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選擇與嘗試中錘鍊」——《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心,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選擇與嘗試中錘鍊」——《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任何真切而純粹的情緒、感受和體驗

都是大自然的饋贈

假若你學會敏銳捕捉

並坦然接受它們

那麼你就會獲得不可思議的成長

記得點擊播放音頻哦~

GIF

大家好,本期為大家介紹的武志紅的《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武志紅是一位資深心理諮詢師、同時還是一位心理學暢銷書作家。

他曾主持《廣州日報》的「健康心理」專欄,現在是《心理月刊》專欄作家,同時還是網路視頻節目《跟武志紅學心理學》主講人。

他的主要作品有《為何家會傷人》《為何越愛越孤獨》《心靈的七種兵器》《七個心理寓言》《解讀「瘋狂」》《解讀絕望》《夢知道答案》等,這些作品累計銷量已經超百萬冊。

01

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的缺點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壞習慣本身就是一個人的真實需要。無論怎麼去逃避,都不可否認,壞習慣肯定曾經使你獲益。以拖延症為例,拖延症可能就避開了檢查的環節,因此很多人願意拖延。習慣的發生就是根據「行為發生,得到獎勵,強化」的模式來的。其實就是一種條件反射的行為,通過潛意識來影響人的行為。

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內心和諧的人,他們將自己內心的每一部分需求都當作朋友來看待,這樣每一部分都不會搗亂。這樣的人不是試圖控制或壓制一些缺點,而總能從它們當中找到正面的信息。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心理問題,但是只有積極接受自己的問題,才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要記住三件事,第一,你不會是天下最不幸的人;第二,你的痛苦並不是來源於現在;第三,你沒必要用盡一切辦法減少痛苦;第四,你永遠無法控制自己的一切;第五,當前的困難並不是造就你現狀的原因。

焦慮本身也是人類必須的一種情緒,很多人反過來想要戒除焦慮,於是就陷入了虛假的勇敢狀態。類似歷史上的希特勒,就是因為為了消除恐懼,陷入了「反恐怖行為」,堅信自己是強者,堅信只有強者才能支配一切,到最後就是種族主義了。

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悲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悲傷可以幫助你理解自己的處境,從而走出自己的悲劇。越不願意悲傷,越去否定自己遇到的悲慘的狀況,就越是容易帶來負面消極的情緒。

家庭教育里經常帶給孩子相應的磨難。包括否定自然產生的東西,比如指責女孩的月經是骯髒的;否定孩子的自我訴求,直接給他規劃和安排人生,無視子女的愛好;否定個人的價值,經常說「你怎麼那麼沒用」之類的話;否定他的領導力,經常勸他聽話,做乖孩子。

每一次磨難其實都是生命的財富,這些磨難會激活我們曾經因為種種原因被關閉的能力。

02

世界歷史中有一個幾乎顛撲不破的真理:控制慾望太強的強人們,要麼他們親自製造苦難,要麼他們的所謂的盛世後,接著就是巨大的苦難。因為被控制的部分就不再被視為屬於自我的部分,越是去控制,反抗也越發劇烈。

一般認為,抗拒當下的現狀所以才會產生痛苦,但是很多心理學理論會稱,不是事件導致了體驗,而是你對事件的看法導致了體驗。用洋蔥來比喻。本身痛苦就像洋蔥的核心那樣,但是為了對抗痛苦,就給它加上了一層皮,發現還是不能解決,於是繼續增加。實際上的痛苦也是不斷增加了,越對抗痛苦這個事實,實際上的痛苦也越多。

作者藉此提出了逆商的概念,在書里把它稱為是挫折商,英文為AQ,意味著對挫折的抗性。AQ高的人,面對困境會主動承擔責任,控制局勢。

憤怒是一種重要的武器,憤怒可以帶給人力量來獲得獨立。「好的憤怒,針對的必須是導致你憤怒的那個人。你對這個人憤怒,你才能捍衛自己的空間,並且憤怒的表達才會有效果。如果這個人惹了你,你不敢對他憤怒,你跑去把憤怒發泄到其他人身上。那麼,你發泄得再厲害都沒用,因為對象選錯了,那樣憤怒就沒有任何意義。」

