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談談中國的煙酒文化

談談中國的煙酒文化

我本人是不抽煙的,並且只能喝一點啤酒,這還是大學畢業後,為了一些必要的應酬才開始喝的。我不抽煙,是因為小時候患有季節性的哮喘,每到秋冬季節,胸口就唧咕嘰咕的,呼吸都困難,接著就咳半天,好不容易才出來一口濃痰,因此受不了別人在我面前抽煙;後來跑了幾年步,身體壯了,呼吸道的問題沒有了,但還是絕不碰煙草。我不喝酒,說起來好像也有根源,是小時候常常看到各種酒局,見到不少人,尤其是自己的家人喝醉後發酒瘋,出各種洋相,對酒就產生抵觸情緒。當然,我後來慢慢長大,學到不少醫學常識,好像都是說煙酒不好,我也就順著生活的慣性,繼續不抽煙而絕少飲酒。

現在由我來談中國的煙酒文化,我需要事先聲明,我要談的社會現象,只是根據自己有限的生活經驗;並且,我認為人生苦短,煙酒雖然有害健康,但它們能給其愛好者帶來歡愉,一個有健全常識的成年人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並自己承擔可能的後果。假如我有一位親人或者朋友愛喝酒,而他身上有一些健康問題,需要限酒甚至戒酒,我一定會勸一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盡自己所能,讓他不要貪杯。不過本文不是一篇健康知識科普文章,而是要談一種文化現象。

雖然對於這個話題,我早就有話想說,但寫這篇文章的動因,卻是昨天的一件小事。昨天是大年初一,我們一大家子人吃完了團圓飯,我因為沒喝酒,就負責開車回來。我的父親和一位堂兄喝得醉醺醺的,坐在後排。這個時候,我的那位堂兄煙癮犯了,要點一支煙;我本人,以及我八十多歲的爺爺奶奶都在車上,我就告訴他,不要點煙,忍一忍。也許是酒壯英雄膽,我堂兄不僅點燃了那支煙,還開始教育我,說你啊,社會經驗少,不抽煙不喝酒,不知道什麼叫中國的人情世故。

我們知道,在車上的狹小空間,讓別人聞二手煙,是不對的,尤其是有老人小孩在場的情況下,這個是非可以不論。但他的話是有引伸義的,就是這人情世故四個字,而我要說的,其實也是這幾個字。

這種人情世故,我是領教過的,也一直在不斷接受各種人的教育。照我的理解,它大概是這個意思:別人給你敬煙敬酒,是看得起你,你不抽這根煙,不喝這杯酒,就是掃興,就是不給對方面子,哪怕你根本不抽煙不喝酒,你拒絕的這個行為,就已經得罪了對方。假如對方是你的客戶或者領導,或者其他得罪不起的人,後果就比較嚴重,所以啊,你不喝也得喝 (照我的觀察,煙這方面似乎還好一點)。

這樣產生了什麼後果呢?就是這種現象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我親眼見過我的一位伯伯跟人談生意,他本人因為一些健康問題,其實是不能喝太多酒的,而他的那位客戶,也是叫苦說自己最近的體檢報告,哪幾項有幾個加號。然而,他們還是你一杯我一杯地喝下去,祝完這個祝那個,心裡都在叫苦,但這個酒卻必須喝。而且,這種情況還不僅僅存在於談生意這樣的應酬場合,連親朋好友的聚會也是一樣糟糕。比如一些地方的婚宴,女方這邊來的客,做東的要負責「陪著喝好」,再比如過年走親戚,舅家的人過來,這邊已經準備好要把他們灌蒙過去,等等。一個酒桌上,總有幾個特別能勸酒的人,他們有各種激將方法,比如那句經典的「你還是不是男人」;這些人最初接觸這種酒桌文化的時候,就是被這麼灌過來的,所以他們也就這樣灌下去。俗語云「無酒不成席」,有酒助興,方能賓主盡歡,這也是我們樂於看到的,但現實是,有多少人被逼著喝出了一身病,更不要提那些喝死在酒桌上的一個個悲劇。

近幾年網路上頻頻爆出勸酒喝出人命的新聞,社會風氣似乎發生了一點變化。我這個不喝酒的,碰到被逼著喝的情況,已經很少,酒桌上勸酒的情況也在減少,當然,這是我看到的。這要感謝那些反對勸酒灌酒的社會輿論。一個人是否抽煙喝酒,跟他的男子漢氣概沒有關係,而一個不能自控,對自己身體不負責任的男人,則很難算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我認為,假如一個風俗貽害無窮,那麼它就是陋俗。我們應該有更合理的生活,更健康的生活,所以,我反對我堂兄口中的所謂「人情世故」。一種風俗的形成,經過了漫長的時間,要破除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只能從我做起。愛喝酒愛抽煙的,要知道「他人之肉,彼人之毒」,你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喜歡,不要強人所難,不要勸酒灌酒,走向歡樂的反面。今天是大年初二,希望大家都能過個好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姆雷特 的精彩文章:

TAG:文姆雷特 |