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啟科學之門的天才——哈雷

開啟科學之門的天才——哈雷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有著廣泛的應用。英國著名天文學家首次用萬有引力定律推算出一顆彗星的軌道,並預測出該星以76年為周期繞太陽運轉,這顆彗星後來被命名為哈雷彗星。

哈雷是怎樣發現彗星的規律呢?1682年的一個夜晚,皓月當空。突然,人們發現天空中出現一顆奇怪的星星,它像一把掃帚,拖著一根長長的尾巴,在群星燦爛的夜空中,格外耀眼,令人驚奇。

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彗星,那時的人們不了解彗星,把它當做災禍的「妖星」。

16世紀,丹麥天文學家布拉給彗星塗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說彗星是由於人類的罪惡造成的,罪惡上升,形成氣體,上帝把它燃燒起來,形成醜陋的星體,它放出毒氣,散布到人間,形成瘟疫等災害,來懲罰人類的罪惡行為。天主教對此大肆渲染,要人們向上帝懺悔,求上帝寬恕,否則世界的末日就要到了。

緊接著很多個夜晚,這顆彗星仍然在浩瀚的天空緩慢運行,弄得人心惶惶,直到它漸漸遠去,在天際消失,人們的情緒才逐漸安定。

英國天文學家、數學家哈雷決心揭開這個幽靈般的星體之謎。

1656年,愛德蒙·哈雷生於英國倫敦。他並不聰明,天資比較遲鈍,但他學習認真,喜歡思考,尤其對天文學具有濃厚的興趣,對著名天文學家伽利略、布魯諾崇拜得五體投地,立志當一名出色的天文學家。

1673年,哈雷考入牛津大學,在這所世界著名的高等學府里,他學到了數學和天文學的許多知識。大學三年級時,其父病逝,哈雷得到了一筆遺產,決定到南半球觀察星象,令所有認識他的人目瞪口呆。

哈雷認為南半球是觀察星象的好地方。1676年秋,21歲的哈雷僱傭兩個青年夥伴,在大西洋上乘風破浪,揚帆南下,到了聖赫勒拿島。這是一個很小的孤島,居民甚少,沒有商店旅社,生活的艱辛可而知。然而對科學執著追求的哈雷顧不得這些,在這座小島上創立了一個小小的天文台,從此開始了天文研究生涯。他在這裡觀察行星,探索行星的運行規律。

1678年,哈雷編製了第一個《南天星表》,該星表在倫敦發表後,令他名聲大震,由此而被選為倫敦皇家學會會員。

哈雷對天文學的最大貢獻,是發現彗星的周期性。這一發現是多麼的不易!本來,哈雷和牛頓在劍橋結為好友後,決定雙方共同以萬有引力定律研究彗星,由於牛頓的繁忙,哈雷獨自承擔了這項工作。

哈雷開始搜集世界各地關於彗星的資料,東奔西走,終於彙集了大量資料。對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後,他發現了1531年、1607年、1682年出現的三顆彗星,軌道非常接近。為什麼呢?難道這是巧合嗎?又是幾個不眠之夜。

從軌道上看,這三顆彗星如出一轍,從時間上看,都是間隔75年左右。

是同一顆彗星嗎?哈雷頭腦中出現了這樣的設想。「對,很有可能。」他為自己的設想異常興奮,連日的疲勞蕩然無存。

哈雷清楚地認識到,設想不能代替科學,要使設想成為科學必須有大量的數據來證明。

他馬不停蹄地找資料,果真發現1531年以前也是每隔75年到76年就有一顆彗星出現。緊接著又進一步地計算這顆彗星的運行軌道,結果是這顆彗星在運行軌道上環繞太陽運行的周期與歷史上的記載完全相符。

這樣,哈雷不僅發現了彗星的運行軌道,同時證明了萬有引力的正確性。

1720年,哈雷就任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台長,並正式宣布了他對彗星的研究成果。他說,你們在1682年看到的那顆所謂「妖星」,實際上它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大彗星,每隔75年左右就會出現在我們的面前,睜開眼吧,1758底或1759年初你們必然會看到1682年的那顆彗星。

哈雷的聲音震動了整個歐洲大陸,絕大多數人半信半疑。歐洲的天主教會首先發難,教士們說哈雷是一派胡言。當時已是64歲的哈雷恐怕難以看到彗星的光芒了,他真希望自己能再活40年,親眼目睹彗星的降臨,令世人信服。

1742年,哈雷離我們遠去了。

1758年聖誕之夜,人們翹首以待的彗星,終於來臨了。哈雷的預言得到了證實,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人們將這顆彗星定名為「哈雷彗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商業資訊 的精彩文章:

TAG:科技商業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