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的歷史演變

「春節」的歷史演變

據說在公元前2000多年,舜即天子位。某日,他帶領群臣祭祀天地神靈,以福佑國家百姓。此後,人們就將這一天視作歲首。除歲祈福納新,這便是春節(過年)的最早起源。

年,這一稱謂是在周朝之後才被廣泛使用。在唐虞時叫作「載」,在夏代叫作「歲」,在商代叫作「祀」。

「年」的本義是指穀物的生長周期,穀子一年一熟,所以過年也是一年一次。

對於正月的界定,各朝各代也有不同的劃分。

夏朝用孟春(正月)作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作為正月;周朝以夏曆的十一月作為正月;秦統一六國之後規定以十月為正月。

直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將夏曆十月為歲首,改為孟春為歲首,年節的日期才由此固定下來。這個年節,當時叫做「元旦」。此後各朝代一直採用夏曆(陰曆)紀年,直到清朝末年,長達2080年。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為了表示與舊時代劃清界限,孫中山上任後即宣布廢除陰曆,採用公曆(陽曆)與世界接軌,用民國紀年。

1913年,時任民國政府內務總長的朱啟鈐向袁世凱上書:我國舊俗,每年四時令節,即應明文規定,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員,亦准假一日。

這是我國的歷史沿襲中,首次提到「春節」二字。

由於民國初期實行「五族共和」(漢、蒙、滿、藏和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和諧共處),袁世凱考慮到將端午節等漢族節日列為全國節日不太妥當,故僅同意將春節列為全國性節日。

為了區分陰曆和陽曆,1914年袁世凱將元旦定義為公曆的1月1日,將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後來,袁世凱因復辟帝制而廣受指責。孫中山於1924年提出廢除春節的提議,但時值北閥戰爭,此事便無暇再顧。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蔣介石宣布:自1929年1月1日起,全國使用公曆,廢除舊曆,禁過舊年。

但是,民間習俗早已深入人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紙文書始終未落於實錘。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全國上下積極應對戰事,蔣介石的這道禁令就不了了之了。

此後,正月里來是新年,「春節」這個節日便代代相傳,延續至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默欣 的精彩文章:

四大美男告訴你,什麼樣的男人有魅力

TAG:默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