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專造到黃金「壓歲錢」,不只是給點錢那麼簡單!
皇家專造到黃金「壓歲錢」,不只是給點錢那麼簡單
神州日知 樂兒
民間,黎民百姓們給孩子壓歲錢:用銅錢代替黃金,用紅繩穿在一起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贈送給晚輩。
壓歲錢最初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願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在歷史上,壓歲錢是分兩種的,一般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另一種就是晚輩給老人的,這個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據傳,壓歲錢起源於西漢,至清末民初都有鑄造並不在市面上流通,壓歲錢最初是以古錢幣為配帶飾物帶在孩子的身上的,流傳至今就是春節時大人給小孩封的大紅包了。
雖然壓歲錢從古至今多少有些流傳變動,但是,壓歲錢的寓意都還是好的,都是為了晚輩的平安、健康而祈福的。
現在的壓歲錢都是用紅包
始於漢朝皇家專做
壓歲錢,源於「壓勝錢」,起源於西漢,是漢族民間一種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錢幣,作為小孩子佩帶飾物,最初本義主要是壓邪攘災和喜慶祈福兩大類。
假如回到漢代,黃曆除夕前夕,你會看到莊嚴的未央宮裡,燈籠高掛,燃燭焚香,禮官正浩浩蕩蕩地擊鼓鳴鑼,眾多禮官踏著節奏舞動跳躍,場面頗為宏大。
那陣仗正中央,是一捧包在紅布里的「壓勝錢」。
這些「壓勝錢」,正面是「千秋萬歲」「福壽康寧」的祝福語,背面有龍鳳、星斗等圖案,狀似壽桃、葫蘆、元寶等,精美絕倫。
皇帝會把這些經歷了隆重的祈福儀式的「壓勝錢」發給皇子皇孫,祝願他們開運納祥、平安健康。
這「壓勝錢」作為洗兒錢(嬰兒滿月洗浴,賜給孩子的錢),後來演變為春節的「壓歲錢」。
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
唐朝賜錢兒
據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內廷妃嬪,每於春時,各于禁中結伴三人至五人擲錢為戲。」
王建的《宮詞》說:「工人早起笑歡呼,不識階前掃地夫,乞與金錢急借問,外頭還似此間無」;「宿妝殘粉未明天,總立昭陽花邊樹;寒日內人長打白,庫中先散與金錢。」
從中足見唐代宮廷內春日散錢之風昌盛。
又據《資治通鑒》卷廿六中記載,時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
王建《宮詞》也有描寫:「妃子院中初降誕,內人爭乞洗兒錢。」洗兒錢除誌喜外,主要還是長者給新生兒鎮邪去魔力的護身符。
賜錢新生兒風俗逐漸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宋代成為民間重要風俗之一。
明朝豪門盛行
假如你恰好回到了明朝,在達官顯貴之家,你會看到《紅樓夢》里的這段壓歲錢的記述,真實地演繹在你面前:
「
丫頭捧了一茶盤押歲錁子進來,回說「前兒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兩六錢七分,裡頭成色不等,共總傾了二百二十個錁子。」說著遞上去,尤氏看了看,只見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筆錠如意的,也有八寶聯春的。
」
這裡提到的「押歲錁子」即是壓歲錢,王公貴族在新春之際,會將金銀打造成各色吉祥樣式的金銀錁子作為壓歲錢。
這種金銀壓歲錢由於精緻、吉利,多以小孩子作為禮贈對象,在豪門貴族之間流傳盛行。
清朝黃金壓歲錢
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云:「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如果來到乾隆年間黃曆新年,你會看到什麼情景呢?皇宮內,能工巧匠共同鑄制黃金壓歲錢。
它精巧討喜的造型和祝福紋飾,與黃金的吉祥恆定、皇家的福運、智慧融匯在一起,代表了皇族對子孫深遠的祝福。
此後,黃金壓歲錢,便成為專屬於皇家一年一度送給皇子皇孫的禮物。
壓歲銅錢
民間,黎民百姓們為了沾染皇家的福運也紛紛效仿。
可是,卻給不起黃金的壓歲錢,但是,聰明的勞動人民也有辦法,他們用銅錢代替黃金,用紅繩穿在一起,也預祝著孩子「長命富貴、天長地久」。
穿越時間隧道,你會發現古代壓歲錢,無論從其鑄造形制還是寓意上,帶給孩子的都是長輩真摯的祝福和愛,並傳承幾千年直到今天。
在以血緣關係為紐帶、以家族生活為基本模式的傳統社會裡,講究的是「長幼有序」,家長們平時都很威嚴。
只是到了春節,在喜慶氛圍里,小輩們給長輩們行磕頭禮,表示對尊長的敬重與祝福,長輩們則發給小輩們或多或少的壓歲錢,表示對小輩們的關心和愛護。
壓歲錢的施與取,像是一出熱熱鬧鬧的戲,表達了共度佳節、喜慶熱鬧的意思。
※工作流:圖片轉文字
※「最難破譯天書」有解了?AI解出第1句
TAG:日知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