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這樣的彈丸小國,當年強大到可以侵華?專家:自不如人
為什麼日本可以侵華,而中國不能侵日。先聲明一點,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是邪惡的非正義的,並強烈譴責現今日本右翼勢力猖獗以及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現象。在本文,我只單獨從軍事以及工業的角度對比中日兩國,客觀進行對比,五毛憤青請繞道。
日本人侵華可以說是蓄謀已久, 1868年3月明治天皇發表的《天皇御筆》,宣稱要「大定國是」,即「繼承列祖列宗的偉業,開拓萬里波濤,使國威布與四方」,此時的日本上上下下民族情緒高漲,急於通過一系列手段使國家步入「列強」的行列,基於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在1874年侵入出兵台灣,一年後佔領朝鮮。
可以說日軍全面侵華是一件早晚會發生的事情,是日本軍國主義政府幾十年來所貫徹的方針,其把入侵中國開拓領土作為本國發展的必經途徑了,這樣一來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1937年戰爭爆發的那一刻,短時間內出現了一邊倒的戰局,也更能讓我們看到,日本人為了這一戰處心積慮做了多少年的準備。
而反觀中國,同時期的中國可謂軍閥割據戰亂不斷,一個準備充分全副武裝的人去打一個剛睡醒還沒吃飽飯煩的人自然有很大優勢。我們可以看看這種優勢具體體現在哪。
士兵方面,左邊兩張是日軍士兵照片,而右邊兩張是國軍士兵照片。日軍為了這場戰爭蓄謀已久,無論是從訓練還是飲食上面日軍都遠遠優於國軍(可自行百度二戰中日士兵口糧對比,看完會嚇一大跳),儘管因為基因的問題,日本士兵普遍矮小,但是身體卻更加強壯,訓練更加有素,這也導致日本普通士兵單兵作戰能力遠遠強於普通的國軍(雙方特種部隊不列入此內)。
我記得以前在一本書上看到過,國軍裡面有一條戰鬥準則,和日軍士兵非不得已進行白刃戰時,一定要確保形成多打少的局面,4VS1·,以此才能確保勝算降低傷亡。看了下圖,我相信這是真的。
1936年日本鐵產量為309萬噸,鋼產量為640萬噸,而中國當時鐵產量不足10萬噸,鋼產量不過1000噸,日軍艦艇總排水量190萬噸,中國5.9萬餘噸,日軍飛機2700餘架,中國300餘架(且多為老式的I15,I16,霍克3等),何況這只是1936,1937年戰爭初期的對比,越到後期差距越大。在此不得不感嘆一句,工業水平差這麼大,仗該怎麼打。
說到飛機,如果說戰爭初期國軍還有小部分制空權(畢竟杭州的8·14空戰,太原的9·21空戰以及1938年南昌一武漢上空的4·29空戰等多次空戰中能取得重大戰績),那麼戰爭中期在1940年0式戰機進入中國後,可以說國軍在天空上幾乎無法進行有效的抵抗了。
※她以自殺上位,希特勒巨額遺產卻全給了她,其實原因很簡單
※農民皇帝屠殺100多功臣,布袋和尚牆上一首詩,嚇得他立馬收手
TAG:兮夜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