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夕》元宵節最令人陶醉的畫面: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元夕》元宵節最令人陶醉的畫面: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元夕》元宵節最令人陶醉的畫面: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這首宋代歐陽修的詩詞,一直流傳至今,可謂膾炙人口,將元宵節最動人的一面描繪的栩栩如生,上句盪人心魄,下句卻令人神傷;一句現實的無奈,一句回憶的美好;藉助古詩詞的韻律,回蕩千年。

元宵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歷代在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

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古已有之,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貴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春燈絕勝百花芳,元夕紛華盛福唐;銀燭燒空排麗景,群山聳處現祥光」,

新春期間的節日活動在這一天達到一個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點起萬盞花燈,攜親伴友出門賞月亮、逛花市、放焰火,載歌載舞歡度元宵佳節。「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環節。

在過去困難時期,過年的時候,白饃細面,肥肉蒸碗,煎炸熬燉,七碟子八大碗,海吃山喝的過年,能窮一年不窮一天。

過十五就簡陋得多了,把過年剩下的黑面黑饃,剩菜剩肉來個了解,湊活著過十五。從來不吃元宵,也不知道元宵是圓還是方的。過完正月十五,地里莊稼青黃不接,苦日子又開始了,

窮節日還要開心的過。玩花燈、耍社火、賽鑼鼓年年樣樣不能少,最為開心的就是家家門前燒柴放火了。

據民間傳說,在唐朝末年,黃巢準備正月十五這天起義,以點火為信號。起義令下關中農村,到處火光衝天,起義開始了,起義的隊伍就聚集向長安城進軍。後來,雖然起義失敗了,黃巢卻為關中民俗留下了演義。

每逢正月十五下午,人們上墳送走先人後,就開始準備柴禾,遇到雨雪天就要精心準備乾柴禾,家裡即使沒人也得找人招呼放火的事。正月十五是舊年結束新年開始的日子,火燒財門開,燒火象徵著了解過去一年的恩怨和晦氣,寄託了新一年的希望。

時至今日,人們又興起了放孔明燈的習慣,這也寄託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祝願,它是一個非常大的紅色紙袋,裡面有十字鐵絲和方塊固體蠟,我們將十字鐵絲固定支撐在紅色紙袋裡,又將裡面蠟點燃,當熱氣充滿紙袋時,就輕輕飄起來了,風一直吹著它跑,似乎沒有遇到什麼障礙物,一切都很順利,高高懸在天上,於是我們在漂浮的許願燈下許願:新的一年裡,我順,家順,天下順。

在這合家團圓的日子裡,有沒有人還能想起歐陽修的那首詩詞?

感觸那份美好記憶和蜜之哀傷: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簡單的藝術》春節前後大掃除:咦!我為什麼還要留著這個?
《巴黎燒了嗎?》最感人的細節:剛毅妻子勇闖集中營,救出自己的丈夫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