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讀詩 賀歲詩三首
寒辭冬雪,暖帶春風。歲華新至,新春樂融。
辭
舊
迎
新
春
節
雖說元旦的鐘聲早已敲響,但對我們國人而言,春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年之際。我們不遠千里萬里,都會回家共享團圓。最近啊,街頭巷尾都是過年的氣氛。如往常一樣,我們都期盼著除夕夜豐盛的年夜飯,大年初一萬家點起的爆竹聲,路兩邊紅紅火火的裝飾,還有所有人臉上洋溢的幸福和快樂。
此時此刻,無論你是在家鄉與親朋共度良宵,還是獨自在異鄉漂泊打拚,從古至今,這份對春節特殊的情愫,相信從未曾變過,彷彿一個無形的紐帶,將不同輩分、不同地方的人聚在一起,隨著時間的沉澱愈加珍惜。桃符新紅,觥籌交錯,我們的祖祖輩輩拋卻冬日的沉悶,喜迎萬物生長的春天,年復一年,讓這美好溫馨的傳統綿延至今。今天,全媒體中心為大家帶來三首古時的賀歲詩,領略我們中華民族對自然的崇敬,對風俗的堅守和對新的一年積極的嚮往與企盼。
元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注釋】
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
一歲除:一年已盡。除,逝去。
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千門萬戶:形容門戶眾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
【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世人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
早在小學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搖頭晃腦的念這首詩。那時候在我們的心裡,過年只是意味著長輩們遞過來的「巨款」紅包,平時難得吃到的豐盛的筵席,夜晚絢麗奪目的煙花和噼里啪啦的爆竹,大街小巷熱熱鬧鬧的人群和商鋪……「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更是膾炙人口。即使現在人們拋卻了一些舊俗,但對於春節的堅守是印刻在骨子裡的。從幼時迎來新年的第一縷陽光開始,從站在凳子上吃力地模仿大人貼上春聯開始,這份情愫就融進了血液,成為一輩子的念想與牽掛。
宋
除夜
戴復古
掃除茅舍滌塵囂,一炷清香拜九霄。
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轟鳴竹,守歲筳開聽頌椒。
野客預知農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注釋】
殘臘:殘冬。古時農曆十二月為臘月。
頌椒:讚美酒香。椒,用椒浸制的酒。《荊楚歲時記》:「俗有歲首用椒酒,椒花芬芳,故採花以貢樽。」
【作者】
戴復古,南宋著名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天台黃岩(今屬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遊江湖,後歸家隱居。曾從陸遊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
除夕
除夕夜是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意味著除舊迎新,來年另換新歲。它是一年的終點,又給予了人們新的展望。早在白天,人們便貼好春聯,掛上燈籠,開始準備晚上的年夜飯。夜幕降臨,萬家燈火,一家人聚齊在飯桌上,喜慶、熱鬧和團圓,混入餐桌,霧氣氤氳中,繚繞的不僅是飯菜的香氣,更是其樂融融的溫馨與滿足。
清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注釋】
顛:頭頂。
買春錢:過新年給親屬分贈喜錢慶賀新春.
偏:不盡。
鼓角:泛指樂器。
【作者】
孔尚任,字聘之,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稱雲亭山人。山東曲阜人,清初詩人、戲曲作家,繼承了儒家的思想傳統與學術,自幼即留意禮、樂、兵、農等學問。代表著作《桃花扇》。世人將他與《長生殿》作者洪昇並論,稱「南洪北孔」。
朔風催冬去,紫燕伴春來
孔尚任寫這首《甲午元旦》時已六十六歲,在家鄉曲阜簡居。《甲午元旦》前四句寫除夕圍爐守歲,飲酒消夜,後四句寫元旦,點爆竹,換桃符,聽樂曲,拜新年。字裡行間,彷彿作者有一顆熾熱的童心,在滿心歡愉的道來新年的每一件風俗。
當我們歷盡歲月,洗盡滄桑,心中最珍貴的莫過於兒時的記憶,和家人兒孫的天倫之樂吧。
剪雪為詩
揉春做酒
祝大家春節大吉
心想事成
幸福美滿
中國科大全媒體中心出品
主播:李佳昊(校主持人協會)
文字、編輯:黎沐涵
音頻處理:毛元廷
發布統籌:王曉鵬、葉子、姚瓊、黎沐涵
部分圖文源於互聯網
※祝海內外科大人和各界朋友新春快樂,狗年大吉!
※中國科大在納米機電系統中實現諧振模式的非近鄰耦合
TAG: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