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忠誠於曹魏的大將,反對司馬懿奪權,年近八十仍舊起兵反抗

此人是忠誠於曹魏的大將,反對司馬懿奪權,年近八十仍舊起兵反抗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53期 文/無常奉天玉)

唐朝著名才子王勃,曾言:「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此言概括了無數名將的生平,例如廉頗,早已垂垂老矣,卻願再為國家戍守邊疆;馬援雖已年邁,卻主動請纓東征西討,破羌人,平交趾。到了三國時期,這樣的名將也不少,例如蜀漢的廖化、張嶷、鄧芝等人,都年過七旬,還能征戰沙場。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主人公,也是這樣的人物,他老當益壯,年近八十歲,還曾為了匡扶皇室而起兵。只不過事與願違,一生戰功赫赫的他,最終棋差一招,不但未能達成所願,反而害死了一個皇室後人,這是怎麼回事呢?這位壯心不已的,暮年烈士,又是何人呢?

此人名為王凌,是東漢司徒王允的子侄,後來因公獲罪,巧遇曹操,並得到了曹操的賞識,曾擔任過丞相府掾屬一職,可以說,曹操是他的大恩人。而王凌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一生,歷經過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任主公,曾數度參與曹魏與東吳的角逐,要麼大勝而歸,要麼力挽狂瀾,戰功非常顯赫。到了晚年,他更是高居司空之位,而且與自己的外甥令狐愚,一起掌控著淮南地區的兵權。位極人臣的他,不介從未生出不臣之心,甚至在司馬懿把持朝政的時候,想要發動政變,匡扶魏室。

公元249年,隱忍多年的司馬懿,突然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權臣曹爽,得以大權獨攬,據記載,當時魏帝曹芳想要與他商議政事,要親自出宮去拜見他。此時王凌看不下去了,他認為這是因為曹芳太過年幼,才會受制於司馬懿,於是與令狐愚一起圖謀,發動政變,並打算另立,曹操的兒子之一,楚王曹彪為新帝。《漢晉春秋》記載:「凌、愚謀,以帝幼制於強臣,不堪為主,楚王彪長而才,欲迎立之,以興曹氏。」當時王凌位高權重,司馬懿又非常信任他,他發動政變,成功改寫歷史的機會非常大,王凌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於是他在圖謀了兩年之後,趁孫權封鎖塗水之機,上表請求朝廷派發虎符,想以伐吳為借口,調動大軍,發動政變。

然而令王凌意外的是,司馬懿直接駁回了他的請求。沒有虎符,他便無法調動淮南的大軍,於是無奈之下,他派自己的心腹楊弘,去說服新任兗州刺史黃華,與他一同舉事,然而楊弘和黃華,不但沒有與他一心,反而將其告發了。原來在公元249年,即他圖謀推翻司馬氏的第一年,時任兗州刺史的令狐愚去世,令狐愚的幕僚便已經出賣了他。只不過司馬懿性格隱忍,在抓到具體證據之前,並沒有發作,反而假裝不知此事,避免了打草驚蛇。但司馬懿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做,接替令狐愚之職的黃華,便是他精挑細選的人。

王凌軍事才華有餘,卻不懂政治,最終入了司馬懿的圈套,不但未能匡扶魏室,還把自己搭了進去——在他只能調動自己部曲的情況下,司馬懿一面下赦令,聲稱赦免他的罪過,一面北率大軍直逼壽春。王凌知道自己無力與司馬懿抗衡,為了避免壽春的百姓受到波及,在開戰之前,便向司馬懿面縛請降,被押回洛陽。一場浩大的政變,還未爆發,便被司馬懿扼殺在了搖籃中,王凌也被扣上了謀反的罪名。最凄慘的是,因為他不戰而降,在後人心目中,他還成了膽小的代名詞。

王凌圖謀起事之時,已經七十七歲,雖然當時魏室衰微,但是他有資歷,也有戰功,就算他不對司馬懿阿諛奉承,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便可以善終,但是做為曹魏的舊臣,他並沒有選擇沉默,而是冒著「身名並滅」的風險,挺身而出,想要推翻司馬氏,匡扶魏室。只可惜,他最終還是敗了,他不但自己被扣上了謀反的帽子,還害死了他想擁立的新帝曹彪。分析到此處,我們不得不嘆一聲,王凌才是真正詮釋了,那一句「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他在自盡之前,於已故舊友賈逵的祠堂中,那一聲「賈梁道(賈逵字梁道),王凌固忠於魏之社稷者,唯爾有神,知之」的悲嚎,或許將永遠回蕩在歷史長河中。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時期七大神童,其中六人結局令人唏噓,只有一人得以善終
山東特色的春節民俗,起源於三國袁紹和曹操之爭,令人豪氣頓生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