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個人越活越高級的原因,就藏在這個細節里

一個人越活越高級的原因,就藏在這個細節里

民國才女林徽因,每次在夜間作詩前都要做足儀式感。

沐浴焚香,一盞茶,一把琴,一本線裝書。

那首著名的《人間四月天》,大概也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誕生的吧。

電影《蒂凡尼的早餐》,奧黛麗·赫本將早餐吃出了儀式感。

每當她感到心緒不寧時,就會專程乘車來到蒂凡尼珠寶店門口。

穿上美麗的小黑裙,一邊吃著手中的麵包,一邊目不轉睛地欣賞著蒂凡尼珠寶,隨之感到心安。

法國童話《小王子》里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在這個人心浮躁的社會,多少人缺失了對生活的儀式感。

早上常常因為賴床,早餐不吃或隨意買個包子對付一下;

周末在家睡一天,打開手機點個外賣,或者乾脆泡麵解決三餐,草草了事;

下班回家後與伴侶相對無言,各自點開遊戲,你為李澤言和白起小哥哥瘋狂打call,他則在絕地求生里不亦樂乎地吃雞。

有時候,你覺得生活太粗糙,那是因為你沒有想辦法讓它變得精緻。

只有儀式感,才能讓你放大每一種情緒,讓繾綣在歲月中的日常瑣碎,變成充滿感動的細水長流。

01

日本的一位小哥最近在Ins上悄悄地火了。

他所做的,就只是默默地在社交軟體上曬出妻子做飯的照片而已。

2017年1月7日,我們的日常就是,老婆在做飯,我在拍老婆做飯的樣子。

2017年6月29日,老婆給我和女兒做的麵條。炎熱的午後,風扇轉動,妻子的頭髮也在跟著飛舞。

2017年7月19日,老婆做的獨一無二的味增湯,對我而言簡直是比首相、CEO什麼的還要了不起的存在!

2017年9月26日,看著老婆精心準備的早餐,腦海里突然蹦出了小學時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家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果然是這樣呢~

(圖片來源:Instagram:akipinnote)

2017年9月30日,如果沒有遇到她,我大概永遠體會不到家的味道,只知道去便利店吃各種速食快餐湊合度日。謝謝你,老婆。

......

這位日本小哥,用照片和文字記錄著與妻子和女兒生活日常的點點滴滴,字裡行間里,透露著對家人無與倫比的愛。

瑣碎平凡的日常,在莊重又認真的儀式感下,變成了溫暖又長情的告白。

我見過在朋友圈裡曬男友1314元轉賬記錄、曬各種甜言蜜語的,但在我看來,把每天的日常過得充滿儀式感,才是最高級的浪漫。

小小的儀式,可以是偶爾在冰箱上貼封情書,可以是約定每天早上多忙都要一起吃早餐,或者是睡前雷打不動的晚安吻......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喝牛奶時,你特意替我擦掉嘴邊的白泡沫,是儀式;

出門時,你特意把我的領帶給調整好,是儀式;

走路時,你特意蹲下來幫我系好鞋帶,是儀式;

逛街時,你特意記得我喜歡的衣服買來送給我,是儀式。

一些暖心的約定和細節就能傳遞關切與親昵,換個視角看生活,感覺就會完全不同。

02

《奇葩說》有一期的主題是:婚禮真的有必要嗎?

辯手飛飛把婚禮形容成了一個大型、尷尬、荒謬、自相矛盾、自嗨的私人舉辦的廟會,贏得了無數人的贊同。

確實,我們大多數人的婚禮,不會定在巴厘島和愛琴海,大多數新娘也都穿不起Vera Wang的高訂婚紗,婚禮現場也許只剩下無數次的敬酒和令人尷尬的瑣碎流程。

然而,婚禮的重點,永遠不是親朋好友的吃吃喝喝,而是兩個人當眾許諾相伴一生,是父親牽著新娘的手,將其交到新郎手中的那一刻。

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儀式感能夠賦予其持久的紀念意義。

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有一集讓我哭紅了眼睛。

在寶拉的婚禮上,寶拉的爸爸沉默不語,強忍著緊張和各種複雜的心緒,嘴角卻不受控制地抽動。

他穿著寶拉送給他的皮鞋,儘管這雙皮鞋比他的腳大了好幾碼,他仍固執地穿來了婚禮現場。

小女兒德善看到了,貼心地往爸爸的皮鞋裡塞了一疊紙進去,並刻意用褲腿蓋住。

當寶拉和新郎向自己的父母鞠躬時,寶拉看到了爸爸腳後跟露出來的紙,瞬間泣不成聲。

這一對父女,平常都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直到女兒出嫁,父女之間都沒有過真誠的對話。

性格太相似的兩個人,反而最陌生。

這兩個倔脾氣的人,直到婚禮時刻,才默契地用寫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

黃磊曾經在《奇葩說》上說過:「我有兩個女兒,如果有一天那個男的跟我女兒說沒有婚禮,我會跟我女兒說不要嫁給他。」

當萍水相逢的兩個人因為愛走到一起,是婚禮見證了彼此的承諾,見證了家人朋友的祝福。

也許婚禮過後,婚姻生活只剩下柴米油鹽的平淡。

可,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儀式感,讓那一天與眾不同,很多年以後仍能記起當初的美好情感。

03

自媒體作者妮妮曾經寫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天她出門辦事,正好離閨蜜的公司很近,於是順道過去看看她。

那是妮妮第一次見到閨蜜上班時的狀態:

閨蜜身穿一條深藍色的連身開叉長包裙,腳踩尖頭黑色小高跟,齊肩的捲髮蓬鬆而又服帖,配著精緻的妝容和大紅唇,整個人職業感十足。

對比一下自己:短褲搭配白色的板鞋,度假般的休閑裝,讓妮妮覺得和閨蜜站在一起極不登對。

閨蜜提醒她:「你穿的那麼休閑去上班,其實少了一種工作狀態的儀式感。」

一個人上班的狀態其實從穿著就能看出,如果穿得過於休閑,上班的狀態也會比較輕鬆,可能會影響工作效率。

這種儀式感,意味著對自我的嚴格要求,對每一個場合的尊重。

那些在上班時間摸魚刷手機玩遊戲,在放假的時候又焦慮工作和學習的人,多半對生活缺少了必要的儀式感。

他們渾渾噩噩地過著每一天,忘了如何投入生活,如何為人生賦予價值。

王陽明說過: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人為何需要儀式感?

生活的意義,在於自己賦予。

儀式感能夠不斷地給自己輸送自我暗示,用莊重而認真的態度去對待生活里的每一件事情。

德國作家洛蕾利斯寫過一本書,叫《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

書里說: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不是為他人留下什麼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滿熱忱地面對生活。

在漫長而無邊的黑夜裡,只有善待自己,才能讓生活變得精緻而豐盛。

願你我能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小確幸,重新拾起對未來的美好嚮往。

精讀君此前在《成長詞典》詞條《118:儀式感》里提到:儀式感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存。

用儀式感去放大每一寸情緒,把每件事情都做成值得回味的紀念。

共勉。

作者:小椰子,精讀主創,人生必須活得swag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你為什麼越來越焦慮?因為你失去了控制感
層次越高的人,越注重培養逆商,它比情商和智商更重要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