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年初二 迎婿日 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大年初二 迎婿日 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文琳祝各位讀者朋友:狗年旺旺,身體旺旺,工作旺旺,投資旺旺,家庭旺旺!

文 / 李月亮 圖 / 網路

父母子女這一場人世相逢,

是用來相親相愛,

而不是相恨相殺的。

1

一個阿姨,跟女兒關係不好,前幾天過生日,侄女外甥來了一大幫,唯獨女兒不到場。

而且人家借口都懶得找,就仨字:不想去。

阿姨挺傷心苦悶,來找我諮詢。

說以前家裡窮,煮雞蛋就煮一個,她和老公都捨不得吃,給女兒。

後來日子好過點,他們年年帶孩子出國旅行。

前段時間女兒要換手機,她二話不說給買了個六千多的,自己用女兒淘汰下來的。

可是這麼心肝寶貝地疼著的獨生女,卻跟她不親,結婚後住得遠遠的,很少回家來,生了兒子也不讓她帶,她一年也見不著幾回外孫。

我跟阿姨聊了半天,感覺是個通情達理有素養的媽媽,決定跟她女兒聊聊。

第二天,女兒的電話來了。

她說:我媽欠我一個道歉。

因為在她初一時,有次因為小事頂撞了姥爺,她媽當時就狠狠甩了她一耳光。

那一耳光的疼,以及比疼更難忍的憤怒屈辱,她至今記憶猶新。

她說那時自己就明白,原來媽媽更愛的是姥爺。

然後就下了決心:等我長大了,離你們遠遠的,你們就儘管相親相愛吧,我和你們都沒關係。

後來她對媽媽真的就愛不起來了。

每次媽媽對她好,她都會想起那個耳光。

而她媽從沒為那耳光道過歉,她也一直無法原諒。

一想起來,就是恨,就是悲涼。

她跟公婆關係也不好。

因為他們曾反對兒子和她談戀愛。後來雖然接納了,但雙方一直不冷不熱,她也始終耿耿於懷。

所以有了兒子後,雖然媽媽和婆婆都想來幫忙照顧,但她誰都不接受,自己咬牙辭了職,一個人苦大仇深在家帶娃。

今年兒子上幼兒園了。她也受夠了老公各種冷言冷語的嫌棄,準備重新工作。

但是工作並不好找,說來也是一堆煩惱。

我們聊了足足三個小時。

從老媽到婆婆到老公到工作,她樣樣不如意。

2

我從頭到尾的感受是:她是個太記仇的人,心裡裝滿了恨,這些恨,讓她的心理和人生都變得畸形。

我說你必須放下那些恨

她特別義憤:被那麼狠地甩了一耳光,難道不應該記住嗎,這都不在乎,是不是太沒骨氣了?

我有點無語。

是的,我承認,這事兒媽媽做得不對,甚至過分,你非要記得,也無妨。

但你為什麼不同時記住另外一些事?

三個人吃飯,媽媽只煮了一個雞蛋給你吃。

大雪天媽媽接你放學,怕你滑倒背你回家,那麼冷的天,她到家一身大汗。

你打個噴嚏,她就心裡一驚趕緊給你煮紅糖姜水。

你生病她二十四小時守著,後來在醫院的廁所里睡著了。

她花六千多給你買手機,自己在地攤買三十塊錢的鞋,還跟人討價還價……

這些事,你為什麼不記在心上?

為什麼一百次的愛,都不能抵消一次的錯?

最重要的是,你拚命記得那些錯,在心裡緊緊攥著一大把的恨,有半點好處嗎?

仇恨是最大的負能量。

它會吞噬你的幸福和安寧,會使你跟整個世界對立,會豎起一道高牆,擋住本來屬於你的光。

記仇的人,沒幾個過得舒暢的。尤其是記父母仇的。

3

我小時候,鄰居家也是窮。

有次他家來客人,燉了點排骨,還沒熟,二兒子就偷偷夾出幾塊吃了。

本來就不多,吃了幾塊就有點不夠數了。

客人一走,二兒子就被他爸一頓暴揍,還是我爸聽到隔壁嗷嗷慘叫,趕過去解救的。

我當時看著那個鼻青臉腫的哥哥,心想他一定恨死他爸了。

但是,也沒有。

第二天人家還是坐在他爸自行車后座上去學校,臉上的腫還沒消,但手舞足蹈開心得很。

我就覺得這哥們心真大。

去年回老家,我見了他。說起這樁舊事,他全然不記得。

他只記得那時候日子過得慘,年年欠賬,父母到處打零工賺錢,但是窮成那樣,老爸還給他買過一個籃球。

「那時候排骨絕對是奢侈品,家裡又有客人,我還偷著獨吞,太不懂事,也該揍。」 他大咧咧地笑。

——心還是那麼大。

但是,心大點真挺好的。

人家現在跟父母住一個小區,吃穿水電都他管,老爸每天給他接送孩子,老媽每天去給他們一家三口做晚飯,吃完飯老兩口就帶孫女去樓下玩,過得可美了。

看起來渾然天成的好日子,其實也不是那麼簡單。

換個記仇的人,恐怕是達不成這份和美的。

4

有句話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我覺得恰恰相反。

為人父母,天天那麼多雞毛蒜皮,誰能做到完美無缺萬無一失?

