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實踐感受——感受抗聯精神,不忘青年使命

實踐感受——感受抗聯精神,不忘青年使命

很榮幸能夠在大一的寒假加入到新青年實踐隊伍中感受抗聯精神,本次活動中,我深切地體會到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歲月中人民生活的苦難,封建殘留與官僚階級的自私殘忍以及抗聯戰士勇敢無畏保家衛國的光榮。

國難當頭,蔣介石張學良拱手讓出的東三省,已經是一片凄慘,姦淫、掠奪、殺戮充斥在這片黑土地上,生活在名為滿洲國實為淪陷區,中國人民吃不飽穿不暖,甚至於連生命安全都無法保障。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種種罪過,一樁樁,一件件,被鏡頭清晰地記錄下來,這斑斑的血跡,怎麼能輕易地隨時光流逝,而不留下絲毫印記?誠然,我們要以一個大國的心態去寬容以往的罪惡,可這不是侵略者可以趾高氣揚否認錯誤的借口,歷史,我們可以原諒,不可以遺忘。

溥儀,大清皇室最後一位帝王,三歲登基六歲王朝覆滅,十一歲復辟十二日滅,九一八後成為偽滿洲國皇帝,在位十三年四個月零七天,我認為他的前半生是悲哀的,幼年被扶植上位是滿清貴族的傀儡,青年時期被灌輸滿心復辟的野心,中年投靠日軍尋求政治抱負卻依舊逃不出傀儡二字,他是一個有著目標的封建帝王,卻在歷史的洪流中,無心、無力、亦無奈。然而他又是罪有應得的,忽視日本侵略者的事實,為私利盲從,甚至將國寶變賣為日軍助力,將宮中銅製品捐獻製成日軍子彈,他自私自大,成為日本控制東三省的棋子。他又是幸運的,日本戰敗,被俘於蘇聯,遣送回國經三年改造成為被特赦的第一人,在新中國成為資料專員,全國政協委員,又倖免於文革摧殘,一生跌宕起伏,兩度成龍,享過榮華富貴,受過群臣朝拜,度過冷餓交加,品過牢獄之苦,晚來還得以歸於平靜,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種幸運。

天寒地凍,融雪作水,拔草為食,抗聯戰士在東北的土地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趙尚志寧死不屈,不透露一絲秘密;楊靖宇斷糧被困,與日軍纏鬥五天五夜;冷雲等七名女兵掩護大部隊,壯烈投江殉國;還有趙一曼、李兆麟、周保中、馮仲雲、羅登賢……我看見的,是博物館石碑上一個個冰冷的名字,更是他們滾燙的報國熱血;我觸碰到的,是硝煙散盡後建起的英雄雕塑,更是槍林彈雨中塑起的鐵骨錚錚。他們以生命作引信點燃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曙光,他們以鮮血作彩墨抒寫了中華民族的壯麗詩篇。

戰聲遠去,警鐘長鳴,歷史無言,精神不朽。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偉大的抗戰精神,為中華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為豐富的內涵。這是一面旗幟,迎風招展,獵獵飄揚。這是永遠的精神財富,是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文字:王婧奇

(2017級會計學雙語實驗班)

美編:鄭忠岳

(2017級金融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念舊的人:不忘初心,不念過往好嗎
希望你愛我的時間再多一點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