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了,中國人親戚的叫法怎麼這麼複雜?
文/朱廣思
北京科普作協會員
本文由知識就是力量原創首發
這兩天小夥伴們是不是跟著父母,四處走親戚拜年?大家有沒有蒙圈:為什麼我們有那麼多的親戚啊?而且為什麼每個親戚都有一種叫法?
圖///image.so.com/
五花八門的名詞指代
其實,外國人學漢語的時候也會發現一個頭疼的問題,大部分國家對親戚的概念非常模糊,比如英語中對比自己大一輩的男性親戚都叫uncle(伯父、叔叔、舅舅、姑父、姨父),比自己大一倍的女性親戚都叫aunt(伯母、嬸嬸、姑姑、姨媽、舅媽),而中國人卻有讓人蒙圈的複雜關係 。中國的孩子從小就要唱一首親戚關係順口溜(對,就是那熟悉的旋律......「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中國人的親戚複雜到外國人無法理解的程度?
圖///image.so.com/
到底什麼樣的算親戚?
親戚其實是兩個詞,在古代,「親」屬於父親這邊的家族,「戚」屬於母親這邊的家族,就像「氏」是屬於父親這邊的,姓是屬於母親這邊的,不能弄混。但是喜歡簡化的現代人已經不用區分這些了。
父親這邊的親人,和自己一個姓的(叔伯的孩子),都要在同一個祠堂祭祖,因此被稱堂兄弟、堂姐妹。親緣關係再遠一些但仍屬於同一家族的稱為族親。
母親家族的所有平輩親屬,都叫表親,做姑姑由於嫁到了其他家族,所以她們的孩子也是表親。
圖///image.so.com/
為什麼親戚這麼多?
中國是最早形成農耕文明的國家,在定居之後有了不動產,不能像游牧和漁獵民族那樣隨時遷走,所以為了維護和諧、共同發展,部落之間常常結盟,比如擅長農業的炎帝部落和擅長手工業的黃帝部落。
而聯姻就是聯盟的一種穩定措施。聯姻之後,不同的親屬就有各自的職能,比如舅舅作為母親宗族的「話事人」,又無權繼承父親這邊的財產,因此兄弟們分家產的時候需要舅舅來主持,這就是「娘親舅大」的由來。
但是聯盟的終極目標還是為了自己家族的發展,所以遠近必須分清楚,過去「姑父、姨父、舅媽」這三種既沒有血緣關係又不屬於自己家族的親戚就被稱為「三不親」。當然這都古代陋習,現在都親了。
圖///image.so.com/
外國為啥沒有這些親戚?
在看某些外國影視劇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奇怪的現象,媽媽和叔叔關係為什麼這麼好?
其實這是翻譯沒搞清楚,那些所謂的叔叔都是舅舅!比如唐老鴨的叔叔實際上就是他舅舅,而唐老鴨的三個侄子其實也是他外甥!因為他們更看重的「名正言順」,有血緣關係的都有相應權利,而私生子卻沒有繼承權,和中國正好相反。
圖///image.so.com/
這些稱呼上的模糊也讓外國人有了不同的觀念,讓女性和相關的親族地位都更高,甚至一個老國王如果無後,外孫子和外甥孫子同樣有繼承權。因此歐洲歷史上經常能看到一堆有親緣關係的外國王室摻和某國的王位,這也讓歐洲從來沒有農民起義當皇帝的事情發生,人家自己的親戚們還在排隊鬧騰呢。
※春節備健康年貨!家有孩子,應該怎麼選?
※與科學家同行,讓自己變得更優秀,這裡有本「百強科技期刊」在等你!
TAG:知識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