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民間故事:水淹北京城,老方丈三難劉伯溫

北京民間故事:水淹北京城,老方丈三難劉伯溫

北京有句老話,叫「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

潭柘寺又叫龍泉寺。相傳比北京早建五百年,因為有一口龍潭,又有不少枳樹,就叫潭柘寺。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工人太多 去廟裡借糧

傳說,在修北京城的時候,因為各地工匠雲集北京,城裡一時斷了糧。怎麼辦呢?劉伯溫想起了京西八十里外的潭柘寺,打算派人前去借糧,因為他早就聽說潭柘寺有一口寶鍋,下一碗米夠一千人吃的,就是所謂「添人不添米」。

劉伯溫於是派了一個姓白的文官去潭柘寺借糧。臨走前囑咐道:潭柘寺的和尚非同一般,你可要好生相待。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第一道難題

這位姓白的官兒到了潭柘寺,被老方丈請進禪房待茶。姓白的官兒說明了來意,老方丈沉吟片刻,開言道:「借糧容易,只是貧僧要出兩個題目,考考你識文斷字的先生」。

姓白的官兒忙起身回答:有勞師傅指教。

老方丈說:我問你什麼多,什麼少?什麼高興,什麼惱?

這位官想了一陣,答道:壞人多,好人少,娶媳婦的人高興,發喪人惱。

老方丈一聽,怒形於色,說道:有勞白老爺,白來,白來。說罷轉身拂袖而去。

這位姓白的官兒討了個沒趣,只好灰溜溜的回去了。

白老爺回到北京城裡,參見過劉伯溫,說明原委。劉伯溫連連說道:糊塗,糊塗,對出家人說什麼娶媳婦、死人的事,他能高興嗎?說得這位老爺面有羞色。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第二道難題

劉伯溫又派了一個姓程的官兒去,臨走前又囑咐道:如果老方丈再問起來,你須如此這般回答才是。

姓程的去了後,老方丈用同樣的禮節接待了他。又向他提出了同樣的問題。

這位姓程的官兒就按劉伯溫教的話回答:為臣的多,為君的少。借錢的喜歡,還債的惱。

老和尚哈哈一笑,但並不就此罷休,又出了兩個難題,他說:貧僧說個上句,你來對個下句好不好?

姓程的官忙說:師傅請講。

貧僧上句為「水淹北京城」。

姓程的官一聽大吃一驚,真不知如何對答才是。琢磨了有一個時辰,實在想不出如何答對,只好說:學生才疏學淺,還望師傅當面指教。

老方丈微微一笑:有勞程老爺,回去請教劉大師吧!說罷轉身進了內室。

這個姓程的老爺也灰溜溜的回來了,劉伯溫問明根由說:老方丈果然厲害,不妨事,你再去一趟,如此如此回答,大事可成。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水淹北京城 火燒潭柘寺

這位程老爺二進潭柘寺,老方丈還是笑臉相迎,客客氣氣。禪房待茶已畢,姓程的官說道:老師傅的題目有了答案。師傅上句是「水淹北京城」,學生的下句是「火燒潭柘寺」。

老方丈聞聽臉色大變,說:程老爺為何出口狂言?

姓程的答道:恕學生直言,此兩句話都有講:水淹北京城確有其事。北海白塔底下有個海眼,海眼裡有塊大石頭,上刻「北京城」三字。

老方丈問道:下句又作何解釋?

姓程的官員答道:在師傅天王殿的大香爐上刻著潭柘寺三字。

老方丈聽完哈哈大笑:劉伯溫真不愧是神人也。

於是喚出小僧,拿出三根鵝翎說:糧食都在這三根鵝翎管內。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三根鵝毛

姓程的官兒手托這三根鵝翎出了潭柘寺,越走越疑惑。他想: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兩進潭柘寺,好話說了一大婁,就拿回來了這三根鵝翎。莫非老方丈有意取笑於我?

過了盧溝橋,他實在憋不住了,想:我不免看看這老和尚的把戲。

於是,拿出一根鵝翎往下一倒:可了不得了,你當怎著?轉身長起了一座米山。高有幾十丈,方圓十幾里。姓程的官兒真是又驚又喜,急忙捧著另外兩根鵝翎進了北京城,後來這兩根鵝翎變成了兩個糧倉:一個南糧庫,一個北糧庫。

再說盧溝橋的那座米山,劉伯溫派了一萬輛馬車,整整拉了一個月才算拉完。

後人把這段故事叫做老方丈三難劉伯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止乎者也 的精彩文章:

TAG:止乎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