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瓜島爭奪戰 E69 塔薩法隆加海戰 04
美軍的三艘重型巡洋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創傷,這讓其餘兩艘巡洋艦倍感壓力。輕型巡洋艦「火奴魯魯號」立即進行 Z 型機動,躲避魚雷的進攻,同時她在照明彈的幫助下,朝左舷 7000 碼遠的日軍目標開火,但是圖拉吉島的水上偵察機還是沒到位,因此該艦在照明彈用盡後的夜幕下就停止了射擊。
九、悶聲做第四件大事
輕型巡洋艦「火奴魯魯號」規避了魚雷進攻後,重型巡洋艦「北安普敦號」也開始有樣學樣。她在 2330 時停止向日艦射擊,並向航向 350 方向前進。接著,為了繼續躲避魚雷,她於 2335 時變換方位至航向 320。她零星地朝她所看見的日艦開火,但收效甚微。在重型巡洋艦「彭薩克拉號」吃了一枚魚雷之時(也就是 2339 時),她再一次轉變航向至航向 280,並在此航向上安靜地前進了 9 分鐘。
這也許是她一生中最後一個 9 分鐘,這 9 分鐘的清福耗盡了她未來的福報
2348 時,艦員突然發現左舷有兩枚九三式魚雷襲來。一枚魚雷在水面上狂奔,另一枚則在水下 40 英尺附近靠近「北安普敦」的舭部。兩枚魚雷相距太近了,留給艦長反應和行動的時間又過少。兩枚魚雷不出意外地擊中了「北安普敦號」,許多艦員則認為她只被擊中了一枚,因為這兩枚魚雷產生的爆炸幾乎沒有時間間隔,只有短短的 4 秒鐘。
第 108 號肋骨(Frame 108)和第 98 號肋骨(Frame 98)被直接命中。像之前的巡洋艦一樣,柴油開始外泄,並波及艦上多處,引燃大火。大火也和「彭薩克拉號」一樣,竄到了主桅杆上,但最要命的是大火引爆了艦上 5 英寸火炮的彈藥。爆炸發生在第 105 號肋骨(Frame 105)和第 113 號肋骨(Frame 113)之間,第 105 號肋骨(Frame 105)至第 107 號肋骨(Frame 107)間,以及第 112 號肋骨(Frame 112)至艦艉間的主甲板和二層甲板全部被掀翻。
重型巡洋艦「北安普敦號」的損傷報告截圖,圖中所顯示的是該艦左舷後部受到魚雷進攻而產生難以填補的大洞。一枚魚雷於水線附近觸艦,另一枚則於水下 10 英尺處觸艦。魚雷擊中了部分彈藥室,並讓海水進入多層甲板的多個艙室。大洞的直徑非常大!
在爆炸發生之時,「北安普敦號」左傾 10°,損管部隊開始極力搶救該艦。雖然他們使盡了全部力氣讓該艦保持平衡,但是過了一會兒該艦左傾達到了 20 °。艦長認為也許把艦停下來會更好地解決左傾的問題,然而
並沒有~ 停下來後,「北安普敦號」左傾達到了 23°。無奈之下,0130 時,艦長命令除了損管人員外的一切人員在甲板上集合。0132 時,賴特命令驅逐艦「弗萊徹號」和「德雷頓號」停止在薩沃島附近游弋,趕緊返回「北安普敦號」位置去拯救生還人員。
0240 時,「北安普敦號」左傾已經達到了可怕的 35°,艦長下令全部艦員棄船。全艦陣亡 57 人,一共約 770 名艦員被驅逐艦獲救。
0400 時,驅逐艦完成了所有艦員的營救工作,而此時的「北安普敦號」已經沉沒在鐵底海峽中。這是日軍九三式魚雷做的第四件大事,兩枚魚雷擊沉了一艘重型巡洋艦。
美國海軍歷史與遺迹檔案館(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NHHC)珍藏的重型巡洋艦「北安普敦號」的牌匾,該艦經歷過中途島戰役、聖克魯斯群島海戰和杜立特空襲(Doolittle Raid),早在 1930 年 5 月 17 日以輕型巡洋艦的身份下水。在珍珠港事件爆發之時,她正在給「企業號」航空母艦護航,躲過了日軍飛機的進攻,但她最終沒能躲過日軍的魚雷。
1942 年 12 月 1 日上午,一輛美軍魚雷艇滿載著來自「北安普敦號」上的生還人員前往瓜達爾卡納爾島。遠處的艦艇為重型巡洋艦「新奧爾良號」,可見丟失的艦艏。
十、無頭蒼蠅
此次海戰中最令美軍感到困惑的,就是半路出家的兩艘驅逐艦「拉德納號」和「拉姆森號」。他們本來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完成了一次補給護衛任務,正要返回埃斯皮里圖桑托,但卻在半路被賴特揪到了第 67 特混艦隊當中。她們兩位都沒有裝備任何雷達,且又被排在艦隊的末端,因此不論是受創還是功勞,都沒有她們的份兒。