所有的父母都會犯錯。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總會那麼一些減分項。

有時會摳門,有時會苛責,有時會情緒失控,有時會顧此失彼。

工作太忙會缺失陪伴,讀書不多會不懂教育,觀念守舊會引發衝突。

但是,只要不是十惡不赦,只要他們在你身上傾注了足夠的愛,只要他們盡心儘力養育了你,那些錯,就不值一提。

生養之恩,總大過一耳光的仇。

寬容父母的小過錯,原諒他們的不完美,是人最基本的德行。

他們也許欠你一個道歉,但那又怎樣?你難道沒有欠他們耗費在你身上的許許多多愛、精力和財物?

換位思考,如果你心肝寶貝疼大的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兒記恨你一生,你作何感想?

人最常犯也最不該犯的錯就是,記親人的仇,念壞人的好。

你覺得該對你好的人,千好萬好,錯一次你就失望透頂。

你認為該對你壞的人,千錯萬錯,好一次你就感恩戴德。

太傻了。完全是不知好歹。

最重要的是,你心心念念記著父母的錯,最終懲罰的,必定是自己。

他們不快樂。你更不。

人活於世,親人是最重要的社會支持系統。

無論在精神上還是生活里,父母都是人至關重要的依靠。

你買房,他們是最願意幫你拿首付的人。

你加班,一個電話他們就去接孩子了。

你出差,他們義不容辭每天去照顧你的貓。

還有。

每天能見到父母,吃一口家裡的飯,跟他們閑聊幾句,你的內心會格外放鬆舒暢,你會覺得自己在這世界上,有依靠。

和諧的親子關係,是人內心安定的重要保障。

所以,就算從最自私的角度考慮,你也沒理由揪住父母的過錯不放,讓自己不得安寧。

何況他們活得並不容易,懲罰他們毫無意義。

不如積極地去溝通,去化解。化解不掉,也要說服自己去原諒。

卸下心裡沉甸甸黑漆漆的恨,你才能活成一個美好的人。

父母子女這一場人世相逢,是用來相親相愛,而不是相恨相殺的。

幸福的家庭,從來不是三觀相合,而是不爭對錯

作者:洞見Fern

知乎上有人問:幸福的家庭是什麼樣的?

得贊最高的回答是:幸福的家庭都不爭對錯。

很多人喜歡把家庭矛盾歸咎於「三觀不合」。

可是,哪有那麼多的三觀相合?

更多的時候,只是不分對錯。

《辛普森一家》里有一句話說得好:

「親愛的,如果你太好勝,永遠都不會快樂的。」

01

馬東主持節目時曾提及他的母親。

他說,76歲的老母親,

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關燈,

屋裡燈亮著,只要沒人在,她就第一時間關掉。

馬東一開始還告訴母親,

一開一關會影響燈的使用壽命,

一直亮著也費不了多少電。

但在發現母親每次說「好」,

緊接著又關上之後,

馬東再也不和母親計較這樣的小事。

馬東說,節約用電已成為母親的思維定勢,

就算你告訴她不用隨時關燈的道理,

她也改變不了自己過去積累下來的行為。

想想我們的父母親不也正和馬東母親一樣嗎?

你可能一遍一遍地告訴他們,

隔夜的剩菜不要再吃,

可他們應聲之後,接著把剩菜放入冰箱;

你可能一遍一遍和她們強調,

不要再給孩子買零食,

可她們答應之後,轉身會帶孫子去超市……

但很多人沒有像馬東那樣,

做到不和父母爭對錯,

而是冠以「三觀不合」,

嫌棄他們墨守成規,

甚至為了自認為「正確」的小事和父母爭到面紅耳赤。

傷害了父母的同時,

更是讓彼此有了隔閡。

夏天的時候,同事小劉和我抱怨過他的父親。

他說,母親去世得早,

農村夏天熱,好不容易讓父親來城裡避暑,

結果閑不住的父親,第二天天不亮就去廣場撿礦泉水瓶。

他告訴父親,他的做法會讓別人說「兒子不孝順」。

父親說自己習慣了勞動,

也過不來城市老年人的那些娛樂活動。

兒子說父親不懂得享福,

父親說兒子看不起自己,

最後的結果是:老人摔門而出,回了老家。

這樣的小事,誰對誰錯,根本不需要爭辯。

子女應該明白,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

即使他們的一些行為在你眼裡,

是不合時宜的,是有失體面的,

但想想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

想想他們固有的生活習慣,

這些小事就不再是事。

《禮記》中說到「孝子之養」,

首先是「樂其心」,就是讓父母心情快樂。

只要父母開心,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就順著他們好了,

包容和理解父母,不和父母爭對錯,就是最好的孝順。

02

楊絳在《我們仨》里說過這樣的小事:

