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人畫的一幅畫,賣出了285.2萬元
小夥伴們,春節到了!
小編推送一條沂源人
值得自豪和驕傲的文章吧!
土生土長得沂源人
楊德玉先生
一幅《仕女》圖賣到了
285.2萬元人民幣!哇
我們先目睹這是一幅什麼驚天的畫吧!
(楊德玉作品《仕女》
在2017北京天倫王朝酒店拍賣會上,
作品《仕女》以285.2萬元人民幣成交!
還不抓緊讓你的孩子去學畫畫
一幅畫可是就是一座別墅啊!
先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位超級優秀的沂源男人吧!
【楊德玉照片】
楊德玉,1964年生,沂源縣南麻街道大田莊人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世界藝術史研究所研究員、全國法制宣傳美術創作中心副秘書長兼創作室主任、文化部青年聯合會美術工作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畫院專職畫家、沂蒙書畫院院長、中國長城畫院常務理事、中國佛教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齊魯美術館副館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創作研修班導師、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高研班副主任、特聘教授、牛津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北京民族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外交部大使書畫院首席顧問。受教於著名畫家胡寶利先生、岳海波先生和孔維克先生,在中國美協創作高研班學習期間,得到著名畫家劉大為、馮遠、陳玉銘、袁武、王曉輝、梅啟木林等老師的指教,在繪畫藝術道路上也受到了徐里、杜軍等老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楊德玉喜歡研究佛、道、儒文化,並把佛、道、儒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到
美術創作當中。以當代現實生活、時尚女青年以及革命戰爭題材作為創作素材,也常創作一些反映農家生活和軍事題材的作品。在中國美協主辦全國美術展中獲獎三十多次,入選、二十餘次,在全國尚屬首位,被譽為獲獎專業戶、國展狀元。人編各類專輯數百部,出版個人作品集數十部,並有美術評論家辛民著作全國高校教材審定委員會主任雲主編的《中國當代美術家楊德玉人物畫研究》被定為全國高校美術專業教材。
以下是2017年我們沂源電視台的採訪視頻
我們再先複習一下吧!
從沂蒙山裡走出來的國展狀元——楊德玉(上)
從沂蒙山裡走出去的國展狀元——楊德玉(中集)
從沂蒙山裡走出去的國展狀元——楊德玉(下集)
臘月二十七,小編走進了楊德玉的家,沂源縣南麻街道大田莊村!零距離感受這位沂源大師的風采!
楊德玉藝術館
楊德玉現場作畫
與大師楊德玉交流,處處感受到的是沂源人那種質樸、醇厚和謙虛。那麼他在當代中國名家眼中是什麼樣子呢?
【徐里:中國美術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常務副主席、秘書長】
十年的時間,全國美展獲獎三十多次,入選二十餘次,這麼卓越的藝術成就,以前沒有,將來也不可能再有的。
【杜軍: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理事,中國畫學會副會長】
他意味深長的說,我們認識了這麼多年了,我一直佩服德玉,短短几年內就能在中國人物畫上形成自己鮮明而獨特的繪畫風格,在全國美術界有著很大的影響。
【張漢忠:中國肖像漫畫家學會會長,中國畫院特一級畫師】
我最欣賞畫畫畫的好的,我很欣賞楊德玉這樣的曠世奇才,他的藝術思想是獨道的,繪畫能力是在實踐摸索中行成的,凡看到他作品的,都有這樣的一種感覺,清新,活潑,時尚,養眼。
《莊子·養生主》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求藝無止境,從孔孟之地走出來的畫家楊德玉,溫溫爾雅中透露著飽學與從容。幾十年來,他愛畫學畫授畫,對中國優秀傳統繪畫始終有一顆敬畏之心,但他卻師古不拘泥於古,用自己的潛心探索與思考,在中國畫的創作上拓寬視野,走出一份屬於自己的藝術天地。
正如徐裴鴻的著名主張:「古法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楊德玉的畫如其人,溫婉如玉,勾勒細膩,中西畫法兼優。多年來的學習與積累讓他成為當代國畫創新的中堅力量,作品推陳出新,給人以新的視覺,使傳統中國繪畫有了一個新的嘗試與境界。強烈的進取精神讓楊德玉一直在東西方美術中,尋找融合點、切入點、相近點,靠著自己紮實的中西美術功底,他用毛筆能表達出語境,追求到雙重轉換的創新之路、涅槃之路,同時也體現出畫家對中國畫思辨與重構的強烈意識。
