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一封信如何「革了春節的命」
原標題:1967年一封信如何「革了春節的命」
來源|《重慶晚報》
原題《1967-1979年中國取消過年始末 一封信革了春節的命》
1967年,文革開始後的第一個春節,國務院宣布全國不放假,「革命化春節」一直持續到1979年。
上海玻璃機器廠的倡議書
1967年伊始,18歲的青年工人章仁興所在的上海玻璃機器廠動員人們不回家,就地「抓革命,促生產」。上海玻璃機器廠總是得風氣之先:第一個成立工人造反隊、第一個奪了廠里的權。這一切,皆因出了個潘國平。潘國平曾與「四人幫」主犯王洪文共同發起成立了「工總司」,即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工總司」是全國第一個工人造反派組織,控制上海局面達10年之久,而一度,人們只知道「工總司」有個「潘司令」,不知道有「王(洪文)司令」。作為「老造反」,潘國平文革時紅極一時,曾任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常委。
「工總司」成立那天,章仁興跟廠里的人去看熱鬧,當場參加了造反隊,而且當即扔下自行車,跟著隊伍爬上火車進京討說法,見證了炮打中共上海市委的「安亭事件」。對於春節不回鄉的動員,作為造反派成員,章仁興理所當然積極表了態。
不久,他就被廠里管宣傳和政工的造反派頭頭找了去,拿出一封以他的名義寫的倡議書請他過目。倡議書寫道:「我到底要不要回鄉呢?這個問題最近一直在我腦子裡打轉。經過再三考慮,我決定不回鄉了。為什麼我要做這樣決定呢?我想,我是個革命工人,又是個造反隊員,應當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做『抓革命,促生產』的模範。」
章仁興被挑中並不是偶然的。他是廠里小有名氣的造反隊員,而且家在外地,每年都要回鄉探母,這在以本地人為主的廠里是不多的,這就使得他成為春節不回家的豪情造反形象的最佳代言人。章仁興沒有任何猶豫地簽了名,簽字後的事,章仁興就一無所知了。
一封信「革了春節的命」
1月25日,署名「章仁興」的倡議書在「工總司」控制下的《解放日報》以「革命造反派來信」的形式登了出來:「在兩條路線和奪權鬥爭進行得這樣尖銳激烈的時刻,我們怎能丟下革命和生產,回鄉去過春節呢?不能!不能!堅決不能!」該報同時刊登的還有國棉31廠「毛澤東思想戰鬥隊」的類似來信,並配發「本報評論員」文章宣布:春節算得了啥!我們無產階級革命造反派的最盛大的節日來到了!
國棉31廠,是上海造反派頭頭黃金海的娘家,跟潘國平的娘家上海玻璃機器廠一樣,同為造反派的中堅力量。黃金海也是「工總司」的發起人之一,是王洪文的親信,文革時曾任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常務委員、財貿組負責人、市總工會常務委員。從這一天開始,全國各地的報紙紛紛刊登所謂「讀者來信」和「倡議書」,開足馬力大造輿論。上海「工總司」控制下的另一家報紙《文匯報》發表「本報評論員」文章《戰地黃花分外香》,深情地稱讚「章仁興」的話「說得多好啊」:回鄉探親,畢竟是私事,是小事;聽毛主席的話,「抓革命,促生產」,鞏固剛剛奪來的大權,才是公事,才是大事。僅僅4天之後的1月29日,中央便順應「廣大革命群眾的要求」,發布了春節不放假的通知。北京火車站,宣傳車開始反覆廣播該通知。許多準備回家探親的人,立刻到車站售票處退票。從包頭去杭州的一個幹部在北京轉車時聽到廣播,立刻換了回包頭的車票。
但這一年的年關,全國一浪高過一浪的奪權大戲,成了新年俗。「……什麼敬神、拜年、請客、送禮、吃喝玩樂,都統統見鬼去吧!我們工人階級從來沒有這些骯髒的習慣。」奪權大戲的高潮,發生在臘月二十六。往年正是家家戶戶「割年肉」開始準備年夜飯的日子。而1967年的這一天,上海不知有臘月二十六,只知道這是上海人民公社成立的紀念日——2月5日。這一天,全面奪權後的上海市造反派在人民廣場召開了百萬人參加的「上海人民公社」成立大會,宣布「一切權力歸上海人民公社臨時委員會」。張春橋任主任,姚文元、王洪文任副主任。章仁興和劉其舜都在這百萬大軍的海洋里。
沒有年三十的春節