驅逐艦「拉德納號」在 2328 時左右,也如其它美艦所表現的那樣,進行了三輪齊射,但之後她就無法看到日軍目標,變得沉寂了。她從航向 260 轉至航向 350,嘗試重新跟上「北安普敦號」的步伐,但是突然在 2330 時左右受到了友軍船隻的炮擊。「拉德納號」迅速通過無線電向友艦喊話,並向友軍報告誤射船隻的方向。然而在接下來的 5 分鐘內,友軍船隻並沒有因為這條信息而停止射擊。「拉德納號」在 2337 時,向東轉向撤離交戰區域,大概她的艦長覺得,我既不能參與到進攻行動中,卻又要受自己人的氣,何苦呢?老子,不幹了
驅逐艦「拉姆森號」似乎比「拉德納號」靠譜些,她持續跟著「北安普敦號」繼續前進,保持 600 碼的間距。當「北安普敦號」嘗試躲避前面停滯的巡洋艦時,她也做了 90° 的右滿舵規避。但是,她之後依然受到了來自美軍艦船的(大概是重型巡洋艦「新奧爾良號」的 40mm 博福斯防空炮)的誤射,雖然自己沒受什麼傷,但是也是在作戰中沒起任何作用。
明明知道自己有些艦船沒有 SG 雷達,但是那些有條件的艦船並沒有共享給「拉德納號」和「拉姆森號」日艦的方位信息,這兩艘船也不知道預訂的航線和在夜幕下確認方位的參照物,因此根本無法有效地與其它美軍艦船進行同步動作。更奇怪的是,美軍艦隊和她們兩艘艦並未統一敵友信號識別,且這兩艘艦甚至從一開始就不知道這次任務是幹什麼(美軍資料顯示,賴特沒有時間給這兩艘艦做任務簡報),這些業餘的現象使得這兩艘艦的艦長大為震驚。艦長們由衷地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在友軍誤射的情況下,能活著不受傷地撤離戰場,已經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這兩艘艦在 1 日到來之時,收到命令,要護衛「明尼阿波利斯號」巡洋艦的撤離行動。在 0254 時,驅逐艦「拉德納號」和重型巡洋艦「明尼阿波利斯號」成功會合,「拉姆森號」則繼續在鐵底海峽周圍搜索生還者,並在 0441 時與其餘兩艦會合駛往圖拉吉島。
1 日上午 0745 時,輕型巡洋艦「火奴魯魯號」和雙拉收到命令前往埃斯皮里圖桑托島,中途「拉姆森號」在 1 日夜間又被拽回到圖拉吉島去幫助受損的巡洋艦,直到 2 日早上才成功撤離。
驅逐艦「拉德納號」(USS Lardner,DD-487)在紐約海軍船塢(New York Navy Yard)中緩慢航行,照片大約拍攝於 1942 年 5 月,使用 MS 12 改進版迷彩
驅逐艦「拉姆森號」(USS Lamson,DD-367)駛離加利福尼亞馬累島海軍船塢(Mare Island Navy Yard),照片拍攝於 1944 年 5 月 24 日,使用 MS 31 23D 迷彩
十一、慘痛的失敗
早在 11 月 30 日夜間 2344 時,田中賴三就命令所有的日艦與美軍脫離接觸。雖然「黑潮號」和「陽炎號」向美軍發射了額外 8 枚九三式魚雷,但是全部射失。當打頭的「高波號」失聯之後,田中賴三則命令「黑潮號」和「親潮號」前去拯救「高波號」的生還者,但由於美艦仍然在鐵底海峽附近活動,這兩艘驅逐艦則放棄了她們的嘗試。所有日艦在 12 月 1 日上午到達了肖特蘭群島。
美軍的「北安普敦號」在 0304 時於南緯 9° 12′,東經 159° 50′ 沉沒,「弗萊徹號」和「德雷頓號」一共拯救了該艦的 773 名生還者。受創的三艘美軍重型巡洋艦則在 1 日趕到圖拉吉進行緊急修復,並最終在 1943 年後期才被完全修復。
重型巡洋艦「鹽湖城號」(USS Salt Lake City,CA-25)、重型巡洋艦「彭薩克拉號」(USS Pensacola,CA-24)、重型巡洋艦「新奧爾良號」(USS New Orleans,CA-32)在 1943 年 10 月 31 日修復完成後的照片,這三艘艦的後面停靠著兩艘「新墨西哥級」(New Mexico-class)戰列艦
此次海戰,日軍只損失了一艘驅逐艦「高波號」,根據不同資料顯示,陣亡人數大約在 197 名至 211 名之間徘徊,其中大約有 19 至 26 名日軍士兵被美軍俘虜;美軍則損失了一艘重型巡洋艦「北安普敦號」,三艘重型巡洋艦遭遇重創,大約有 395 至 398 名士兵陣亡。
