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彈棉花手藝人——王嗲嗲

彈棉花手藝人——王嗲嗲

十幾年前在南湖鄉村小道上,人們總是會聽到「做棉被咯,彈棉咯!」的吆喝聲,也經常會看到一位爺爺和一位奶奶拖著放滿白棉被的木板車。他們穿梭與鄉間的小道上,那時滿是泥土的路面,坑坑窪窪,他們用紅繩子綁著白棉被,爺爺在前面拉著木板車,奶奶在身後推著白棉被以防棉被掉下來。

記得孩童時候,我曾和母親一起去過這位爺爺的家,那時,母親與我將家裡不要了的棉衣拿去給爺爺做棉被,沒過幾天,爺爺拉著他的木板車將做好的棉被給我們送了過來,我很疑惑,爺爺似乎知道每一個人的家在哪。

爺爺是個命途多舛的人,三十歲從河南來到湖南,人生地不熟,語言溝通也很困難,那時候幾乎每天睡在木板車上,在木板車上彈棉被,後來又住進了一個許久無人居住的房子里,卻在一天,無意的引燃了大火燒光了家中全部財產。面對著家徒四壁的困境,爺爺並沒有因此頹廢,爺爺用一些木材和竹子做了一些彈棉被用的工具,在黑糊糊的屋子裡重新彈起了他的棉被。當時他們住在一個雜草叢生的小茅屋裡。後來爺爺搬走了,爺爺去到了小鎮上,有了一家屬於自己的門店,做起了小本生意。

小鎮上過往的人都喜歡喚爺爺一聲 王嗲嗲,爺爺與他的老伴在湖南生活了將近三十年,儘管語言的溝通上仍然會有所障礙,但大街小巷的人幾乎都認識王嗲嗲。也許是爺爺漸漸年邁了,人們再也沒有見過爺爺來送棉被,但人們都知道爺爺會在四天內將自己的棉被做好,所以人們都會主動去爺爺家裡拿做好的棉被。如今城市裡早己經沒有了手工棉被,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高端被子,但這個小鎮以及相鄰的鄉村裡仍然在蓋著爺爺做的棉被。

隨著社會的變遷,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被子,羽絨被,蠶絲被漸漸湧出來,而傳統棉被也開始遭遇危機,爺爺的棉被生意開始下滑,但爺爺一點兒也不擔心,因為爺爺說「他們喜歡我做的棉被。」

爺爺如今已經六十歲了,彈了將近四十年的棉被。對於傳統棉被充滿好奇心的我,向爺爺詢問了傳統棉被的製作方法:傳統棉被的製作需要三樣工具,其分別是彎弓,磨盤和彈花錘。

首先是彎弓和彈花錘來彈棉花,把棉花彈的鬆鬆軟軟的。(爺爺說這是個力氣活,彈一床棉被下來往往腰都直不起來。)

然後將彈好的棉花擺成想要的尺寸,再用一個竹篩子將棉花壓緊。

接著就是牽紗,用紅包棉線做成一個網狀結構平鋪在棉被上,還可以用紅色棉線製作喜慶的字。再就是用磨盤壓棉被,使棉被緊緻牢固。(新彈的棉被不能曬太陽,不然會使紅白棉線容易斷裂。)

爺爺的手藝

當被問起為什麼堅持著四十年彈棉被而不選擇其他工作時,王爺爺只回了我五個字:沒人會做了。雖然早已經使用機器製作棉被,但王爺爺仍然保留著那些傳統的工具,由於現在年輕人很少有人願意來學習棉被技術,所以王爺爺很有可能是傳統棉被工作者的最後一代。王爺爺對我說,他很希望有一個人能來學習這門手工藝,他不想讓這門手藝就此失傳。這也是許多的傳統手工藝面臨的同樣的一個問題,無人延續。

傳統手工藝是受到地方政府以及國家重視的,故而有些地方政府都會定期舉行傳統民俗的文化展示,以及進行傳統手工藝的作品交流,還招收徒弟,通過媒體採訪,對一些手工藝進行傳承。許多面臨失傳的手工藝都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列,例如,安徽的宣紙和鐵畫,以及浙江龍泉青瓷等。彈棉花作為一項傳統手工藝,現在已有地方政府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相信不久的將來就能得到審批,成功入駐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列。

登上特立號

將青春一網打盡

文字丨蔡 青

排版丨劉春寧 龍鳳琴

出品丨周 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特立號 的精彩文章:

大理:以夢為馬 詩酒天涯
情人節攻略了解一下

TAG:特立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