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坡自建房千年後重現東江邊有何變化?

東坡自建房千年後重現東江邊有何變化?

今天上午,位於惠州市區水東東江邊的東坡祠復原重建工程基本完工,正式對外開放。

北宋紹聖元年(1094),大文豪蘇東坡被貶至惠州,先後寓居在惠州合江樓和嘉祐寺,最後在惠州古城東江邊的白鶴峰頂「購地數畝,築屋二十間」,這完全是自己設計並組織建造的新居,以「作終老計」。

宋紹聖四年(1097)二月十四日新居落成,蘇東坡正式遷入。兩個月後,蘇東坡再次被貶往海南,其長子蘇邁則攜帶家眷繼續在此居住四年,後因朝廷大赦才隨蘇東坡北上。

後人將其故居改為祠堂以作紀念。此後歷朝歷代均有修葺與重建,東坡祠成為惠州的人文地標。但在上世紀的抗戰期間,東坡祠毀於日軍的炮火之下。

2015年12月1日,東坡祠景區復原工程正式動工。

據悉,惠州白鶴峰是蘇軾生平惟一一處自己出資購地設計營建,並且至今仍可以確定地址的住所。也就是說,蘇東坡故居迄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

解放後,白鶴峰一直成為衛校校址,校園內留存的東坡遺址主要是東坡亭、東坡像和東坡井,還有一條登上學校操場的石階似古道,其中東坡井是蘇軾當年僱人所鑿,並作詩記之:「今朝僮僕喜,黃土復可摶。晨瓶得雪乳,暮瓮停冰湍。我生類如此,何適不艱難。一勺亦天賜。曲肱有餘歡」。東坡井井口寬0.6米,深14.5米,井深直達東江水面之下。井壁用青磚砌成,外貌古樸。井旁有井欄,立有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名士關槐書「冰湍」兩字石刻。在損毀70多年後,仍保持著原地原貌,只是井欄作了改變。

2015年初,聽聞惠州要復原東坡祠,近百歲高齡的饒宗頤在香港欣然題寫「惠州蘇東坡祠」匾額贈送給惠州。

據惠州博物館副館長鍾雪平介紹,重建的東坡祠以「隱於鶴峰,顯之故祠」為理念,儘可能重現東坡祠及周邊的歷史原貌。

在東坡祠牆上,有北宋、南宋、元、明、清等幾個朝代的東坡祠建築示意圖,這都是根據文獻記載進行圖形復原的。

其中可以看出,新的東坡祠與清時東坡祠效果圖相似,尤其是江邊一面有一道城牆。

在建築示意圖中,各個朝代的標配是德有鄰堂、思無邪齋、井、翟夫子舍、古道、東坡祠、睡美軒、斜川佳處等。

南宋相比北宋,在江邊一側增加了丹灶、江山千里亭、北戶、墨池、未問亭,元代多了松風亭、白鶴觀、東坡書院,明代則只保留主要建築,周邊包括、翟夫子舍、林婆酒肆都沒有了。

清代增加了城牆、招鶴廬、遲蘇閣、王文成公祠、王子霞影堂、文昌宮、三賢祠,也沒有了林婆酒肆。

東坡祠景區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約3.3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3億元,包括東坡祠核心區、東坡紀念館、東坡糧倉文化創意區及相關建築等,目前先開放的是東坡祠核心區,主要包括:東坡廣場、林婆酒舍、翟夫子舍、山門、東坡祠主體建築、三賢祠、松風亭、娛江亭、招鶴亭、睡美軒、碑廊等建築。其中南面還留了一小片重建時挖掘舊址在玻璃板下,供遊人觀賞。

今天上午開幕式後,東坡祠內舉辦蘇東坡寓惠詩文全國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古琴古箏演奏、吟誦、書法、宋式點茶等傳統文藝表演,在春節、元宵期間,東坡祠將有各種文化惠民活動,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將有古琴、吟誦、書法等傳統文藝表演,元宵節有惠州民間剪紙技藝展示。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敢噹噹 的精彩文章:

TAG:石敢噹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