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漢中勉縣武侯鎮武侯墓
勉縣武侯鎮位於勉縣西部,是陝、甘、川交通咽喉,古金牛道、陳倉道皆由此通過。南依漢江,北靠秦嶺,與三國古戰場定軍山隔江相望。漢江穿境而過,108國道、309省道、十天高速公路、陽安鐵路橫貫東西。
勉縣武侯鎮歷史悠久,文化積澱厚重。鎮名由三國時的兵鎮發展而來。1935年,勉縣縣城遷至現址,機構改革時將原老城更名為武侯鎮。
看點:武侯鎮境內山清水秀,風光秀麗。主要景點有武侯祠,馬超墓祠、諸葛亮讀書台、古陽平關遺址、萬壽塔、武侯古城、張魯城遺址、清真寺、城隍廟、方濟眾故居、漢江第一壩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兩漢三國」歷史文化底蘊為當地旅遊提供了較大的發展優勢和廣闊前景。
路線:自駕:西安出發走西漢高速轉入十天高速,在勉縣出口出,轉入國道108直達小鎮
背包:城南客運站有直達勉縣的班車。
勉縣南郊的武侯墓,是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長眠的地方。武侯墓位於定軍山腳下,墓區內山水環繞,墓上和廟內的建築,大多是明、清兩代一所三院並連的大廟。進入景區大門,撲面而來的是一片漢柏古松,顯得清幽古樸。在大殿院中,有許多歷代歌頌諸葛亮的詩詞和復修墓廟記文的石碑。
當你進入大殿後,在大殿龕上可以看到諸葛亮端坐的塑像,綸巾,羽扇,鶴氅,神態莊嚴。諸葛亮的兩旁是關興和張苞兩員大將,據說是關羽和張飛的後輩。諸葛亮的墓在大殿的後面,頭朝南、腳朝北的方向,代表著「北顧中原,南立蜀漢」的意思。諸葛亮的墓,四周有磚牆環繞,在墓前有一個小亭子,亭子內豎有石碑,上面刻著「漢諸葛忠武侯之墓」。在墓的後面,有古桂兩株,據說是漢代栽種的。
武侯墓,即諸葛亮墓,在勉縣定軍山腳下。諸葛亮(公元181年一公元234年),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東漢末,隱居南陽郡,留心世事,被稱為"卧龍"。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協助。從此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
劉備據其謀略聯吳抗曹,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佔領荊,益,建立了蜀漢政權。曹丕代漢後,他幫助劉備稱帝,任丞相。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禪繼位,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無論大小,都由他決定。
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傳說他革新連弩,能同時發射十箭,又製造"木牛流馬",有利於山地運輸。曾五次出兵攻魏,爭奪中原。建興十二年,與魏司馬懿在渭南相抗,病死於五丈原軍中,葬定軍山。
武侯墓區,崗巒起伏,山環水抱,素有"陝南天然公園"之稱。墓上和廟內的建築,多是明、清兩代一所三院並連的大廟,圍有垣牆,面積約45000平方米。
入陵園大門,一片漢柏古松,清幽、古樸。大殿院中,有許多歷代歌頌諸葛亮的詩詞和復修墓廟記文的石碑。大殿龕上,端坐著諸葛亮的塑像,綸巾,羽扇,鶴氅,方據,神態莊嚴。關興、張苞,侍立左右。 墓在大殿之後,南北向,頭北腳南,取北顧中原,南立蜀國之意。
墓周砌以磚牆,其圓周為60米。墓家為覆斗形,高約6米。墓前有一小亭,號曰"墓亭",內豎石碑一通,上刻"漢諸葛忠武侯之墓"。墓後有古桂兩株,高大,繁茂,濃蔭如蓋,傳為"漢桂",號曰"護墓雙桂"。
TAG:大西北農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