節本身所表現出的充分民俗化以及由此給民眾帶來的一種親和力。

雖然「年,像淡煙,又像遠山的晴嵐。我們握不著,也看不到,但當它走來的時候,只在我們的心頭輕輕地一拂,我們就知道:年來了。」(季羨林語)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民俗大餐,年節,很自然又透著中國俗文化濃烈的底蘊。

傳統的農曆新年,古代亦稱之為「元旦」。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雅樂歌」:「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對元旦的解釋,宋代吳自牧在《夢梁錄元旦》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傳統風俗上,新年以正月初一、二、三為正年,從更廣的範圍來說,年節則以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就開始拉開帷幕,一直要延續到正月十五的元宵。這期間的年俗活動,可謂千般花樣,萬種風情,但歸結起來也不外乎以下幾類:一是宗教類的祈年謝神;二是交際類的拜年、請喜酒、賀年帖、串親;三是如樂類的守歲、戲曲競技、遊戲;四是娛樂類的養身、宴飲、歇工禁忌。對於這些年俗,清朝的《帝京歲時紀勝》描繪得相當詳盡:「除夕之次,夜之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玉珂競響,肩輿簇簇,車馬轔轔。百官趨朝,賀元旦也。士民之家,新衣冠,肅佩帶,祀神祀祖。焚楮帛畢,時爽合家團拜,獻椒盤……出門迎喜,謁影堂,具柬賀節。路遇親友,則降輿長揖,而祝之新禧納福。……追歡競日,可謂極一時之勝也。」

歲月流逝,儘管古老的年俗到了現代社會一經文明的碰撞、擠壓,會使年節過得有些味淡和慌張,但殊不知,這現代的文明承繼正是從古老的年俗那裡汲取了營養,才讓人真切感到年俗相傳至今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形式模仿。年俗,它一經形成便責無旁貸地擔當起了傳承中國文化的載體。從年俗的大眾性和普遍意義來說,好的年俗就是一根碩長的看不見的紐帶連接著普天下所有華夏兒女的心,它應該得到我們的認同,而這種認同態度的本身,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是中華民族自信心的表現。一個民族得有一個民族的自尊,即使社會發展步入現代化的快車道,我們對民族的傳統年俗也應該採取保護的態度,尤其要尊重人們隱含在年俗背後的那種感情和思維方式。當然,不可否認,年俗的傳承、延續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很多方面,我們已在年節中對年俗進行了一系列的揚棄。比如在民間崇拜上,我們對灶王就有了淡漠。我們貼得也不多了,因為要在新裝修的牆上打上漿糊貼年畫,委實讓我們變得有點不習慣了。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燎火委虛盡,兒童炫綵衣:的名詩,現如今也有了別解。很多城市對鞭炮設置了禁鳴區;獨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皇帝,一件兩件新衣又怎能撩起他」炫綵衣「的激情。說到底,物質意義上的年節正在離我們遠去,而留在我們心上的卻是永久的精神化的年俗。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個新年到了,關不住的滿園春色又將呈現在我們面前,放鬆自己,你盡可以保持一種傳統的年俗,也可以選擇新潮的過年方式,反正過年的感覺追求的是一種快樂、一種溫馨、一種有滋有味、實實在在的生活,只有這樣,你才能說:過年,心情更好。

註: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路。向作者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揚美文化 的精彩文章:

豁達大度朋友多楊敏
草根男孩李鈺連

TAG:揚美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