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憶中的麥田 張文彪

記憶中的麥田 張文彪

記憶中的麥田

文/ 張 文 彪

在我住處的西邊,是大片的麥田。每天回家時,我會穿行在麥田中的小道上,從春天到夏天。我看到麥田就格外有感覺,格外有詩意,我覺得,麥田就是我們的糧食,就是我們生存的保障,就是我們生生不息的未來。一個生長於城市的人,或者生長於80後的青年,我想一定是不會有這種感覺的,只有經歷過貧困歲月的人,才會知道麥田裡蘊藏的更深層的生命含義。

從我開始記事起,我記得媽媽就開始去割麥子,早晨天一亮就起床,吃罷酸粥或酸燜飯,晾好酸米湯,就與隊里的人下地割麥子,割麥子是農活中最苦最累的活,早晨,天不熱,但麥子秸桿濕,不好割,中午,秸桿脆了,好割,又是烈日當頭,汗流浹背。麥芒扎人,麥塵嗆人,彎著腰一鐮一鐮割下去,腰疼腿腫,俗語說:「男人怕割麥子,女人怕坐月子。」沒有親臨割麥子的人是體會不到這份艱辛的。媽媽下地割麥子,我會和村裡的夥伴一起玩耍,玩到半前晌,想媽媽了,就與夥伴們跑到地里看媽媽,在地里捉螞蚱玩,或者到麥田附近的草灘撿鳥蛋,快中午時分,隊里會派人用鐵桶送來有一股燒糊味的穀米稀粥,讓社員解渴,我們也跟上喝幾口,然後再回家等媽媽,媽媽回來時,腋下總會夾一把蘆草,那是晒乾後煮飯用的,當媽媽邁著疲憊的步子,衣衫濕透,沾滿麥芒,頭上頂一塊擦汗用的藍手絹回到家中,喝上一口早晨晾好的酸米湯,趕快烙烙餅,再熬酸稀粥,盛夏時的酸飯,解渴解暑,委實是河套農民的佳飲。匆匆吃完飯,略展展腰,下午兩點,又下地了。

當我能入學時,割麥時節,就跟著姐姐在收割後的麥田裡拾麥穗了。拾麥穗是一個快樂的營生 ,全村所有的小孩,就跟在拉麥捆的大膠車後面,大車拉空一塊麥田,我們被放入一塊麥田。撿拾遺漏的麥穗,真正是顆粒無遺。其時的麥子產量很低,頂好的土地畝產也就三百多斤,均產也就二百多斤。雖然每個社裡種植了大片大片的麥田,但是糧食仍然困擾著人們。溫飽始終是一個解決不好的大問題。麥子種的多,產得少,收割時勞力又少,割麥拖的時間也長,大約需要一月之餘。每年我們姐弟三人可撿麥穗打糧60餘斤,這足夠一個人兩月的口糧。那時,我們的家境與同村相比算好的,起碼全年細糧夠吃,不用吞咽口感粗糙,吃多了嘔心的玉米窩頭。但是對糧食的珍愛根本無需去教育「粒粒皆辛苦。」

當小麥打場,全社喜交公糧後,交出去的是喜,留下來的是愁,小麥每人每年也就能分一百多斤,剩餘的口糧主要是秋後的糜子,補充口糧來自於自留地,分到新糧後,雖然少,但渴望了許久的人們仍然是歡天喜地,排隊日夜加工,然後烙成鹼串大烙餅,吃西瓜泡烙餅,烙餅香酥,西瓜沙甜,整個的村子裡有一種節日般的喜悅蕩漾開來,人們的笑容添了許多,話語添了許多,在艱難的歲月里有了一段難得的釋然與開懷。

一直到三中全會農村推行責任承包制,這一切永遠結束。農民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改變,每家每戶煥發出空前的勞動熱情,過去割一月之久的小麥,承包後,每家的麥田最多一星期就割完了。而且大家也再無閑暇去拾麥穗了。品種的改良,科技種植的推廣,不知不覺中,小麥每畝達千斤了,糧食問題不再困擾飢餓了太久的農民,一切都好了起來。

我們的生活是愈來愈好,好的不少人都忘卻了其實並不是很久的苦難,雖然從幼兒園就開始背誦「鋤禾日當午」,但是已經沒人在意糧食的珍貴了,在學校食堂,整個的饅頭,整個的包子當垃圾扔掉,一位老太太在忙不迭的撿拾,她用這些扔掉的「垃圾」喂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肥豬,被納入吉尼斯世界記錄,並被上海電視台報道。各個家庭與飯店的浪費觸目驚心,正所謂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沒有人在意節儉,追求的目標是奢華。關於飢餓,我們有太多的記載和傷痛,歷史上的大饑荒,人民都到了「易子而食」的程度。新中國建立後六十年代的饑荒全國餓死三千萬人,三千萬人呢!內蒙古有多少人?巴彥淖爾有多少人呢?在浪費的同時,麥田也在大片大片地消失。今年夏天,我家西邊的麥田消失了,一千多畝的一級良田,變成了住宅樓、辦公樓,我們發展的慾望,享受的慾望,消滅了麥田。儘管我們有許多離城不是很遠的鹼地,但是我們仍然佔用了良田大興土木。或許三十年後,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每戶將擁有三套到五套的大面積住宅,而我們整個民族,還能擁有多少綠油油的麥田,閃爍著金光的麥田,給生命以無盡滋養的麥田呢?

張文彪,筆名聞歌,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現供職於內蒙古杭錦後旗廣電局,十八歲發表作品,迄今在《北方新報》《風流》《西部作家》《河套文學》《巴彥淖爾日報》等報刊發表了大量的小說、詩歌、散文等作品。劇本《存錢》,小品《神醫華蛇》,歌曲《黃土地還數咱河套川》獲市五個一工程獎。出版文集《琴弦上的流水》系內蒙古作協,曲協會員,巴彥淖爾市作家協會會員,杭錦後旗作家協會副主席。

往期經典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隴上芳草地 的精彩文章:

【滾滾車輪】//張紅梅
【張三其人】//子周

TAG:隴上芳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