創可貼式的愛就是一種尋求補償的愛,從這件事上失去愛,就從另一個地方找到愛來補充。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只有認清現實,認清那份愛已經失去的現實,才能真正走出來。

遇到傳銷對象的時候,談話技巧很重要,傳銷對象總是針對話題進行跳躍,以免落入不利的談話環境,這時候只要抓住最開始的話題進行窮追猛打,就可以讓對方敗退了。

憤怒不發泄,就容易變成抑鬱。

很多人付出是為了避免內疚,但是這種付出其實就是把內疚感轉嫁給接受者。

其實每個人的慾望並不是一種罪過。男女之欲也是一種正常的需要。但是有些人卻視需要是有罪的,反過來借著別人的罪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但是這樣一來,周圍的人會因為愧疚感得不到拯救慢慢疏遠對方。

恐懼會告訴你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戰勝恐懼雖然可以一時緩解痛苦,但是實際上並不能讓你理解自己缺少什麼。尤其是突然而來的驚恐,往往意味著身邊某種東西的缺失。失去愛人的恐慌會讓人忍不住生出一切完蛋的情緒,其實這都是一種錯誤的態度。

另外一個常見的誤區就是認為事情可以改變,但是實際上事情本身是無法被改變的。人們只能接受事情的發生,然後努力去過好之後的生活。

有什麼樣的父母是一種不可改變的命運,試圖改造父母只會失敗。很多人都想過改造父母,這種行為最後化為一種潛意識,進而反映在交友和尋找對象的過程中。

要過上讓自己舒服的生活,就要學會6個接受:接受當下,接受悲傷,接受憤怒,接受內疚,接受恐懼,接受關係。

寬容是一種美德,而越是嚴於律己的人就對人越苛刻。而那些對自己包容的人,也會包容別人。

心理諮詢師就需要很好地感受他人內心深處的需要,其實就是勸說人們放鬆自我,然後透露出內心最真實的需要。

03

整本書從一種與眾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完全顛覆了正常人的三觀,也顛覆了正常教導的模式。可以說,這本書的許多道理都是讓人感覺正確卻又難以接受的。從這種意義上來講,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毒雞湯。

但是這本書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很多人都覺得要摒棄負面情緒,特別是控制好憤怒與恐懼,但是這本書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指出了憤怒與恐懼其實也是個人的一部分,刻意去排斥這樣的情緒,只會讓自己更加難受。

【今日話題】

我們一直以為一些負面情緒,如壞習慣、痛苦、悲傷、憤怒、恐懼等是不好的,甚至認為這些是不完美的,阻礙了我們成長,我們努力去避免和克服它們。但這些情緒恰恰是伴隨我們一生的,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接納它們,並要感謝它們讓我們越來越堅強,體驗更多生命的無限精彩。願你成就更好的自己,新年快樂!

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觀點與故事,如果你喜歡長書短讀,有什麼話想對我們說的,都可以在文章底部和我們留言哦~

徵稿

徵集原創稿件。以簡述方式向聽眾介紹一本書的內容(PS:具有一定文化底蘊的名人著作或熱門IP小說,非言情小說)

基本要求:

1.文章中不允許摻雜個人見解和感觸(站在上帝視角描述故事,不帶個人情感和評價)

2.字數不低於3000字

故事類稿件標準:

寫作背景+作者簡介+故事概括+經典對話(要求和其他部分區分開來)+作品表達的主觀思想

散文類稿件標準:

寫作背景+作者簡介+故事概括+經典片段(要求和其他部分標註區分開來)+作品表達的主觀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書短讀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老人與海》

TAG:長書短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