從戰術上看,美軍雖然依靠雷達的優勢率先發現了日艦並迅速擊沉了「高波號」,似乎在戰鬥初期取得了主動權,但是日軍僅僅依靠魚雷就重創了三艘、擊沉了一艘重型巡洋艦,給美軍打了一個大大的巴掌。美軍的雷達雖然能夠先於日軍發現敵情,但並不是所有艦船的雷達都能準確運作,如果缺少無線電通信,缺少信息整合,美軍各艦所得到的偵察結果也會呈現極大的偏差。美軍的魚雷由於發射的時機不對,幾乎達到了極限射程,並未發揮出任何優勢,反倒是日軍的魚雷,卻神不知鬼不覺地對美軍艦隊進行湊巧卻精準的打擊,這迫使美軍再次在之後的戰場上調整交火策略(包括研發更精準且更低調的無煙火藥),以及加強對日軍魚雷技術指標的情報需求。另外,美軍艦隊未在各個細節上對後兩艘加入的雙拉驅逐艦提出任何要求和命令,這使得這兩艘驅逐艦名存實亡。
從戰略上看,美軍雖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被擊沉艦船的噸位和艦員人數都超過日軍,但美軍成功地阻止了日軍原先的補給計劃,愈加對日本陸軍施加壓力,對瓜達爾卡納爾島後期的陸上反攻任務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日軍雖然在此次補給任務之後,又在十二月的不同時間內,進行了多達 4 次補給任務,但是在田中賴三本人受傷和他的旗艦「照月號」被重創的情況下,在美軍魚雷艇的勇猛干預下,最終未能成功完成對日本陸軍的補給任務。儘管此次戰鬥對美軍造成了重大傷亡,但無益於改變島上日軍被圍困且艱難的生存環境,因此用一句話總結此次海戰的意義就是:「美軍在戰術上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的同時,進一步加速了日本陸軍從瓜達爾卡納爾島撤退的進度」
下面,就是艱難的十二月,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倫加防禦圈的西線,美軍將會發起反攻,但通往勝利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向來都是充滿著艱辛和煎熬。
馬利祝願各位新年快樂,新年雖然會花更多的時間陪陪家人,但文章會持續更新的哦,歡迎閱讀和提出寶貴的建議,或是呈上不同來源的不同歷史陳述。
「如需轉載,請登錄快版權官網獲取正版授權」
資料來源:
1)Samuel Elliot Morrison 著,The Struggle for Guadalcanal, August 1942 – February 1943,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第五卷,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58 年出版, ISBN 0-316-58305-7
2)C. W. Kilpatrick 著,Naval Night Battles of the Solomons,Exposition Press 1987 年出版,ISBN 0-682-40333-4
3)Theodore Roscoe 著,United States Destroyer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6 年出版,ISBN 0-87021-726-7
4)Paul S. Dull 著,A Battle History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941–1945,Naval Institute Press 1978 年出版, ISBN 0-87021-097-1
5)Russell S. Crenshaw Jr. 著,The Battle of Tassafaronga,Nautical & Aviation Publishing Company of America 1995 年出版, ISBN 1-877853-37-2
6)Herbert C. Brown 著,Hell at Tassafaronga,Ancient Mariners Press 2000 年出版, ISBN 0-9700721-4-7
7)原為一 著,Japanese Destroyer Captain,Ballantine Books 1961 年出版,ISBN 0-345-27894-1
※二戰時吊打亞洲各國的日本,遇到美國為何瞬間就慫了?
※此人在二戰中一次性炸掉日本30萬人,霸氣宣稱若有機會還會重來一次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