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禮節,輕鬆自由
中華民族自稱為禮儀之邦,我們素以禮節繁多而著名。據說清朝末年英國外資官來拜會中國皇帝時,就因為不想遵守三掰九叩禮而沒有見到皇帝,只好空手而歸。
好在我們現在的禮節少多了,但我覺得還是有許多沒有必要存在。
盡量簡化禮節,這似乎成了我們家族的傳統。比如: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拜訪時不送禮,不做生日酒宴,不擺升學酒宴(即使是考上了美國和英國的著名大學),春節不給對方的小孩送紅包,結婚時不照專業的婚紗照、不租婚車也沒有專業攝影、不大擺筵席。我甚至將簡化禮節的傳統擴展到了同學、朋友、同事之間。比如我們從來不相互送禮,春節期間不要相互拜年,員工結婚時只是給其他員工發一小包喜糖,生孩子的員工給大家發一個紅蛋。
那麼,免了禮節,是不是人生就少了許多樂趣或者感情?
我覺得正好相反。禮節往往是社會強加的,並不是真正表達了送禮者的心愿,也不能滿足收禮者的愛好,結果往往是巨大的浪費。比如,中秋節買一盒昂貴的月餅送人,對方可能根本就不喜歡吃月餅。上門訪問親友時提一大堆「保健品」,可能是對健康有害的。又比如,結宴時一桌酒席花費上萬元,其實是金錢與資源雙重浪費。對收入不高的人來說,經常需要給人送禮無疑是經濟上的巨大負擔。
如果沒有了這些繁文縟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輕鬆、自然、自願。另外,相互送禮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猜忌、誤解、衝突。我就常常聽到一些人因為送禮的問題而相互抱怨對方「不夠意思」、「太小氣」、「看不起人」。
那麼,如果不送禮,如何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我認為可以有三種途徑。
錢
錢,是指經濟上的幫助,它包括直接幫助與間接幫助。前者比如給父母一筆錢去旅遊,給子女一筆款去留學,那比給他們禮物更實惠。後者比如給對方提供掙錢的人脈、知識、方法。前者是「授人以魚」,後者是「授人以漁」。
情
它包括精神交流、問候、陪伴。比如,同學聚會,我就主張少吃喝,多交流。家庭團聚時,也應該多交流,多談心。遺憾的是,我發現許多人更喜歡吃喝或者賭錢,對交流沒有一點興趣。
趣
也就是一起享受某種愛好,比如打球、下棋、唱歌、旅遊等等。但我認為趣一定不要與錢糾纏在一起。
小結
如果找不到有情或者有趣的人相伴,我覺得一個人呆著也很幸福,前提是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思想豐富的人。
少了外加的禮節,我們就擁有更多的金錢與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交自己想交的人。所以,我覺得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不見不想見的人、不說不想說的話、不喝不想喝酒。
※2017年終總結:年輕才有意義
※復旦女神教師火了―――讓我懷疑復旦人的智商
TAG:張鵬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