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些細思極有趣的關於「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陳述

一些細思極有趣的關於「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陳述

這幾天,重又翻了翻《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書和筆記,看得比之前細緻些,也就發現一些評述,極為有趣,實在不吐不快。

(ps: 所挑選的內容不針對任何一位作家,

只是一些對陳述本身的問題所發表的感想。)

評價胡適之《嘗試集》的價值:「不在建立新詩的規範,不在與人以陶醉於其欣賞里的快感,而在與人以放膽創造的勇氣。」

評價郭沫若《女神》的價值:「它為新詩的發展提供了藝術表現的多種可能性,而不在於它在藝術上達到怎樣的水準——《女神》在藝術上遠非成熟之作。」

所以,其實文學史是和文學沒有太大關係的?

郭沫若對自己的泛神論作出解釋:「泛神就是無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現,自我也只是神的表現,我既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現。」

這不禁讓我想用之前學的邏輯學再作一下陳述:「一切A只是B的表現,C也只是B的表現,C既是B,一切A都是C的表現。」

如果我按這個邏輯去參加考試,當年應該直接補考去了~

宗白華評價湖畔派詩歌:「他們的愛情詩與自然景物詩都帶有歷史青春期的特色。」

那,中國之前五千年屬於什麼期?

關於早期無產階級革命詩歌的代表蔣光慈:「雖然情感尚未能內在地詩化,但表現角度與手法卻豐富些。」

如果換一種說法:「雖然表現角度與手法豐富些,但情感卻尚未能內在地詩化。」好像也沒有什麼錯誤吧,有嗎?沒有吧~

我讀詩少,但我也知道,表現角度和手法的豐富,不一定就意味著表現角度和手法的提高;但情感尚未內在地詩化,還可以稱作詩嗎?

中文的連接詞真是奇妙無比~

評價早期無產階級革命詩歌:一方面沿襲了以胡適為代表的早期白話詩直露、平實的特點和郭沫若自由詩直抒胸臆的情感表現方式,另一方面在精神上以無產階級解放主題、集體主義主題取代了五四新詩個性解放主題,體現了新詩的另一種發展方向。

宛如一段反諷~

(背景知識:胡適屬於中國現當代新詩第一階段的詩人,郭沫若、聞一多、徐志摩、李金髮等屬於中國現當代新詩第二階段的代表詩人。第二階段中,以聞一多和徐志摩為代表的新月詩派,反對胡適「想怎麼說就怎麼說」的詩學觀,更不滿意郭沫若的「絕端自由、絕端自主」,而提出「本質的醇正」和「情感的節制」,努力使散文化、自由化的新詩向規範化轉變;以李金髮為代表的早期象徵詩派同樣反對新詩太實、太露,而提出「純粹詩歌」和詩的思維等觀點。早期無產階級的出現,真是讓眾人的努力一夜回到晚晴前~)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值得深思的評述和自我感受

(顧彬評述)

如果不看透現代性作為自我提升、自我指涉、自我褒揚和自我慶典的實質,現代性的基本文本就無法理解

從表面上看,尼採的「上帝死了」對中國不太適用,因為基督教乃至宗教在20世紀似乎只是在扮演一個次要角色。然而,早先的對超人的接受卻——伴隨著「打倒孔家店」之類的口號——導致了對人的力量不斷升級的信仰。此時終結謙虛的聲音鳴響得堪比尼采時代。

(自我感受)

五四時期,眾位激進先進知識分子打倒的,恰恰是他們自小受熏陶而潤其筋骨的文化。這好比一個自小信仰基督教的人,在中年時發現耶穌不是真理,要將之推翻。

錢理群評價學衡派:「對新文學運動某些偏激的弊病不無中肯的批評。但保守立場使他們看不清歷史變革的趨勢……」個人看法,類似法國大革命的啟蒙運動式的全盤推翻,不一定是歷史變革的趨勢,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三年饑荒、十年文革和現在的「國學熱」無不力證這一點。

重看一遍的過程,是再次確認魯迅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已近登頂的一個過程。

夏志清評價郭沫若,可能是過譽甚高而傳世作品最少的一位現代作家。而我感覺周作人,可能是被過度忽略、但思想境界堪比魯迅、只是太過道家而不太顯的一個人。

好吧,寫這麼多,覺得自己還是年輕氣盛了些

所以,還是以馮至的《默》結束吧~

風也沉默,水也沉默——

沒有沉默的

是那萬尺的情絲

同我們全身的脈絡

情絲蕩蕩地沾惹著湖面

脈絡輕輕地叩我們心房——

在這萬里無聲的裡邊

我悄悄地

叫你一聲!

這時水也起了皺紋

風在樹間舞蹈——

我們暈暈地、朦朦地

像一對河裡的小魚

滾入了海水的濤浪

——馮至 《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日閑 的精彩文章:

TAG:半日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