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書是男人的化妝品,那麼酒是男人的卸妝水
我從16歲開始喝酒,那年是高一。
自然比不了很多「還在襁褓中就被爺爺拿筷子蘸酒喝」,不過終究也不算太晚。
當時覺得喝酒是一件還挺酷的事情,和一群哥們整日在校園周邊甚至學校操場喝啤酒吹牛,倒也是至今還值得回憶的樂事。
人生、理想、執念、愛情,似懂非懂地聊著那些以為會永遠的事情,不過最終大多散落在時光里了。
後來讀了大學,似乎有些不受控制
開心了喝酒,難過了也要喝酒;慶祝的時候要喝酒,消愁當然更離不開酒;有事情的時候總得喝幾杯,沒事情做了還是只能喝酒解悶。
突然間,酒就變成了生活里的一個部分,就好像每天要吃早飯一樣,也得每天喝酒。哦不對,喝酒的次數應該遠遠比吃早飯多吧。
學生時代的喝酒大都限於啤酒罷了,後來卻似乎變得百無禁忌起來。
夜店派對時大多喝威士忌,工作正餐一般是白酒,朋友飯局選擇紅酒或啤酒,秋日品蟹或者吃上海菜的時候,一晚溫熱的黃酒是絕配。
還有自己獨酌的時候,一般選擇精釀啤酒或者金酒加湯力水,愜意、自由。
前幾日喝完酒後找代駕,和代駕師傅聊了一路。他說,在深夜裡喝酒的人,總有一些特別的故事,然後可以靠著酒去宣洩些什麼。
我總結了一下,大致意思是,我們這些總在深夜喝酒的人,也許是真的愛酒本身,也許是因為酒後有了一個逃避現實的出口。
1)逃避生活
《東邪西毒》里就是這樣子,好像人人都愛喝酒似的。
一壇「醉生夢死」的酒,黃藥師(梁家輝)說喝了這種酒就能忘卻前塵往事,過去種種譬如今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黃藥師喝完半壇酒以後被歐陽鋒問起「你記不記得我們怎麼認識的?」他就坐在那邊,悠悠說「我不是很記得了」。
2)逃避記憶
桃花(劉嘉玲)看到歐陽鋒,問他為什麼帶著她丈夫的汗巾。
「這條汗巾是我丈夫的,為什麼在你這裡。他是不是已經死了?」
慕容把歐陽鋒錯當成黃藥師告白時,她腦海里反覆播放的是桃花樹下兩人喝酒的畫面,真真切切,如泣如訴。
3)逃避現實
詩仙李白在給妻子的《寄內》詩中說:」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為什麼要喝得怎麼醉生夢死呢?
他當年被朋友推薦來到長安,很快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任為供奉翰林。他胸懷大志,希望以自己的能力來為天下做些什麼,可惜玄宗沉溺聲色,只把李白看做滿足自己享樂的御用文人。
他忿恨,他不甘,但他無能為力,於是只能一醉解千愁。
好像又扯遠了。
在我心裡,喝酒的樂趣在於一個醉,而醉狀態最好的就是微醺到沉醉。
微醺狀態的時候,我若能吟詩舞劍,大概是這種狀態: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用了李白的詞有點託大,不過那種牛逼轟轟的狀態確實如此,從大漠蒼茫到春閨夢裡,從山到海,從過去到未來,無謂是非,不管憂愁,到我嘴裡那都成了詩和故事。
這種感覺實在是他媽的太爽了。
酒乃吾與此世和解之道,不多,不少,心中花漸漸開。
不過現在年歲漸長,終究不同於年輕時了。
之前看了一個分析說,「為何中國不太管未成年喝酒,歐美卻非常嚴格」,一個靠譜的答案是,「中國人由於體質關係喝多了以後雖然爽,第二天一般會頭暈、胃酸、噁心,所以酗酒的終究不多。歐美人卻不太會這樣子,所以可以日日喝酒」。
現在身體機能下降,新陳代謝也變慢,醒酒變得越來越艱難,所以適當的自控,還是非常需要的。
索性這一年,由於謝老師的關係,酒喝得少多了。一般只有些特別的聚會才會放開了喝,不然大多不會過量,獨自小酌也都是淺嘗即止。
年少時,我想要「把酒品蟹賞菊黃之艷,鮮衣怒馬闖江湖之巔」
現在的話,更喜歡「醉卧愛人膝,醒掌天下事」
這是成長,這也是必然。
所以你說喝酒的樂趣究竟在哪裡呢?
這首詩足夠回答了。
勸君莫拒杯,春風笑人來。
桃李如舊識,傾花向我開。
流鶯啼碧樹,明月窺金罍。
昨日朱顏子,今日白髮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蘇台。
自古帝王宅,城闕閉黃埃。
君若不飲酒,昔人安在哉。
——李白《對酒》
剛剛說到謝老師,謝老師是誰呢?居然不讓我喝酒?哎呀,那就過兩天好好寫篇文念叨下謝老師吧。
TAG:Terence寫字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