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電影發展史你了解過嗎?

中國電影發展史你了解過嗎?

這個世界有了光,然後有了影。電影是一種能夠將光影關係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現代發明。有人認為,如果要談電影,就要上溯到我國漢代出現的燈影戲及之後出現的皮影戲。但是,真正有意義的電影,不是發明自中國,而是科技發達的近代歐洲。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爾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咖啡館放映成功之後,正式標誌著電影時代的來臨。

既然中國與電影的發明無緣,那中國電影發展就由電影放映開始。1896年,盧米爾兄弟僱用了二十個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電影。就是這樣,電影這種擁有藝術和商品雙重價值的文化產品,在西方商人擴大市場商業策略推動下,傳入了中國。隨後,很多歐美商人見中國的放映業有利可圖,紛紛來華投資。他們經營放映業,修建及發展連鎖式影院,甚至在中國建立電影企業,攝製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雖然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佔據了壟斷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國電影活動的開始。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京劇老旦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的部份場面。

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但是最早嘗試拍攝這種電影類型的豐泰照相館只屬小本經營,算不上是電影機構。直至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才真正代表中國製片業的開始。在這段期間,除了「商務」之外,先後出現的電影製片機構還包括由美商投資「亞細亞影戲公司」、「幻仙」、「中國」、「上海」、「新亞」等,由於他們的成員多是來自戲劇舞台,所以當時的電影題材和內容大多源於中國戲曲和文明戲。此外,他們也開始拍攝劇情短片和長片,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她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湧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國電影走出低潮,拍攝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趙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喜蓮》《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還出現了《不見不散》等賀歲片、喜劇片的新樣式,湧現出一大批新生力量。

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鄧小平》《可可西里》《台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等國產大片共同佔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蹟。近三年來中國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標誌著第三次發展高潮的到來。

附:

一約既成,萬山無阻。我與中國電影博物館有個110年之約。

這座電影博物館在廣大文藝青年心中,遠沒有中國電影資料館出名。一是因為它離市區比較遠,在798藝術區的更東邊,都到南皋村了。它四周交通不是太方便,而且緊挨環鐵,所以並不是電影狗朝聖的便利首選。

沒錯,目前看來資料館是重新解讀電影史的重要窗口。但這座中國電影博物館,相比之下多了分參觀屬性,生動活潑,正如2小時讀完一部厚厚的中國電影歷史。

坐車出發,穿越這座鐵道橋就到達博物館正門了。這座鐵橋舊舊的樣子有種80年代的感覺。目前北京存在這種鐵道的地方不多了,東五環以外的環鐵是一處,五道口還有一處。

博物館外觀上,從任何角度看都構圖精良,可見設計者的良苦用心。這是門洞,進門之前就已經是一幅畫面了。

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10周年。其實博物館就是在2005年建成的,當時為了慶祝中國電影誕生百年。轉眼10年過去了,博物館也舉辦了無數次大小型的紀念展覽。

走進展廳,三層樓的環梯通向各個展廳,整個室內色調也是隨意變換,我抓拍的是藍色,還有紅色,紫色...

這裡有去年精彩電影的海報。記得2011年去的時候,海報是當年的熱映片集錦,每年一換。不曉得是怎麼選擇的海報,也顯然沒有按照票房來計算。從這些上榜的海報中,你會發現不少爛片。而且更為難過的是,你對這些海報的期待是一年不如一年。

所以歸根到底,你會發現重新審視中國電影史的重要性,我們去發掘那些不為人知的歷史角落,亦或是重溫當年最輝煌的電影瞬間。

這個展廳分1-10廳,11-20廳。

前面10個廳是這110年的經典電影導覽,還有道具、蠟像、場景重現等展示。後面10個廳是電影技術的發展歷程,包括拍攝、放映、剪輯、微縮景觀等展示。

我們先進入最精彩的部分。

建國後第一部精彩的史詩巨制,石揮自導自演的《我這一輩子》,改編自老舍的同名小說,這位話劇皇帝,表演精湛還能做導演。

建國前,石揮在文華電影公司演出過12部電影,其中和李麗華合作的《假鳳虛凰》,堪稱喜劇經典案例。但據知情人爆料,這部電影至今沒有公映過,它已經消失了半個世紀了,海外貌似重現了該片,資料館正在尋找,要是運氣好的話,希望明年能在大銀幕上看到石揮這部經典作品。

