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君昏頭禪讓王位,連聖人都主張攻打他

國君昏頭禪讓王位,連聖人都主張攻打他

要說禪讓制,很多人會想到堯、舜、禹的故事,那是在遠古時代的權力交接制度。自從「禹傳子,家天下」之後,這種制度就基本絕跡了。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世襲制度佔據了最主流。可是,就在禮崩樂壞的戰國時期,有位天真的國王,竟然放著兒子不管,要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大臣。而且,他這麼做了之後,被後世尊為亞聖的孟子主張攻打他,教育一下這種行為。

這位不可思議的國王叫做噲,因為是燕王,所以歷史上一般稱他為燕王噲。他在位僅僅三個年頭,而他其實應該當更久的國王,活得更久。不幸的是,他遇到了一個奸相、兩個大忽悠。

這位奸相就是當時燕國國相子之,燕王噲非常信任他,政令都由他所出。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子之希望能更進一步,於是找來第一個大忽悠商量。他就是蘇秦的弟弟蘇代,子之和他的關係不簡單。蘇秦到處兜售他的合縱學說時,子之就和他結為姻親。蘇秦去世後,蘇代繼承哥哥的衣缽,子之又和蘇代結為姻親。

因此,蘇代的心是完全倒向子之的。當蘇代在齊國辦事回來,向燕王噲彙報時,燕王問他:「齊王是不是想稱霸?」我估計這話也可能是子之教他問的,所以蘇代回答非常快,也非常乾脆:「肯定稱不了霸。」燕王就問他為什麼,他告訴燕王:「齊王不信任他的大臣。」

燕王噲明白了,原來蘇代是要規勸他信任自己的相國。他就是個單純的人,也沒考慮蘇代和子之是什麼關係,反而覺得很有道理,對子之更加言聽計從。

沒想到,子之的理想根本就不是滿足於一個國相,他是要燕王的江山。在戰國這種亂世,他沒有使用流血的手段,而是採取最和平的方式達到了目的。這有賴於他找到了第二個大忽悠——鹿毛壽。

這個人的名字,想必大家都很陌生,這也難怪,因為戰國時期他就出場了這麼一次,然而就是這唯一的亮相,讓他毫無疑問的成為最有本事的說客之一。

原因很簡單,別的說客,要麼是要物,要麼是要錢,要麼是勸說聯盟,要麼是勸說和或者戰。唯有這位鹿毛壽,竟然勸說燕王噲將燕國讓給國相。每每讀到此處,不由不佩服此人的巧舌如簧。

鹿毛壽沒有繞來繞去,直接向燕王噲進言:「不如將王位禪讓給子之。」為了避免燕王反應過來之後迅速將他殺死,他馬上接著說:「當世人都說唐堯賢明,是因為他要將天下禪讓給許由。許由並沒有接受,所以唐堯什麼都沒付出,白撿了賢明的名聲。」

看到燕王若有所思,鹿毛壽又繼續說:「所以,大王您現在將王位讓給國相子之,他肯定不敢接受,您也可以獲得唐堯一樣的名聲。」燕王相信了,舉國相托,讓子之權力更大。

這種局面下,有的大臣便投機取巧和燕王噲說:「禹本來是要禪位給伯益的,但官員卻都是自己兒子夏啟的人。等到夏啟打敗伯益,奪到位置,百姓都說這是夏禹惺惺作態,不是真的賢明。現在咱們燕國就是這種形勢,官員都是太子的,這怎麼是真的要禪位的樣子呢?」

不知道是真的昏了頭還是圖個好名聲,燕王噲竟然真的將俸祿三百石以上官員的任免權交給子之,為自己的退位掃清了最後的障礙。這樣一來,子之毫不客氣的坐到燕王之位,而燕王噲卻成為了臣屬。

子之在當國相時,還是夾著尾巴做人,頗有賢明的做派,一旦當燕王后,卻表現的截然不同。他對百姓並不好,又掃除異己,導致僅僅三年,燕國便民怨沸騰。

不光如此,燕王噲的兒子也不少,個個都從王室成員變成了普通貴族,自然有說不盡的牢騷。最氣的還是太子平,本來鐵定的接班人卻蛋打雞飛。於是,齊宣王找到了太子平,表示願意幫助他複位。

在齊國的支持下,太子平在國內發動政變,想推翻子之。不過並不順利,燕國被兩派鬧得不可開交,百姓離心離德。

這時候,孟子正好第二次在齊國遊歷。不懷好意的齊宣王問孟子:「現在可以攻打燕國嗎?」儒家最注重禮,也最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綱常。禪讓制在遠古時代是賢德的表現,而如果現在實行,那是沒有長幼尊卑的,是滋生無數野心家的。

因此,孟子很明白的說:「現在攻打燕國,正是如同文王、武王伐紂一樣的好時機,不可以失去。」(孟軻謂齊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時,不可失也。」)

就這樣,強大的齊國攻入燕國都城,殺死了燕王噲和子之。直到後來燕國百姓擁戴燕昭王繼承王位,這段故事才告一段落。燕王噲想得到一個好名聲,似乎天下人都沒這麼認為,而是嘲笑他昏庸過了頭。

參考資料:《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白起為秦國征戰一生卻落得個自刎的下場,只因他犯了一個錯誤!
《太平御覽》周郡部·卷四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