「我和鍾書在出國的輪船上曾吵過一架,

原因只為一個法文的讀音。

我說他的口音帶鄉音,他不服,

說了許多傷感情的話。我也儘力傷他。

然後我請同船一位能說英語的法國人公斷。

她說我對,他錯。

我雖然贏了,卻覺得無趣,很不開心。」

夫妻相處總會有分歧,一定要爭個對錯,

殊不知,贏得了結果,卻輸了感情,

自己也落個不愉快。

遺憾的是,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

對一些小事上綱上線:

你想去學瑜伽班,Ta非說買個墊子回家練;

你要去外面吃飯,Ta非說外面都是地溝油;

你說大海很漂亮,Ta非說大海淹死過很多人……

這樣的事情,誰對誰錯?

其實都沒有錯。

不過是看法不同,小事而已。

和伴侶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

爭論不休不歡而散之後,

總有人問起:好的婚姻,到底是什麼樣的?

有人可能會回答是三觀相合。

好的婚姻三觀固然重要,

但比三觀相合更重要的,是不爭對錯。

劉濤和王珂的愛情故事為很多人稱道,

劉濤在一次訪談中說到彼此的相處之道,

就是不爭對錯。

「有時候爭論是不會有結果的,

但爭論的過程會讓大家覺得累,

心裡不舒服,我覺得任何的計較都是傷害。」

生活中,沒有三觀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家人之間,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同。

比三觀更重要的是:你理解我,我理解你.

遇到問題不劍拔弩張,不追究誰對誰錯。

網上有一個小故事。

一對老夫妻吵架,丈夫總讓著妻子。

妻子問:「明明知道我錯了,為什麼還讓著我。」

丈夫說:「因為我怕吵贏了,輸了感情,

丟了你,我就輸了人生的全部!」

婚姻里,哪裡有那麼多的三觀相合,

不過是你在爭吵,他在笑。

03

《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中一細節讓我印象深刻:

有一個女孩,在和媽媽散步的路上,

看見被人丟棄的長著綠毛的胡蘿蔔,喊道:

「媽媽,快看,胡蘿蔔戴綠帽子了。」

女孩的話,引起了眾人的注意,

媽媽覺得特別不好意思,

兇巴巴地對女孩說:

「什麼綠帽子,下次不允許這樣說了!」

女孩一臉迷惑,不知道媽媽為啥突然變臉,

嚇得也不敢再說話。

把長毛的胡蘿蔔看成「胡蘿蔔戴綠帽子」,

多麼奇思妙想的創意,卻遭媽媽一頓批。

其實,孩子只是將自己熟知的東西聯繫在一起,

並沒有好壞對錯之分。

但大人總是以成人的思維去評判孩子的說法,

不僅會折斷孩子發揮想像的翅膀,

更會阻斷孩子表達自己的慾望。

知乎上一位叫@極樂的網友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三年級的小女生說自己怕鬼,

嚇得晚上都不敢睡覺。

媽媽再三和她強調,世界上不可能有鬼,

讓她別瞎想了。

孩子只好向爸爸傾訴。

於是爸爸問她,鬼長什麼樣?

孩子回答,是黑色的,一回頭他就不見了。

爸爸陪孩子聊了很多,才得知,

孩子在路上經常看到鬼。

接下來,每天放學爸爸都悄悄跟著孩子,

想看看孩子眼裡的鬼到底什麼樣。

結果發現,有一個中年男子尾隨自己家孩子。

爸爸立馬報了警,媽媽得知後,後怕不已,

慶幸爸爸聽了孩子的「胡話」,讓孩子安然無恙。

很多時候,家長總是強調我是大人,

小孩子你就得聽我的,

我知道的比你多,我當然是對的。

卻不知,孩子的世界和成人世界不同。

孩子的世界充滿想像力,

大人的認知不一定適合孩子的童真。

哪裡有絕對的是非對錯,

孩子只不過在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已。

雪化了是什麼?

比起標準答案「雪化了是水」,

如果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

難道有錯么?

家事無對錯,只有和不和。

家是藏愛的地方,不是說理的地方。

懂得退出家庭「戰場」,

絕不是逃兵,而是智者。

文琳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琳閱讀 的精彩文章:

TAG:文琳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