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學老子養生經做到心的健康

學老子養生經做到心的健康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謚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話說老子隱居宋國沛地,自耕而食,自織而衣。慕其名者接踵而至,求問修道之方,學術之旨,處世之要,好多人通過向老子學習,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老子的弟子遍天下。

老子有個弟子名庚桑楚,深得老子之道,住在北部畏壘山上。住三年,畏壘之地民風大變:男耕而有粟可食,女織而有衣可穿,各盡其能,童叟無欺,百姓和睦,世間太平。眾人慾推庚桑楚為君主。庚桑楚聞之,心中不悅,意欲遷居。庚桑的弟子不理解他的行為,庚桑楚道:「巨獸張口可以吞車,其勢可謂強大,可是獨步山林之外,則難免網羅之禍;海里的巨魚,張口可以吞舟,其力可謂大吧,然而躍于海灘之上,則眾蟻可以食之。故鳥不厭天高,獸不厭林密,魚不厭海深,兔不厭洞多。天高,鳥可以飛也;林密,獸可以隱也;海深,魚可以藏也;洞多,兔可以逃也。皆為保其身而全其生也。保身全生之人,宜斂形而藏影也,故不厭卑賤平庸。」

庚桑楚弟子中有一人,名南榮,年過三十,聞得庚桑楚養生高論,欲求養生之道。庚桑楚道:「古人講:土蜂不能孵青蟲,越雞不能孵鴻鵠,各有所能,各有所不能也。桑楚之才有限,不足以化汝,你何不南去宋國沛地求教老子先生?」南榮聞言,辭別庚桑楚,頂風冒雪,行七日七夜而才到老子居舍。南榮拜見老子道:「弟子南榮,資質愚鈍難化,特行七日七夜,來此求教聖人。」老子問:「汝求何道?」「養生之道。」老子說:「養生之道,在神靜心清。靜神心清者,洗內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為物慾,一為知求。去欲去求,則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則動靜自然。動靜自然,則心中無所牽掛,於是才能做到當卧則卧,當起則起,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外物不能擾其心。因此,學道之路,內外兩除也;得道之人,內外兩忘也。內者,心也;外者,物也。內外兩除者,內去欲求,外除物誘也;內外兩忘者,內忘欲求,外忘物誘也。由除至忘,則內外一體,皆歸於自然,於是達於大道!如今,你心中念念不忘學道,亦是欲求也。除去求道之欲,則心中自靜;心中清靜,則大道可修也? 南榮聞言,苦心求道之意頓消。如釋重負,身心已變得清涼爽快、舒展曠達、平靜淡泊。

南榮聽完老子的敘說,於是拜謝老子道:「先生一席話,勝我十年修。如今榮不請教大道,但願受養生之經。」老子接著又講道:「養生之經,要在自然。動不知所向,止不知所為,隨物捲曲,隨波而流,動而與陽同德,靜而與陰同波。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此乃養生之經也。」南榮問:「這就是完美之境界嗎?」老子回答道:「非也。這只是清融己心,入於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則與禽獸共居於地而不以為卑,與神仙共樂於天而不以為貴;行不標新立異,止不思慮計謀,動不勞心傷神;來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

南榮又問:「如此即至境嗎?」老子回答說:「還不是。身立於天地之間,如同枯枝槁木;心居於形體之內,如同焦葉死灰。如此,則赤日炎炎而不覺熱,冰雪皚皚而不知寒,劍戟不能傷,虎豹不能害。於是才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皆無,苦樂皆也就不在其心了。」看了老子的養生經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呢?我們又從老子養生經中得到了什麼啟發?我個人認為健康的關鍵是心,只有心健康,才有身體、心理真正的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