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壓歲錢,為啥一定要用紅包包上給?
大年三十,過年了,又要發壓歲錢,小孩子問我,為啥要發壓歲錢?我和孩子講了兩個版本的故事,一個是長輩希望小孩子擁有更多的快樂時光,慢慢長大,發錢來壓歲。一個是年是一種節日可怕的怪物,錢可以祛除怪物,所以過年長輩會給小孩壓歲錢用來祛除怪物。
小時候,作為80後,90年代的孩提時光,在農村過年壓歲錢還是一筆不菲的收入,記得那時候,一角錢可以買一把瓜子,當許多長輩給我五角壓歲錢的時候,那年舅舅給了我一元壓歲錢,讓我興奮了好幾年,至今依然記憶尤新。在那些溫飽還沒有完全解決的日子,一元錢比今天的一百元的意義還要大。
前幾天,一個朋友在朋友圈抱怨,過年發壓歲錢很麻煩,相互類似走過場一樣;還有一個朋友也說自己過年因為孩子少發壓歲錢賠了不少。發壓歲錢反而成為許多大人的負擔。
而小編認為,壓歲錢不應該成為大人的負擔,壓歲錢不僅僅是一個紅包,不在於賠不賠,它核心是一個兒童少年對於春節節日的嚮往,那是過節最為具有象徵性的儀式感。這種過節的儀式感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壓歲錢不在於多少,在於我們發不發,更在於是不是認真的去發給孩子們,認真的對待孩子,不是拿著一張百元大鈔塞過去,本質上講,當面直接塞錢就是一種對於壓歲錢禮節的應付,再進一步講就是對孩子的應付,不尊重。
而精心裝上一個紅包紙袋封好,溫情地把紅包放在孩子手裡,說上新年對晚輩的祝福。那是一種特別具有意義的儀式感。這一個紅包包裝並不是多餘的,對於一個孩子來講,那是一份期待和驚喜。同時,這個細節更加表明一個長輩認真對待節日和孩子的程度。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物質都早已不匱乏,壓歲錢的金額也比以前大了,但是大家反而沒有那麼多的攀比,更多的家庭卻選擇了讓壓歲錢回歸本源,回歸節日儀式感的意義,相互包上一百元的紅包,也只是一百元,給孩子相互壓歲。
在我們中國春節永遠是第一大節,這個節日是代代相傳的,每一代的兒童過年記憶都是上一代來塑造的,在那些物質匱乏的年代,父輩們給我們一個充實的具有儀式感的壓歲錢,雖然金額不大,但是那份過年的期待感、好奇感、幸福感和滿足感是一生最珍貴的。而已經為人父母的我們,沒有理由不給我們下一代一個最純正的壓歲錢。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南山所有)
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汽車銷售顧問故事
一線營銷人的智庫
原創自媒體品牌
TAG:汽車銷售顧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