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正史而疑惑:如果劉備不用諸葛亮 是一統三國還是早早被滅掉?
在《三國演義》中,唯一被手下謀士「搶戲」的主公,就是劉備劉玄德了。自從有了諸葛亮,劉備和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都成了提線木偶——戰鬥前每人領取一個裝著布條的小口袋(錦囊),然後照著諸葛亮的話去做就能百戰百勝。但是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屬於遠離戰場的紙上談兵瞎指揮。要是真這麼干,劉備別說跟孫權火燒赤壁,就是在博望坡前也被夏侯惇于禁幹掉了。
這樣看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如果不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劉備會不會被曹操滅掉?如果沒有諸葛亮輔佐,劉備會不會發展壯大起來?這個問題要客觀地看,既不能抹殺諸葛亮的才能和功績,也不能認為劉備離了諸葛亮就活不了。諸葛亮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雖然是魯肅魯子敬先提出了「天下三分」的戰略構想,但魯肅眼裡的「三分」是曹操、劉表、孫權三家分,沒給劉備留蛋糕。是諸葛亮鼓起了劉備爭霸天下的勇氣。所以諸葛亮的功績不可以抹殺,但如果劉備真的很無能,那麼就既不會重用諸葛亮,更不會聽從他的謀劃。所以要說諸葛亮是一個能臣,首先也要承認劉備是一個明主。
劉備遠不像《三國演義》里說的那樣窩囊無能只會哭,細看正史,就會發現劉備也是個英明神武甚至心狠手辣的角色,拿得起放得下,「四失妻子」還能東山再起,被曹操視為唯一可以與自己爭天下的對手。投靠袁紹,也是得到了袁紹「出城二百里迎接」的待遇。
曹操青梅煮酒說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是在建安三年(198年),劉備已經當上了左將軍領豫州牧,那時候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的諸葛亮虛歲才十八,還不到弱冠(二十歲)之年,還屬於未成年人。
劉備是個暴脾氣,怒鞭督郵就是他親自下的手,演義中張翼德怒鞭督郵用的是柳條,而正史中劉備是「縛督郵,杖二百」,估計劉備逃走後,受了二百刑杖的都郵也活不成了——如果是「笞(竹片打)」二百,都郵興許能撿條命,而「杖」二百,用的就是類似曹操打死蹇圖的「五色大棒」了。
劉備雖然短暫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甚至呂布,但從未俯首稱臣,一直是以作客或者結盟的身份跟對方平起平坐,一生中從未稱呼別人為「主公」。火燒新野、火燒博望都是劉備自己打的,那時候諸葛亮還在南陽種地呢。
而在此之前,劉備帶著關羽張飛打黃巾軍也是屢戰屢勝,這才能一路高升,從安喜縣尉一直做到了鎮東將軍、宜城亭侯,最後被曹操推薦(說一不二的曹操推薦,漢獻帝當然要任命)為豫州牧、左將軍,曹操對劉備「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劉備幹掉了曾經劫持過漢獻帝的楊奉、韓暹(先主邀擊,盡斬之)。
脫離曹操陣營後,劉備殺車胄斬蔡陽,都被演義歸功於關羽,但正史中都是劉備乾的,說明劉備在軍事上是一把絕對的好手,要不然當時兩大巨頭曹操和袁紹也不會那麼看重劉備。
諸葛亮也稱讚劉備「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事實上劉備手下的孫乾、簡雍、麋竺,也不像演義中說的那樣只是一群二流謀士,陳登也曾在徐州短期幫助劉備,劉表謀臣伊籍也向劉備表示效忠,再加上後來的徐庶、白眉馬良、鳳雛龐統,入川前後張松、法正主動投靠。說明劉備並不缺文治精英,而關羽張飛的「萬人敵」稱號是敵人送的,也就是說劉備還有兩個當時人人想要的一流的軍事家(萬人敵不是武功高,而是帶兵能力強)。
說起諸葛亮,很多人認為他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但是劉備在世的時候,諸葛亮沒有表現出軍事才能。劉備入川,帶的是龐統,爭奪漢中,帶的是法正。即使劉備稱王稱帝,諸葛亮最後當上丞相,也一直沒有「開府」,也就是不能獨立處理政務。
大家現在只看到了諸葛亮隆中對描繪了一個多麼宏偉的藍圖,卻忘了諸葛亮的想法是與劉備不謀而合的,也是就是說,劉備早就有了割地稱王的想法,但是作為「大漢皇叔」,有些話還是要由別人說出來比較好。比如孫權要稱王稱帝,那話得由魯肅魯子敬來說。
這樣我們似乎可以這樣猜測:如果劉備沒有三顧茅廬(有史料說諸葛亮先去求見劉備)請出諸葛亮,那麼司馬懿會不會投靠不好說(當時的謀士都想找一個潛力股,劉備是個可以選擇的老闆),但是龐統是一定會去的,就是到最後,龐統會不會死、徐庶走不走也難說——諸葛亮投靠劉備的時候,徐庶還在呢,並不是徐庶離開前才「走馬薦諸葛」……
※一首古詩揭穿古代假中醫騙術:果然水中有蟲動 原是晒乾茉莉花
※同為殺人刺配 山東人民心中武松還是武都頭 宋江卻不再是宋押司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