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徐時評:《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讀後感

老徐時評:《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讀後感

文/老徐時評

快過年了,本該高高興興、喜氣洋洋,可是這幾天發生的事情卻總在給人添堵:台灣地震,俄羅斯飛機失事,香港重大車禍。去西單逛個街,還碰見報復社會的了。哪都不去在家躺著,還趕上河北地震了。到處不安全,這年還咋過啊?

不過,更給人心裡和精神上添堵的,是這幾天被刷屏的一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這篇署名李可的文章長達2.6萬字,逐日記錄了自己的岳父從流感到肺炎、從門診到ICU,29天後去世的經歷,涉及到了就診、轉院、用藥、開銷、求血、插管、人工肺(ECMO)、火化等多方面的詳細信息,引發了網友的廣泛熱議。說實在的,兩萬多字的長文用手機一口氣讀完,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多見,如果不是引發強烈共鳴,無論如何是無法做到的。

讀完這篇文章,有三個比較強烈的感悟:

第一,人到中年還敢有夢想嗎?

在醫療技術如此發達的現在,竟然會有人因為一場感冒而失去了性命。作者是一名生活在北京的金融業高管,既是中產階級,又是中年男子。之前就有人把中年男人稱為中年油膩男,如今在一場流感面前,家境不錯的中年男又幾乎一夜回到解放前,令人心情沉重,倍感唏噓。

那麼,人到中年,還敢有夢想嗎?年輕人的夢想,蕩漾在青春的氣息里,噴洒在拼搏的汗水裡。而中年人的夢想,只能是在夢裡想想。有人說,人到中年,早已沒有夢想,只想自己和家人能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這話一點不假,但是不夠全面。我要說的是,人到中年更要有夢想,只不過夢想的內涵與年輕時相比,已經面目全非。

我覺得人到中年,最主要的夢想應該是這四個方面:一是關注健康;二是認清自我;三是做好減法;四是廣結善緣。

人到中年,對於權力、金錢、榮譽等東西,不是不想要,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怒出血來拼一下,弄不好就把老命拼進去了,得不償失。關注健康,並不是讓你整天進健身房,跟「牛蛙」似的整出一身腱子肉。而是包括心情愉快、合理膳食、適當運動等跟健康有關的許多方面,都要關注。

關於這些方面,要說的東西太多,這次不展開,有時間慢慢聊。

第二,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學醫,生病後卻又都希望能得到做醫生的親戚朋友的幫助。作者在文章最後得出一個感悟,那就是絕不讓自己的孩子去學醫。這引發了不少爭議。我曾經在和大學生座談時,也表達過一個類似觀點:年輕人報考大學選專業,有三個專業要特別謹慎,一個是考古,老挖人家祖墳,不吉利;另一個是新聞,以後總在為理想與現實而糾結一生;第三個就是醫學,學的時間最長、最辛苦,出來工作待遇低,得不到尊重,還動不動挨揍。

當然,這種認識是偏面的。人人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去學醫,看病難的社會問題只能會越來越嚴重。從作者的經歷看,得病時有幾個懂醫、做醫生的朋友指點一下迷津,是多麼的重要和必要。

第三,重新認識了流感。對於感冒發燒,很多人不當回事。有人說文章里那位老人大冬天的光膀子吹穿堂風,病是自己「作」出來的。也可能那就叫任性。關注健康,不能忽視小毛病。這篇文章,讓人們重新認識了流感。對於未知病毒,人類目前也是無能為力,只能依靠自身的免疫力,聽天由命。在流感高發期,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要注射流感疫苗,少出門,出門要戴口罩,勤洗手。這些細節有時會讓人躲過厄運。

第四,期待「安樂死」能夠儘快得以實施。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最悲催的是錢花了,人也沒了。一個感冒,就能令一個中產家庭一貧如洗,我們所擁有的,是如此的脆弱。所以作者才感悟,一定要提前寫下遺囑,當沒有希望時不進ICU、不插管兒。同時,也期待「安樂死」能夠儘快得以實施。當然,這裡面主要是道德和思維方式的障礙。

還沒有看過這篇文章的,不建議年前去讀,以免影響過年的情緒。一篇2.6萬字的紀實文章,勝過無數個文件、論文,讓人們對於當下的社會,有了更深更進一步的了解。對生命的敬畏,也讓我們更加關注當下的自我,過好當下的每一天。畢竟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哪個先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徐時評 的精彩文章:

TAG:老徐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