從楊德玉人物畫風格的變化過程中能發現,他是一位有強烈精神追求的畫家。他的人物畫從寫實、寫意到象徵、寫心的變化,在畫法上由寫實勾畫、潑墨潑彩、到意筆點畫的轉換。這變化與轉換沿著日益追求筆墨,表現靈性的路線進行。他在其新作中把人物形象作為筆墨的載體,將筆墨視為精神的直接映像,以追求單純中的豐富,空靈中的實在,像禪家那樣追求動中之靜。他作品裡的一切人影似乎都在流動之中,但整體上給人傳達的是靜逸內斂和疏淡。
「在中國畫中,疏淡是一種美感的形式與內容,能讓人領略到一種單純、本質的精神狀態。」楊德玉如此解讀自己的作品。無論是充滿熱帶風情的時尚女子,還是蘆葦盪中的漁家女,細觀楊德玉的人物畫,淡墨輕施、疏筆流痕,如此空靈的筆墨,使有形的世界被幻化成朦朧、幽淡、靜謐、似近又遠、近真似幻的如夢境界。因此說,楊德玉以傳統筆墨表現的是現代觀念,突出的是個人化的感覺、幻想和形式的創造;也可以說,他用傳統畫法創造了現代的筆墨結構,是對傳統觀念如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寧靜致遠等作了獨特的視覺闡釋。他的成功告訴我們,有了新觀念的支持,可以用傳統筆墨方法營造出新的筆墨結構,對傳統精神和傳統筆墨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就可以更好地借鑒與融通現代。
從楊德玉的人物畫作品中,能發現他既有穩固深厚的藝術功底,又有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完整繼承。他筆下的人物形象,是「應物象形」與「骨法用筆」的有機結合。他畫中的人物含蓄秀美,有一種超然物外的空靈寧靜之氣,蘊含著曠遠高古的深邃意境。他的畫作完整地傳承了中國傳統文人畫的書寫性,重視意趣和畫面構成的對比,豪放處狂放不羈,精微處纖毫畢現。可謂「盡廣大」而又「致精微」,其用筆滋潤而沉實,無花哨之筆,無浮煙漲墨,筆筆交代清楚,筆墨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尤其是人物與樹石的強烈對比和酣暢淋漓的色墨交融,寓傳統與現代、大氣與樸拙、曠達與靈秀於一體,組成了和諧平衡的新秩序,其紮實的造型能力及巧妙構思的變通本領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孔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進入21世紀的中國畫,正向著當代轉換,呈現出藝術風格流派多元化的局面,而寫意人物畫的意象藝術轉換最為難得。楊德玉的寫意人物成功地步入此列,他有著屬於自己的意象符號,不僅在前代的藝術語彙中不易找到,而且在當代也具有獨到的審美價值。藝術源於生活。楊德玉能承襲傳統,師自然、師造化,把生活作為藝術創作的活水之源,而使其探索的外延變得更加開闊。楊德玉在勤於筆耕的同時,還熱衷於佛道研究。人品、學問、修養、胸襟對畫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歷代中國畫大家都具有高深的學養和高尚的品格,這是品鑒中國畫藝術價值的重要標準。
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魯迅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楊德玉身為沂蒙畫院院長,雖沒親歷過戰爭,但他從小就喜歡有關抗戰的事迹。特別是沂蒙反掃蕩。每當提起這段歷史,楊德玉頓覺心潮澎湃,難以平靜。那些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經常浮現在腦海,成為揮之不去的深刻記憶。楊德玉在對軍民充滿了崇敬仰慕的同時,也讓他一片赤心在丹青,燃燒著愛國情懷,把愛國主題創作為視為己任,扛在肩上、畫在手上,以拳拳愛國之心,全身投入畫的創作當中,讓一幅幅作品折射著革命先輩不屈的血水、汗水,喚起觀者的和平之心和愛國之心。
名利不波,則筆墨恬淡;攀緣不附,則境界高遠;愛國為懷,則心正筆正。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22周年,楊德玉數九寒冬中十幾天創作出長6.5米,寬2.9米的《走出雪山草地》。畫出了在艱苦卓絕的長征中,在毛主席的領導下,他們團結奮鬥,以革命的大無畏精神與艱難險阻、惡劣環境抗爭的精神;畫出了他們以崇高的革命樂觀主義面對傷痛甚至犧牲的精神;畫出了在危險時刻、緊要關頭,他們自覺地、勇敢地而又義無反顧地選擇自己流血犧牲,把生的權利留給別人的奉獻精神!
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寫:「意在筆先」。楊德玉作為一個有強烈愛國情懷的畫家,正是因為有了愛國的意,才有促使他孜孜不倦地畫革命烈士、畫抗戰歲月、畫當代軍人,才讓他既有優良傳統的正氣,更有創新破繭的銳氣。心憂民族大義,雄關漫道如鐵,楊德玉把個人的畫作靈感都與國家民族命脈緊密相連,其創作心境不可謂不高,其畫之揣摩不可不令人神遊。
祝福楊德玉大師在自己的藝術殿堂里越走越遠!
TAG:掌上沂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