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在真仁和假義之間搖擺,真和假都有同一個目的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在真仁和假義之間搖擺,真和假都有同一個目的

劉備在《三國演義》中被塑造成一個仁義至上的近乎完人形象,這個形象是經過作者加工過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因此,小說和真實的歷史有出入。《三國志》中的劉備既有真仁,也有假義。

劉備的真仁主要表現在兩個故事中。第一個是用行動感化殺手。劉備因為戰功做了平原相,同郡有個叫劉平的,覺得自己身份比劉備低,咽不下這口氣,就找了個殺手去刺殺劉備。殺手裝作一般人投靠劉備,得到很好的照顧。他看到凡是投靠劉備的,都得到很好的照顧,被感動了,告訴劉備自己的真實身份和目的,帶著愧疚離開了。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在真仁和假義之間搖擺,真和假都有同一個目的

第二個是帶十幾萬百姓逃難。曹操在後面追,劉備帶十幾萬百姓一起逃難,以每天十幾里路的速度行走。這哪裡是逃難,簡直就是旅遊。可是,後面的追兵不會等啊,有人勸劉備捨棄百姓自己先逃,劉備把頭搖得跟個撥浪鼓似的說,成大事要以人為本,這些人來投靠我,我怎麼能扔下他們不管呢?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在真仁和假義之間搖擺,真和假都有同一個目的

至於劉備的假義,也有兩個故事。第一個是帶百姓大軍逃難的後續。當曹操帶著五千精兵以一天一夜300里的速度追趕劉備時,看樣子是對劉備志在必得,因為在曹操的意識中,劉備是他強勁的對手,必須在他還沒有強大的時候除掉。得到消息的劉備拋棄百姓,帶著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幾個貼身保鏢,快馬加鞭,自己先跑了,連老婆孩子都不要了。緊要關頭,自己的命最重要,這不是假仁義是什麼?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在真仁和假義之間搖擺,真和假都有同一個目的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打下成都後。流浪半輩子終於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地盤後,劉備有點飄飄然了,他在一次宴會上跟龐統發感慨:這樣的日子可真好啊!這可真是酒後吐真言。龐統知道劉備喝高了,提醒他說,以討伐別人換來的快樂不是仁義之兵。

被酒精熏的忘了帶上面具的劉備大怒,反駁龐統說,武王伐紂難道不是仁者之兵嗎?搶人地盤,還說自己是武王伐紂,強詞奪理到這種程度,劉備也真是臉皮夠厚。不過,他酒醒後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做了挽救。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在真仁和假義之間搖擺,真和假都有同一個目的

劉備是一個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典型,不管是他的真仁還是假義,都是為了創業的需要。他最激勵人心的一句話,不是他在真仁和假義中說出來的,而是在奔波的間歇,投奔劉表後說的。有一天,寄人籬下的劉備發現自己的大腿生出贅肉,哭了。他說,我現在不騎馬了,大腿上的贅肉都長出來了。眼看我將步入老年,卻還沒有建功立業!

發這個感慨時,劉備已經40多歲,步入中年。一個中年人,還保留著年輕人的夢想和追求,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敬佩嗎?他就是三國時期打不死的小強啊。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在真仁和假義之間搖擺,真和假都有同一個目的

劉備的一生是顛沛流離的一生,總是被人到處趕,妻離子散,部屬失散,但他從來沒有過灰心,更不要說放棄,直到他60歲稱帝,終於創業成功。劉備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實在令人讚歎。這樣的個性,即使在現代社會,也值得我們學習和推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坊 的精彩文章:

如果不是過早夭折,曹操的接班人將會是他,而不是曹丕
一個小參謀把才高八斗的曹植說的無言,還為自己後來免了一頓板子

TAG:讀史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