之後是部分新中國的戰爭片、愛國教育片、革命樣板戲、民族文化片等一系列建國後的電影,在此不想一一概述 (說到這裡,我已淚流滿面~~我們祖國的電影崛起好緩慢)。

當然還是遇到了最繁華的時刻,港台電影部分的展廳也是遊客停留最久的。我們來看看,能載入博物館的都是哪些電影?

邵氏電影,嗯,SB,邵氏出品,必數精品。當年的邵氏開發了東南亞等各國市場,下次我們單獨聊聊邵氏兄弟的家族企業成長史。

長城電影,鳳凰影業,除了邵氏,這兩個電影公司都是香港左翼。

周星馳的電影廣為流傳,博物館的記載也表明了我們星爺也被載入史冊了。

突出說的一部片,還是《俠女》,可見它在電影史上地位之高,這邊小電視還循環播放著《俠女》片段。

胡金銓在任何地方都被極力推崇,《山中傳奇》、《龍門客棧》都是武俠片的經典案例,影史教科書級作品。有機會應該去趟台灣電影資料館,那裡給胡金銓將是怎樣的展示?

李小龍在世界電影史上地位極高,自然在香港電影序列里,給了很大的篇幅。

而到了台灣電影,畫風驟變。所謂「一門之隔兩個世界」,感覺港台電影的風格在兩個展廳之間已然豎起高高的壁壘。

台灣為什麼那麼小清新?這些早期的台片估計能給出一些解釋。苦情劇、言情片當時確實流行。

台灣本土風格的開拓,當屬侯孝賢。這裡展示的是《冬冬的假期》。但是...尼瑪這是怎麼分類的,《暗戀桃花源》也在此列。

最後再來看看最早的放映廳。這是20年代初期,放映默片的茶館,這裡掛個牌子【電光影戲】就說明,這家茶館放電影了。那時候邊喝茶邊聊天,小商販絡繹不絕,真是生活氣息十足。這也是早期影院的雛形。那時候放映場所,主要在茶館、戲院和電影院里。

那時候影院是個社交場所,各種約會,玩耍,揩油,交易,都在這個黑暗的場所進行著。影院也是魚龍混雜三教九流,時髦太太,紈絝子弟,知識分子,工人階級等等,當時電影票大概2-3角,1-2元不等。

這是我們父輩常常經歷的場景,露天影院。放映員跑遍各個村子放映,如果按照現在的商業邏輯,他們是憑藉一己之力撐起一條院線。

這裡是全新的影廳微縮景觀,環幕影廳,巨幕影廳。

其實博物館還是對新中國的電影做了重點展示,有好多展廳都配了蠟像,道具和場景。這些電影演員,猜猜都是誰?

祥林嫂。

《永不消逝的電波》男主角,孫道臨。

真人比蠟像帥多了。這個蠟像跟杜莎館有一拼啊。

女主袁霞。

這部諜戰片一定要看!它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1938年,抗日戰爭即將爆發,黨中央為加強上海的地下電台工作,派李俠來到上海,日本美女間諜柳尼娜藉助美國最新裝備,試圖通過找到李俠這個關鍵角色,順藤摸瓜,破獲中共在上海的秘密情報組織。從此兩個人開始了長達11年的密電鬥爭。

這裡一個角隅,裝滿了手繪海報,非常有調調,總覺得比現在的海報設計好看多了。這個地方的光是配置好的,特別適合拍照,這一切都彷彿專門為攝影規劃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頭條電影 的精彩文章:

全球電影市場概況、未來發展趨勢……你想知道的都在這了!

TAG:今日頭條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