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寇準有五座墓冢,個個都有來頭,但真墓只有一個
寇準,今陝西渭南市人,他一生經歷了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四朝。在太宗任上,因為耿直敢諫,被太宗稱為宋代魏徵。宋真宗時,寇準官拜宰相。寇準後遭王欽若、丁謂等奸臣誣陷,貶官雷州(今廣東海康),病死於當地。現在,河南鞏義市、汝州市、寶豐縣、通許縣,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這5個地方都有寇準墓。
寇準剛直不阿,敢於向皇帝犯言直諫,宋太宗就贊其「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真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遼軍準備進攻中原,寇準被召回朝任宰相。他反對王欽若等南遷的主張,力主抵抗,促使真宗往澶州(今河南濮陽)督戰,與遼訂立澶淵之盟。不久被王欽若排擠罷相。晚年再起為相。後病死於雷州,時年63歲。
寇準死後,將其靈柩運回時,途經湖北公安時,「人皆哭家於路,折竹植地掛紙錢,月視之,枯竹盡生筍。眾因立廟,歲時亨祭」。寇準死後11年。宋廷為其昭雪,復其官,贈「萊國公」,賜謚號「忠繳」。
鞏義市西5公里芝田鎮寇家灣村有座寇準墓,原墓冢高3米,後在運動中被推平。原有石碑,上書「宋寇萊公墓」,亦被破壞,唯墓道旁尚存一石虎和兩石羊。2012年春,偃師市寇氏宗親會,重修寇準墓,並立碑記。
據傳,寇準墓原本在寇家灣村口東西大道旁,墓冢高大,石刻成排。宋代以後,路經此地,文官下轎,武官下馬。請乾隆時,地方官厭煩於此,借口寇準墓近洛河,有被淹之險,奏請朝廷將墓遷葬於寇家灣西嶺上,與包拯墓相對。
汝州寇準墓,位於米廟鎮王河盤村武庄,高地上原有一座墳墓,當地人都知道那是寇相公墳。金朝章宗壬子年,寇相公墳附近建起一座佛教寺院,名為華嚴寺。《華嚴寺佛堂記》載有寺院四至,其中有「東南至寇相公墳」之語。
汝州巡道韋商臣寫下《祭寇萊公文》,從事祭奠活動,並命人刻制兩通大碑,樹立於大殿之後的佛堂之內。一通碑是祭奠被毀佛像的祭文,另一通是祭奠寇萊公的祭文。
明朝《正德汝州志》記載寶豐縣有「寇萊公墓,在縣東南石渠保,宋寇準葬此。」此墓已經不見了。
通許縣也有個寇準墓,俗稱寇墳,位於大崗李鄉寇村西側。明《通許舊志》載:「寇萊公墓在寇村。」現很多人認為該墳為「寇準增塋」或衣冠冢。
渭南市臨渭區官底鎮高樓村寇準墓,封土不足5米高。墳墓坐北朝南,四周種滿柏樹。墓前有一石碑,上刻「宋寇萊公墓」5字。墓碑系清乾隆年間渭南縣知事邱估所立,碑文為當時任兵部侍郎、陝西巡撫兼都察院副都御史的畢沅所書。是陝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比較權威的說法是,寇準在雷州病死(今廣東海康),結果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夫人宋氏奏乞歸葬故里,仁宗到也批准了。但是給的錢太少了,靈柩才到鞏義錢就用完,只得先埋在了鞏義。最後也沒有葉落歸根。這座寇準墓所建時間較鞏義寇準墓晚了整整60年,是寇準家鄉人為紀念寇準而建的衣冠冢。
※太平通寶是宋朝時期的還是清朝時期的?
※應縣木塔-------罵了遼朝近千年,卻給國人留下不世瑰寶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