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一不是二︱楊爭光文墨賞讀:察古觀今

說一不是二︱楊爭光文墨賞讀:察古觀今

春江花月夜

 傳統古曲珍藏版 純樂古箏

純音樂 

00:00/03:40

非傳統型書法作品集

回望文化歷史,

檢視社會現實,

文意筆趣,

山水相宜。

是讀本,也是典藏。

書寫能成為一門藝術,為漢字獨有,從甲骨鐘鼎到竹木磚石,再而絹紙,無論刀筆,皆風光無限。書藝的傳承,是文明傳承的組成部分,而在書寫已經電子化的當下,書寫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正受到嚴酷的挑戰,但並未中斷,且還將繼續。藝或可分高下,術或可論長短,見仁見智,山水相宜。

01

木易章句

大美

木瓜瓊瑤

手留余香

福為偶得

重複書寫諸如「厚德載物」、「察古觀今」、「道法自然」一類的詞句,可以製造出無數幅「書法作品」。這樣的書法被稱為藝術創作,到底有多少說服力?我很懷疑。依我的揣測,許多人喜歡把這樣的「書法作品」掛在牆壁,更多喜歡的是它的「文意」,而不是書家的筆意。

流行詞典

02

毛筆是古人的「專利」,筆墨書寫在古人就像吃飯穿衣一樣,是日常的,普遍的,甚至是自然的。今人的筆墨書寫,則是人為和刻意的,書寫的土壤不如古人豐厚,空氣比古人稀薄。這些,都註定了今人筆墨書寫的先天不足。今人寫不過古人,沒什麼可驚可怪的,不但不驚不怪,還要為那些在書寫藝術狹小的空間中執著努力,用心探索,延續和傳承著的今人給以肅然的敬重。

03

古詩文存

沒有或不顧文意的書寫,筆墨就是孤立的,「其價值等於零」——引號里的話是吳冠中先生論述筆墨之於繪畫時說的,我深以為然,且意味也適於筆墨書寫。

習古圖新,要小心弄巧成拙。

效法古人,要防止掉進陷阱。

今人寫不過古人並不丟人。

丟人的是在寫不過的時候作各種怪相。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如果不是為祭侄而為文的書寫,能否成為法書經典,能否讓後來的諸多書家和書法理論家從中悟出那麼多書法奧秘?其筆的輕重,墨的濃淡,章法布局,是很不講究的。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在悲痛中書寫祭文的人,為文的同時還會想著把文章創作成一幅法書精品。可偏偏就因為這是一次因情而文,並不顧及書法藝術成法的書寫,使這一篇文稿,成為一幅法書的精品和典範。

十二生肖

04

沒有文意,難有筆意。

這很可能也是字以文傳者多見,文以字傳者少有的原因。

楊爭光

私語

我寫毛筆字純屬愛好,但也有堅持,那就是——

不在文意之外作筆墨功夫。

不失漢字書寫的端莊和優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爭光說一不是二 的精彩文章:

書法:不是「藝術」的藝術

TAG:楊爭光說一不是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