雖然不放假,春節還是一天一天臨近了。23歲的上海針織漂染一廠技術員劉其舜回家不久,家裡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是跟他同一個車間的小學同學小張。小張是來求助的。就在剛才,一個學生跑來給她的「反動學術權威」父親通風報信,說造反派要在大年夜來抄家,過個「革命化的春節」。小張怕家裡那些「封、資、修」的書籍被抄走,希望在劉其舜家暫存。他立即答應了。他現在還記得,其中有《莫泊桑短篇小說選》《紅與黑》《基度山恩仇記》《三言二拍》等。
劉其舜的哥哥姐姐們都還沒下班回來,小張又急著回家,劉母就給他們倆做了簡單的年夜飯。按照老家的風俗,先吃了寧波湯圓,甜食之後還要「漱漱口」,又吃了兩口帶魚。吃完飯後,劉其舜送小張回家。她家住在弄堂口的過街樓上,在街上就能查看動靜。見她家裡很平靜,機會又這麼難得,兩人就掉頭繼續逛馬路。怕她難過,再說也不敢對文化大革命說三道四,一路上,劉其舜東扯西拉。儘管明知兩人都有這麼一點意思,但劉其舜不敢表白。他只敢在過馬路的時候,口稱「當心」,一把拉住她的手,隨即放開。大多數的時候,兩人只是默默地走著。
街上,行人稀少,「中央文革小組來電」「一月革命萬歲」「砸爛某某的狗頭」「火燒、炮打、揪出」……的標語橫幅和大字報到處可見。一路走來,沒有任何過年的氣氛。家家大門上不貼「招財進寶」和「福」字,改貼「聽毛主席話,跟共產黨走」的春聯。沒有哪家敢在年夜飯前點燭焚香,擺上碗筷,供上六七個菜,磕頭祭祖。那一天,沒有最高指示出來,因而也沒有鞭炮聲。平時總在響的高音喇叭似乎也靜止了。街頭很平靜。也許造反派也想過年吧?畢竟還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劉其舜這麼猜測。1967年除夕,劉其舜走過的是亦真亦幻的青春歲月。晚上9點,劉其舜陪小張再次回去探聽動向。還沒到門口,就聽見樓上傳來乒乒乓乓的砸東西聲和「老實交代」的吆喝聲。兩人遠遠看著,不敢靠近,小張只是默默地流淚。劉其舜又把她拉走了。他找不到安慰的話,只能陪著她一圈一圈地繞,同時一遍一遍地說:「別怕,別怕,有我在……」他說,當時反而產生了一種戀愛的感覺。兩家之間步行只要15分鐘,但這一晚,他們一直走了7個小時。等到樓上沒有響動了,他才目送著小張上樓回家了。劉其舜並不知道,小張跟他將緣盡於此,因為她母親執意要讓她找個「成分」好一些的人。
這時候已經是12點了。那年臘月是小月,除夕其實是大年二十九,緊接著就是大年初一。新的一年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到來了。天氣極冷,快要下雪了,初一還要正常上班呢。劉其舜在心裡感嘆:今年真倒霉,沒有年三十。而在1967年除夕的寒冷中,唯一暖人的消息來自新華社,該報道指出:為了讓大小金門等島的同胞及蔣軍官兵過春節,福建前線炮兵部隊奉命在2月9日和11日兩個單日停止炮擊,以示關懷。
過年「封殺令」
辛亥革命後,民國政府曾試圖取消農曆新年,提出以12月31日為除夕,1月1日為新年,1月15日為元宵節,要求「廢歷新年不許放假,亦不得假借其他名義放假」。結果遭到強烈反對,被指責為摒棄中國傳統文化。1934年初,當局不得不承認:「對於舊曆年關,除公務機關,民間習俗不宜過於干涉。」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決定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並規定放假三天,讓人民愉快過年。
1967年,中國開始「破四舊」,過「革命化」春節:「移風易俗過春節,大年三十不歇腳」「干到臘月二十九,吃完餃子初一早晨就動手」。
1967年12月,印尼政府發布命令,禁止當地華人在戶外公開慶祝春節,因為這些信仰和習俗,「能影響人民的心理、思想和道德,因而阻撓人民的正常發展」。該禁令於2000年被解除。
中國的「年」是在文革後復甦的。1979年1月17日,《人民日報》上發表有針對性的群眾來信:《為什麼春節不放假》《讓農民過個「安定年」》。1980年,中國全面恢復春節休假制度。
※1945年美國空軍空襲日本秘聞
※張治中探訪張學良:臨別時少帥眼淚幾乎奪眶而出
TAG:世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