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明觀相,三觀三相
次明觀相。
觀有三。從假入空名二諦觀。從空入假名平等觀。二觀為方便道得入中道雙照二諦。心心寂滅自然流入薩婆若海。名中道第一義諦觀。此名出瓔珞經所言二諦者。
觀假為入空之詮空由詮會。能所合論故言二諦觀。
又會空之日非但見空亦復識假。如雲除發障上顯下明。由真假顯得是二諦觀。
今由假會真何意非二諦觀。又俗是所破真是所用。若從所破應言俗諦觀。若從所用應言真諦觀。破用合論故言二諦觀。
又分別有三種。一約教有隨情二諦觀。約行有隨情智二諦觀。約證有隨智二諦觀
初觀之功雖未契真。得有隨教隨行論二諦觀。
問。初觀破用合受名。第二觀亦破用。亦應言二諦耶。
答。前已受二諦名後雖破用。更從勝者受平等名也。
問。第三觀亦破用何不更從勝受名。
答。前兩觀有滯故更破更用。第三觀無滯但從用受名。不得一例。
問。前二觀俱觀二諦亦應俱入二諦。
答。初為破病故觀假。為用真故觀真。是故俱觀。一用一不用故不俱入。
問。真及中俱得稱諦。界內外俗。俗則非理云何稱諦。
答。地持明二法性。一事法性性差別故。二實法性性真實故。即二諦之異名。既俱得稱法性。何意不得俱稱諦。
問。若爾俱稱涅槃。
答。經雲。貧人得寶乃至獼猴得酒。又非想定即世俗涅槃。即其義也。
問。若爾俱無漏耶。
答。論雲。世間正見出世正見。
問。若爾俱無生耶。
答。經雲。異相互無。
問。從假入空必須破假而入空耶。
答。通途應有四句。不破入。破入。破不入。不破不入。乃至三十六句如後說。
從空入假名平等觀者。若是入空尚無空可有何假可入。當知此觀為化眾生。知真非真方便出假故言從空。分別藥病而無差謬故言入假。平等者望前稱平等也。
前觀破假病不用假法但用真法。破一不破一未為平等。後觀破空病還用假法。破用既均異時相望故言平等也。
今當譬之。如盲初得眼開見空見色。雖見於色不能分別種種卉木根莖枝葉藥毒種類。從假入空隨智之時。亦見二諦而不能用假。若人眼開後能見空見色。即識種類洞解因緣。麁細藥食皆識皆用利益於他。此譬從空入假亦真真俗。正用於假為化眾生。故名為入假。復言平等。意如前說。
中道第一義觀者。前觀假空是空生死。後觀空空是空涅槃。雙遮二邊。是名二空觀為方便道得會中道。故言心心寂滅流入薩婆若海。又初觀用空後觀用假。是為雙存方便。入中道時能雙照二諦。故經言。心若在定能知世間生滅法相。前之兩觀為二種方便意在此也。
問。大經雲。定多慧多俱不見佛性。此義云何。
答。次第三觀二乘及通菩薩有初觀分。此屬定多慧少不見佛性。別教菩薩有第二觀分。此屬慧多定少亦不見佛性。二觀為方便得入第三觀。則見佛性。
問。經言。十住菩薩以慧眼故見不了了。非全不見。初觀是慧眼位。第二觀是法眼位。云何而言兩眼全不見耶。
答。彼次第眼偏定偏慧佛之所呵。不可言其見也。所言慧眼見者。其名乃同實是圓教十住之位。三觀現前入三諦理。名之為住。呼住為慧眼耳。故法華雲願得如世尊慧眼第一淨。如斯慧眼分見未了。故言如夜見色空中鵝雁。非二乘慧眼得如此名。故法華中譬如有人穿鑿高原唯見乾土。施功不已轉見濕土。遂漸至泥後則得水。乾土譬初觀。濕土譬第二觀。泥譬第三觀。水譬圓頓觀。
又譬於教。三藏教不詮中道如乾土。通教如濕土。別教如泥。圓教詮中道如水。二教之所不詮二行之所不到。偏空慧眼寧得見性。若見性者無有是處。此三觀與前三觀名一往似同義相則異。同者。前是貫穿觀諸虛妄似從假入空也。前觀達觀。達理理和達事事和。似入假平等觀也。前不觀觀似中道也。其相異者。前是一諦相今是三諦相。
又前三觀通成後三。後三具前三。所以者何。
如從假入空破四住磐石。此豈非貫穿義。所入之空空即是理。智能顯理。即觀達義。此之空理即是非觀觀義。如此三義共成入空觀相也。
從空入假亦具三義。何以故。識假名法破無知障。即是貫穿義。照假名理分別無謬。即觀達義。假理常然即不觀觀義也。此三義共成假觀相。
中道之觀亦具三義。空於二邊即貫穿義。正入中道即觀達義。中道法性即不觀觀義。如此三義共成中道觀相。
文章 | 智 者 大 師
圖片 |玉 泉 禪 寺
※六作行檀,具三三昧
※玉泉資訊|《道口春天》連載九:老師教學生?學生教老師?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