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威名赫赫的三楊之一,先後五次負傷,毛主席讚揚他四個字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如雲戰將中,楊勇將軍是威名赫赫的「三楊」(楊勇、楊得志、楊成武)之一。在長征路上,在平型關大捷中,在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聲里,在硝煙瀰漫的朝鮮戰場上,楊勇將軍智勇雙全,百戰百勝,勇冠三軍,深得毛澤東主席的喜愛,多次表揚他,稱其「耿直、剛毅」。
楊勇一生百戰沙場,最能體現他英雄本色「勇」字精神的是他身上的五處傷痕。1913年9月29日,楊勇出生於湖南瀏陽小鎮文家市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和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的胡耀邦是表兄弟。
父親為他取名楊世峻。參加革命後,他覺得「楊世峻」三個字太文雅,不能顯示男子漢的英武之氣,便改名楊勇。
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他歷任紅四師一團一連副指導員,紅二師二團三連指導員,紅二師獨立營營長、政委,紅四師十團政委,紅一師政委,紅四師政委,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副團長,115師獨立旅旅長等職。在慘烈的革命鬥爭中,楊勇先後五次負傷。
1944年4月,經過三年延安軍事學院學習,文武雙全的楊勇再赴冀魯豫抗日戰場,就任平原軍區副司令員。1945年8月,冀魯豫軍區部隊組成三路大軍展開反攻,他與宋任窮領導中路軍連克延津、陽武、封邱,與南路軍形成包圍開封之勢。在日本宣布投降後,楊勇提出「不打開封以免陷主力于堅城之下」的意見,與隨後黨中央的指示不謀而合。
1945年8月20日,楊勇就任冀魯豫軍區司令員,隨即率軍區主力組成東路軍參加平漢戰役,重挫國民黨的內戰圖謀。同年11月,冀魯豫軍區部隊組成新的野戰兵團,全稱為晉冀魯豫軍區第七縱隊,楊勇擔任司令員。1946年初,在冀魯豫戰場上,第七縱隊和兄弟部隊一起連克鄆城、巨野、嘉祥、濟寧等地,殲敵約兩萬餘人,部隊的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946年4月,楊勇率領第七縱隊參加了隴海戰役、定陶戰役、滑縣戰役,殲滅了大量敵人,粉碎了國民黨佔領冀魯豫、打通平漢路的計劃。1947年3月16日,第七縱隊與歸建的兄弟部隊合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楊勇繼續擔任司令員。
1949年2月,楊勇就任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司令員。同年4月21日,楊勇指揮五兵團在安慶以西渡江,與兄弟部隊一道,突破了國民黨軍長江防線,隨後奉命追殲逃敵。同年9月,奉命向大西南進軍。
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皖南事變後,毛主席怒斥蔣介石:若做不到這十二條,這事沒完!
※中原突圍,皮旅名震華夏,授銜時,毛主席一句話他升為中將
TAG:墨上之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