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臨沂到上海打拚20多年賣水餃 說到這件事時女兒泣不成聲

從臨沂到上海打拚20多年賣水餃 說到這件事時女兒泣不成聲

齊魯網2月16日訊

沒有一種感情比親情更濃烈,沒有一種溫暖比得上在家過年,出門在外的人們,最幸福的事情應該是聽到滿大街的家鄉話——回家過年,過年回家。

在上海,有1200多家老山東水餃店,而打造老山東水餃品牌的大多數是來自臨沂平邑的創業者,水餃是團圓的象徵,在外忙碌一年,這些創業者也要回家過年了。

袁學華來自臨沂市平邑縣三合村,到上海打拚已經25年。

上海市通北路站是他到上海後的第一個落腳點,1993年初到上海,袁學華和妻子憑著煎餅攤每天能掙300塊錢,生活過的有滋有味。1998年女兒袁亞西出生,夫妻倆感覺到靠賣煎餅養活女兒越發吃力。

袁學華說:「山東人喜歡吃水餃,經常包,鄰居說不錯,可以試試賣水餃。起初,妻子說想試試,於是就擺攤包起了水餃。」做了決定後,袁學華的妻子開始賣水餃,他在一旁攤煎餅。

就這樣,亞西水餃店正式開業了,袁學華在上海這個偌大城市裡,和數萬外地打工者一樣默默地打拚著。

袁學華女兒袁亞西回憶說, 「那時候爸媽在上海,我爸一年才回來一次,幼兒園的小孩就跟我說,你沒有爸爸。後來我爸回來的時候,我就拉著我爸去找那個小孩,說你看這是我爸爸,我有爸爸。」

沒想到,袁學華的水餃店生意出奇的好。在他的帶動下,不少老鄉來到上海開始做水餃,他們給所有店起了統一的名字——老山東水餃。寒假裡,在青島讀大學的女兒袁亞西來到上海在店裡給爸爸幫忙,陸續有一些外賣訂單進來,亞西熟練地接單、給後廚下單、回應顧客的需求。

臘月二十四一早,袁學華開著車去到修理廠,他想給車做個保養,好順順利利回山東老家。到了年底,修理廠的員工都回家了,只有老闆一個人在忙碌,保養車輛用的時間似乎長了些。袁學華沒有催修理師傅。

袁學華說:「開車回去要七八個小時,路途遙遠,但因為是回家,心情都不一樣了,不覺得累,錢哪有掙完的,還是陪家人更重要。」

檢修完,袁學華拿起水龍頭洗車,那一刻他歸心似箭。南方的冬天,綠色總不會少見,在上海待了二十多年的袁學華,見證了東方明珠、黃埔大橋的建成,也習慣了一年四季的綠色。對他來說,上海已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比他晚來的同鄉們都在上海買了房,他也沒有買,他說:「回家好啊,葉落歸根,年紀大了,天天想著回家,父母孩子也願意讓回,老人孩子老婆都在家裡,想著還是要回去的,在外邊時間再長,還是要回去的。」

距離上海600公里外的臨沂市平邑縣三合村年味兒正濃,幾乎全村的人都在上海經營水餃生意。在袁學華的帶領下,他們親戚帶親戚、朋友帶朋友,在上海賣起了水餃。用地圖搜索上海的山東水餃店,顯示有1200多家。每到年底,這些在上海創業的人會陸陸續續回到這裡,與家人團聚。得知丈夫今天就要回來,妻子李平開始著手準備。打掃衛生、買菜、做飯,她忙忙碌碌地進行著。

上午11點,袁學華和兩個員工正收拾店面,平時擺在外邊的飲料瓶、送餐箱都收起來,冰箱里的東西也賣的差不多了。打點好一切,貼好過年的福字,袁學華鎖上了山東水餃店的大門。回家收拾好衣物,帶上女兒,裝好年貨,一行人抬腳踏上了回家的路。

過年,對人們來說或許不只有迎接新年的喜悅,也有對一年裡酸甜苦辣的回顧總結。對每個在外奔波的人來說,團聚的最大意義就在於,在最尋常的不動聲色中,給予奔波最溫暖的慰藉。

十二點半,袁學華終於到了平邑,家裡已經備了一桌的飯菜,一瓶紅酒,幾瓶飲料,對於出門一年的人們來說,此刻應該是最放鬆,最安逸的時刻了吧。

(閃電新聞記者 朱志翔 劉桂秋 丁振年 編輯 陳雨奇 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網 的精彩文章:

「書法家送萬福進萬家」志願服務公益活動走進德州武城
有一種溫暖叫泡麵!還記得陪伴你的「旅途神器」嗎

TAG:齊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